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师:大人表扬孩子的时候,经常笑眯眯地摸着孩子的头说:“这孩子,长大了。”你们想过“长大”是什么含义吗?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色彩     
夏日的梧桐树下,一个稚嫩的童声打破了闲静:“爷爷,爷爷,你说,生命是什么东西呀?它是什么颜色的?”看着孩子那双渴求的眼睛,爷爷想了想,用慈爱的口吻回答说:“生命是紫色的,里面有各式各样新奇的事,等你长大后就明白了。”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中却盼望着自己早点长大。夕阳西下,枫叶似火,整个教室都被映得红红的。小孩变成了学生,学生向自己心目中最崇敬的人——老师,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老师稍微沉吟了一下,深情地说:“生命是红色的,就像蜡烛,它带来了光明,也带来了温暖。”学生仔细品味着老师的话,觉得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白)皑皑,一望…  相似文献   

3.
小学四年级时,老师问我们:“你们有什么梦想?”那时我们都是10岁左右的农村孩子,对“梦想”这个词还很陌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什么是梦想。老师又补充了一句:“长大后你们想干什么?”这回大家踊跃起来,有的说想做警察,有的说想做科学家,有的说想做老师。轮到班里一个叫周强的同学,他说:“我想做一个神通广大的农民。”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止住大家的笑声.问他:“你为什么想做一个农民?”周强说:“我看爸爸种地太累了,所以想长大后帮他,让他清闲一些。”老师点点头,  相似文献   

4.
幽默     
教授被问住了■朱孝青布朗先生是位学识渊博的教授,可是有一天竟让孙女问住了。“爷爷。”她说,“我看见一样非常怪的东西,没有腿,从厨房地板上溜过,你想想,那是什么?”爷爷想呀,想呀,可是最后还是想不出来,是什么呢?”“是水。”小姑娘得意地答道。父亲见儿子拖着两条长鼻涕,就说:“去擦掉鼻涕,我给你两毛钱。”儿子听了,连忙跑出去,不一会儿回来,向父亲要钱,父亲说:“我没钱,只是哄哄你的。”父亲话音刚落,儿子就笑嘻嘻地说:“爸爸,我也是哄哄你的,我把鼻涕吸进去了,你看。”说罢便“哼”了一声,两条鼻涕又流下…  相似文献   

5.
钱欣葆  炘羽 《红蜻蜓》2023,(14):10-11
<正>小鸵鸟一天天长大了,烦恼也在一天天增加,整天闷闷不乐、唉声叹气。鸵鸟妈妈关心地问:“孩子,你老是唉声叹气,是身体不舒服吗?”小鸵鸟摇了摇头,说:“我身体很好,只是想到一些烦恼的事情,心里觉得不舒服。”鸵鸟妈妈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烦恼啊?”  相似文献   

6.
晏红 《家教指南》2006,(11):20-21
孩子制造了出人意料的“儿戏”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相似文献   

7.
妈妈说现在是早春二月,林林说现在是阳春三月。于是她俩争辩不休。爷爷总是很有权威的,他说:“两人的答案都对!按农历是二月,按公历是三月。这有什么可争辩的?二月、三月都是春。”不知爷爷的话给了妈妈什么灵感,她想请林林一起“找”春。林林说那是小时候的活动:“我都这么大了,还不认识小草和红花?”可妈妈让林林和她一起找记在脑子里的含“春”的诗句,林林立刻兴奋起来了:“如果我赢了,你奖什么?”“下午陪你爬山!”“一言为定!”“一言为定!”妈妈一说开始,林林高叫:“‘春眠不觉晓’。”爷爷从屋里走出来嘲笑林林:…  相似文献   

8.
童心稚言     
夜晚,小红指着天上的月亮问爸爸:“爸爸,月亮有牛奶喝吗?”爸爸摇了摇头说:“没有。”“那么有西瓜吃吗?”“也没有。”爸爸又摇了摇头。小红叹了口气说:“月亮好可怜哦。”?(供稿闲云)小孙子在花坛边玩耍,见爷爷拿着放大镜在花盆前仔细寻找着什么,便好奇地问:“爷爷,您在找什么呀?”爷爷说:“在找虫子呀,如果花的叶子被虫子吃掉了,花就要枯死了。”小孙子挺聪明地说:“爷爷,别捉了,等虫子长大了再捉吧,那时您就不用这么费力地用放大镜了。”?(供稿李平) 我骑着自行车,后面驮着儿子,刚想过十字路口,指示红灯突然…  相似文献   

9.
徐岫茹 《宁夏教育》2006,(7):138-138
近日,一位家长谈到一件事。一天要吃晚饭了,8岁的儿子却说:“我不想吃饭,只想吃羊肉串!”妈妈说:“不行,饭做好了,不能吃那个!”孩子仍坚持要吃,爸爸说:“羊肉串不卫生,就不能吃,不好好吃饭我揍你!”于是,孩子大哭。奶奶说:“乖乖别哭!吃个羊肉串怕啥?奶奶给你钱!”爷爷说:“你俩跟孩子发什么火?走,爷爷带你吃羊肉串去!”父母的“教育”都无济于事了。从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无论是父母对孩子强制命令而造成的亲子关系的对立.还是老人缺乏原则地对孩子的迁就,都犯了同一个毛病,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家长被孩子所控制了。  相似文献   

10.
唐田 《家教指南》2006,(10):27-29
一个妈妈说,孩子上幼儿园已经好几个月了,平时都是保姆接送,下班回家很想跟孩子聊聊幼儿园的事情。每当他问:“你在幼儿园学什么了?”他总是说:“没学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吃的什么?”“没吃什么。”“跟妈妈说说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不好玩。”他的回答让妈妈很失望,如果不问他,他从来不主动说幼儿园的事情,他为什么不喜欢说幼儿园的事情?怎样才能让他乐意跟家长交流幼儿园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没想到,  相似文献   

12.
序 “傻孩子,想什么呢?”“爸,你说我长大后能当老师吗?”“嗨,你这孩子,怎么突然想起当老师了?”“我也讲不太清,反正老师好呗!”“好小子,有志气,将来你的愿望一定会实现!”——25年前读四年级的我与父亲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学会等待     
美国一位知名主持人林克茉特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行员。”林克茉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灭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系上降落伞,先跳下去。”“哈……”顿时全场的观众都笑了,林克莱特却没有笑,只是注视着孩子。稍后,他发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孩子露出了一个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正是林克茉特些许的等待听到了这位小朋友最善良、最纯真、最清澈的心语!  相似文献   

14.
白艳 《早期教育》2006,(2):18-18
孩子们对迎春花的兴趣源于玲玲制作的那朵迎春花,这朵在玲玲手中忽开忽合的迎春花,一下子就把孩子吸引住了。有的说:“玲玲,这是什么花啊?你是怎么制成的啊?”有的说:“玲玲,能让我玩一会儿吗?我想看看它是怎么开的?”有的说:“玲玲,你教我制作一朵好吗?”……(孩子对新鲜事物总是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借以激发孩子的探究欲。)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下课以后同到家,妈妈总是会问:“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啊?”但是,孩子如果同答说:“我们今天上了幸福课。”你会怎么想呢?妈妈肯定会反问:“那是什么课啊?”  相似文献   

16.
孩子:“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什么事情啊?”孩子:“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什么时候?”孩子:“刚才。”竺爷爷:“是第一朵吗?”孩子:“是。”这段话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中的片段,看似平淡无奇,却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留给读者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考以后,妈妈带小关到爷爷家去玩。看到小关无精打彩的样子,爷爷问:“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妈妈说:“有两道题,本来是会做的,结果做错了,正生气呢。”爷爷又问:“总的成绩怎样?”妈妈说:“还好,能拿600多分。”爷爷说:“考分这么高,高兴都来不及,怎么还不开心呢?”小关说:“那这两道题本不该错嘛!”“不该错的题为什么错了呢?”“还不是粗心,我恨死粗心这毛病了。”爷爷说:“发现了毛病也是收获,以后就可以注意了。”小关说:“我早就知道自己有粗心的毛病,就是改不了。”爷爷说:“我看你基本上是不粗心的。”…  相似文献   

18.
一起向未来     
<正>“长大了,我要当世界冠军,爸爸、妈妈可高兴了,给我爱吃的喜之郎果冻;我要做太空人,爷爷、奶奶可高兴了,给我爱吃的喜之郎果冻。”八岁的我挪了挪小小的身子,换了个惬意的姿势坐在电视机前,心里默默想着。这段广告词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我都已经能背下来了。这时妈妈端着香喷喷的饭菜轻轻地走到我身旁,说:“小佳佳,你在看什么呢?”我闻到了饭香,一下就跳起来,欢快地重复着电视里的广告语,边说边手舞足蹈地模仿起来,把妈妈逗得开怀大笑。她问我:“那你以后想做什么呢?”我?我歪着头,眨着水汪汪的眼睛,满脸疑惑地望着电视。我以后想做什么呢?那是我第一次对我的未来感到迷茫。  相似文献   

19.
我已经十岁了,应该长大了。可每当我想干点家务活时.妈妈就会说:“你还小,这些事情等长大了再做!”唉。什么时候才能给妈妈证明我已经长大了呢?  相似文献   

20.
化难为易     
绘丹 《师道》2003,(6):59
现在想出版一本书太难,除非你有比较多的钱,自费出版圆“出书梦”。忽惊闻友人家6岁的孩子出了一本书,我自叹不如,飞速赶往朋友家探个究竟。问明我的来意后,孩子的妈妈满脸喜色,掩饰不住骄傲的神情。她拉我进门,热情地倒茶让座,然后向我娓娓讲述了孩子出书的始末。2月25日是孩子6岁的生日。那天,妈妈问孩子:“今天你想不想画一幅美丽的画?”孩子说:“想是想,就是怕画不好,怕妈妈笑我!”妈妈鼓励说:“没关系,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那好吧。”孩子说完,用稚嫩的小手握笔在雪白的纸上画了两个椭圆形,一大一小,随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