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周易》的物象在这里谈《周易》的物象指的是卦爻辞的物象。孔颖达《周易正义》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凡易者象也,以物象而明人事,若《诗》之比喻也。或取天地阴阳之象以明义者,若《乾》之‘乾龙’,‘见龙’;《坤》之‘履霜坚冰’,‘龙战’之属是也。或取万物杂象以明意者,若《屯》之六三‘既鹿无虞’,六四‘乘马斑如’之属是也。如此之类,《易》中多矣。或直已人事,不取物象以明意者,若《乾》之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坤》之六三"含章可贞"之例是也。圣人之意,可以取象者取象也,可以取人事者则取人事也。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理念,以《易》观《史,》以《史》证《易,》对《史记.货殖列传》所提"巴寡妇清"的史迹作出新的解释,认为"巴寡妇清"的商业成功可与《周易.蛊卦》相发明,而秦始皇为之筑"怀清台"则可与《周易.坤卦》相发明。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有两种不同的全胜:一是政治全胜,即《谋攻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二是军事全胜,即《形篇》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全"胜。二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前者的理论渊源和历史根据全部来自于《周易》。"全"胜的实质是仁胜,其源出于《周易》汤武革命观。牧野之战是不战而胜的典范。"全"胜的理念是人性,其源出于《周易》的天德仁爱观。"保合太和"给"全"胜奠定了人性基石。"全"胜的策略是怀柔,其源出于《周易》的师贞正义观。唯正义之师可保怀柔之效。"全"胜的宗旨是和平,其源出于《周易》的和谐统一观。唯"元永贞"的德化能结和谐统一的和平之果。"全"胜思想的价值在于减少或避免战争,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对当代世界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周易》是部什么书?《周礼》上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古人把《周易》列入五经之内,名之曰《易经》或称之为《易》,又把它列为五经之首。可见古人对《周易》十分重视。那么,《周易》是部什么书呢?陈立夫先生在他的《天道、人道、道统》一文中说:“《易经》是中国一本最伟大的书。”王新春在他的《再论<周易>的形成及其理论特色》中说,《周易》体现了“天人宇宙哲学”的内容。黎子耀在他的《周易秘义》一书中说:“它是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李镜  相似文献   

5.
“易”之阴阳乃辨证关系, 坤 (或阴) 与乾 (或阳) 相互依存。目前学术界对 《周易》有两种看法:传统的以之为儒家经典之道,陈鼓应则认为它主要表达了道家思想,似乎有各执一偏之嫌。本文对 《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 提出阴性的坤道哲学是其重要部分并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6.
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录自黄寿祺先生遗著《中国文学史约》的《序说》。作者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以《周易》为首的《六经》与中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录自《中国文学史约》卷之一的《先秦文学史》的开头部分。作者论述了“经”之名义、“经”之本文、《周易》名义、《周易》之时代及作者等问题。作者认为 ,经学包容于广义的“文学”之中 ;先秦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关注《周易》的哲学价值更甚于其语言学价值。而本文分别从《周易》中作为代词的"之"和作为助词的"之"入手进行归纳总结,试图从语法学的角度探讨"之"的语言组成格式。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原名《易》。西汉初,《周易》被列为学宫的"经"书之一,学者遂尊称为《易经》,由此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关于"易"的含义,《周易·系辞上》说:"生生之谓易"。东汉郑玄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易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周易赞》)。"易简"是以一持万,执简易繁之道;"变易"说明运动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不易"是说事物相对的稳定性。声也有人认为,"周易"之名,正是取周室即将变易的意思,作者是为了挽救周室的危亡而编著的。《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是流传…  相似文献   

9.
胡煦“乾元”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煦认为《周易》为天人合一之书为理论出发点,围绕"元"这一最高最完善最原初的观念,上至日月交光自然之易,下至阴阳男女人伦道德,无一不是《周易》之"元"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周易》第一次见于典籍是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的“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因此被认为卜筮之书。《汉书·艺文志》说:“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但“十翼”的《系辞上传》却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只以占筮为《周易》作用的一小部分。《论语·子路》:“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己矣。”《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则都是将《周易》看作哲理书。《荀子·大略》:“善为易者不占。”更认为用《周易》占筮是不懂得《周易》了。  相似文献   

11.
12.
Mr.Cow:Hello,Mr.Pig.Why are you sad ? Mr.Pig:Everybody likes you,but nobody likes me.They always say  相似文献   

13.
“汤、沈之争”在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是受戏曲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当时戏曲现实创作和理论状况以及论争主体条件等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整个问题的产生及解决工作和元代戏曲理论、创作实践的联系是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一个反映。中西曲论发展进程中的情与法矛盾的横向比较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汤、沈之争”在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产生是受戏曲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当时戏曲现实创作和理论状况以及论争主体条件等诸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整个问题的产生及解决工作和元代戏曲理论、创作实践的联系是人类社会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的一个反映。中西曲论发展进程中的情与法矛盾的横向比较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范立舟、曹家齐在《“乾道十三处战功”考辨》一文中认为,宋金大仪镇之战不应归到“乾道十三处战功”之内。考察大仪镇之战的规模、双方兵力、结果与影响等方面内容,上文的观点似有偏颇之处。大仪镇之战实是宋军主动出击、大胜金军的一次战役,列入“乾道十三处战功”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6.
Mr. B.     
  相似文献   

17.
胡适与傅斯年一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在他们交往中,傅斯年始终都愿为胡适效力,但也只有他敢直面批评胡适。在学术方面,他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行政办事方面,胡适却远不如傅斯年。他们都不愿参加国民党政府,愿在政府外做"诤友",但最终都黯然离开大陆。  相似文献   

18.
无名之人     
尼莫·诺巴蒂(Nemo Nobody)是一个35岁的普通男人,与妻子养育了三个孩子。一天,当他在游泳池中醒来,发现自己身处于2092年的一间豪华公寓内,此时已经100多岁的他是全世界最老、并且也是唯一正常的人——因为这个人类已经战胜了死亡。这世上没有人会死去。尼莫·诺巴蒂试图搞清楚这一切是怎么发生、是否他现在经历的真实生活就是他应该过的?影片带领我们进入了年迈的尼莫·诺巴蒂的记忆,穿梭于幻想与现实之间。  相似文献   

19.
Mr.Sun     
It’s a cloudy day. Where’s Mr.Sun? Oh,Mr.Sun, please come out and play with us!Oh, Mr.Sun, Sun,Mr.Golden* Sun,Please shine* down on me.Oh, Mr.Sun, Sun,Mr.Golden Sun,  相似文献   

20.
Mr. Rabbit     
Mr. Rabbit was always doing things that made other people angry and they wanted to catch him. But it was very hard to catch Mr. Rabb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