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行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将病毒性肝炎列为消化道传染病,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按照目前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是,它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其中甲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属消化道传染病;乙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属血液传染;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血液和血液制品、皮肤损伤和生活接触。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既属血液传染病又属体表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该病的致病机制以及治疗取得很大的进展。本文就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及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HC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我国是高流行地区,其所具有较高的慢性化程度使之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来,报道了很多丙型肝炎病毒的相关研究,本文主要讨论HCV包膜蛋白的结构、免疫状况及疫苗研究实验模型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染性强、发病率高的常见传染病。本文针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及防治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腹胀、乏力或发热身黄、目黄、尿黄等为主症,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发病后,有的(乙型、丙型)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治愈。部分病例易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对人体危害很大。加之幼儿卫生知识贫乏,患病率较高。为了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现谈一下幼儿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问题。  相似文献   

6.
成军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4):1-4,15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慢性感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病密切相关,其发病机理涉及到很多基因的共同参与.病毒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受到肝细胞中蛋白质因子的调节,肝炎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肝细胞中的蛋白能够结合,肝炎病毒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对于肝细胞的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也可能是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病机制的重要机制.酵母单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分离纯化与基因克隆化的反向遗传学技术等,在肝炎病毒基因调控、肝炎病毒蛋白结合蛋白的研究、肝炎病毒蛋白反式激活靶基因的研究中都有重要的应用,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研究,探索病毒性肝炎新型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个大家族 在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上,流感病毒是一个大家族,它包括人类的甲、乙、丙三种类型的流感病毒和动物的甲、丙型流感病毒。其中只有甲型流感病毒可以导致禽和人之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在5型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对人体的危害最大。正常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急性甲型肝炎患者早期隔离,使病人针具、餐具、洗漱具专用,携带者不能为输血对象,男女婚前作常规检查等是预防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高校乙型肝炎、结核时有发生与传播。据我院近十年来的发病情况看,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和结核较多,而病毒性肝炎中乙型肝炎最为常见且预后较差,结核出现几次暴发流行。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我校很好地贯彻执行了《传染病防治法》及实施办法,从1...  相似文献   

10.
输血过程存在很多病毒性疾病传播的危险。对血浆病毒进行灭活处理,能有效地控制血浆引起的病毒传播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病毒感染一直以来是输血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多年来国内外输血同行为降低经血液传播导致的病毒感染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如不断增加常规检测项目,不断改进和提高检测方法及技术水平等,但因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及新病毒的不断出现,不可避免的使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献血者因漏检而献血,从而造成临床受血者因输血而发生病毒性感染.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1.现已查明引发非典型性肺炎的是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我们通常把引发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叫做( )。A.抗原B.传染源C.病原体D.传播途径2.像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 )。  相似文献   

13.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二者互相影响,特别是在妊娠后期患病毒性肝炎者病情常较严重,病死率亦高。因此对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及护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临床资料 我院1986—1994年共收治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34例,占同期育龄妇女病毒性肝炎患  相似文献   

14.
<正> 病毒感染一直以来是输血传播疾病的主要原因.多年来国内外输血同行为降低经血液传播导致的病毒感染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如不断增加常规检测项目,不断改进和提高检测方法及技术水平等,但因病毒感染窗口期的存在及新病毒的不断出现,不可避免的使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献血者因漏检而献血,从而造成临床受血者因输血而发生病毒性感染.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流感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由HIV感染引起的艾滋病自1981首次发现至今 ,共计造成1000余万人死亡 ,被医学界称为20世纪的瘟疫。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慢性感染者达1.7亿 ,其中的20%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流感在20世纪已出现过几次全球性大流行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目前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疫苗免疫接种和抗病毒药物治疗。人类与病毒斗争的历程发展到今天 ,对于危害严重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病毒持续或反复复制,肝损害持续或反复发生,最终导致肝硬化。慢性病毒性肝炎病理机制十分复杂,病毒不对肝细胞直接造成损害,机体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反应以及体液因子的变化参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是青少年中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其中更以急性病毒性甲型肝炎因其传播迅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为大.我校为青年人高度密集的地方,历年来又都有散发病例的发生,有时甚至形成流行趋势.因此,采取恰当的有效措施控制病毒性肝炎在我校的发生和流行,是我校医务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我校八九、九○两年急性病毒性甲型肝炎(以下简称急性甲肝)在我校发生、发展和防治情况为材料,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寻找出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措施,搞好我校急性甲肝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病毒性肝炎213例胆囊声像图变化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病毒性肝炎胆囊改变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夏天到了,零食的丰富多样和户外活动的增加使孩子们高兴不已,这时父母除了做好宝宝的饮食卫生、行动安全外,更要提高警惕──预防小儿乙肝。乙肝是肝炎的一种,由于感染病毒种类的不同,肝炎还有甲、丙、丁、戊、己、庚几种。其中甲、丙、戊肝炎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地预防治疗效果较好,而人们最为熟悉的乙肝却是最难治疗的,尤其是孩子感染乙肝病毒后,常持续不愈,成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或慢性肝炎,终生受害。 传播途径 小儿乙肝病毒感染的传播途径与成人不同,主要有:1.母婴传播;即怀孕时胎盘传播与母乳、唾液等传播渠道。2.水…  相似文献   

20.
甲型肝炎、乙型肝炎是传染性肝炎中常见的两种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居多,愈后较差。许多国内外报道均证实,乙肝与肝癌的关系十分密切。我校近几年来学生因甲、乙型肝炎而住院、休学也常有发生。尽管治疗各型肝炎的广告甚多,但目前医学界对各型肝炎的治疗均无特效药物。为了有效的控制甲、乙型肝炎的传播和流行,目前国内外较为可取的方法就是注射甲、乙肝疫苗。甲、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同。甲型肝炎主要经口传播为主,如通过患者的排泄物。被污染的手、水和食物等直接接触传染;而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为主,通过输血、注射手术、治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