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致富引路人常水旺景风乡南湾村位于沁源的东北部,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经济薄弱,过去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南湾村,吃饱穿暖难上难,山大沟深不见人,石厚土薄不收粮。”全村200余户人家,家家少吃无穿,过着艰苦的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富民...  相似文献   

2.
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艺术性颇高。80年代批评在评价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时,将对艺术性的发现组织到“民族文化心理”的揭示上,因而忽略了对其艺术性的有效阐释。论文从审美批评的角度重读《厚土》,认为《厚土》以非现代亦非田园的时空建构与“滴——滴”式叙事结构,达到了对在乡土中国永世为农的人的处境的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3.
李锐的系列小说《厚土》,在艺术上有着很强的象征性。本从人物代码的化意味、情节模式的终极指向以及细节和景物的隐喻色彩等角色,就其象征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体察出作家创作的最终旨-那早已化在吕梁山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里的群体氛围和这种氛围酿就的一种达到极致的死寂和沉闷的人类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太行情深,汾水流长。坐落在汾河之畔的山西省太原师范学校,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这里的学子有幸领略巍巍太行山的风骨,得到滔滔汾河水的滋养,太原师范学校银杏树文学社,就是在这片厚土上成长起来的。银杏树文学社成立于2000年金秋时节。太原师范大专班热爱文学的一群少男少女,心里藏着一个美丽的梦想,带着对文学的无限向往与憧憬,聚集在晓园的那棵银杏树下,开始了对文学的追求,对生活的关注,对人生真谛的探寻。他们逐渐懂得了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开始学着品味大自然这本无字的书。他们读书、交友、品山、游水,他们思考、感…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文坛,李锐是一位有着明确的自觉意识,寻求不断超越的作家。20世纪80年代的《厚土》诸篇中高度控制、简洁内敛、井然有序的书面语言及叙述风格成为他难以超越的制高点,而《无风之树》和《万里无云》中的“口语倾述”成为李锐小说创作的一次整体超越。  相似文献   

6.
“村校结合”的办学形式好崔张虎,侯双红沁水县必底多地处偏僻山区,山大沟深,石厚土薄,自然条件很差,资源贫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该乡经济十分落后,是全县穷得出了名的乡。最近几年,该乡教委通过实行“村校结合”的管理体制,理顺了教育与经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广东教育》2006,(2):72-72
东莞市厚街中学创办于1958年.这片高天厚土,培养了一代代新人。近几年来.学校发展迅速.先后被评为东莞市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一级学校,为厚街镇成功创建教育强镇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高天厚土水长流——论中国传统文论的诗性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论在理论文体及体貌风格、思维方式及批评方法、历史流变及思想力度等方面,均有着不同于西方文论的鲜明的诗性特征:西方文论建造的是结构谨严、层次明晰的理论大厦,中国文论营构的则是高天厚土水长流的诗性空间。中国传统文论诗性空间由以下三个纬度构成:其一,由“体”(体裁之体与风格之体)所展现出来的高远的艺术境界;其二,“法”——植根于特定文化的思维方式及理论方法,揭示文化根基之深厚;其三,由前两者所铸成的传统文论诗性特征的恒久的生命力。高天厚土水长流,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是全球化时代中西文论平等对话的本土性资源及文化本位。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阅读》2007,(7):6-8
韩城这个黄土高原的小城,人杰地灵。孕育出一位千古奇人司马迁,也使小城风流了千秋。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空千古,下垂百代,不能说不是这片高原厚土血脉之凝聚,日月星辰之精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日记》2007,(5):F0003-F0003
襄垣县第二小学,位于美丽的浊漳河畔,源远流长的漳河清泉,人杰地灵的古韩厚土,哺育了这座丰富的文化摇篮,在65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季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结合教育改革的丰富实践,积淀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风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数学成为枯燥无味的代名词,题海战、反复训练成为数学教学的法宝。由此带给学生的是身心俱损的伤害,引发他们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今天的教育是学生明天的生活,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学生“可能的生活”是创造性的生活,是运用有价值的数学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人生价值,使理想现实化的生活。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从理念、目标、内容、过程、方式等诸方面为学生构建“可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1922—1923年《小铃儿》的问世,标志着老舍在中国的文坛的起步。作为二三十年代的作家,老舍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建设者的气魄。总的来说,老舍的著作以风格、文化型为主,而以政治、伦理型为辅。在“笑声”中烘托出他对于生活的严肃的态度。《马裤先生》、《善人》用漫画式的笔画,突出市侩和伪善者的丑态,发挥了讽刺的力量,《抱孙》、《开市大吉》充满了相声式的笑料,使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看到了生活的愚蠢和虚假,笑声成了武器。从他作品的前后来看,早期作品中的批判和鞭挞往往较为温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笑骂,而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到幽默。”  相似文献   

13.
以“汽车油箱”为素材编制中考综合题,不仅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养成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峡谷深处写壮歌□王书志山川的险峻,河流的湍急,造就了这里山多地少,石厚土薄,人口居住分散,生态环境恶劣。冯其增,这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壮年汉子,不屈服大自然的“恩赐”,以他那抗争的秉性,顽强的意志,勤劳的品格,在成人教育这块土地上写出了一曲曲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15.
安徽实力派作家许辉与淮北平原有着难以割裂的精神牵系,不断从这块文化厚土上开掘写作资源,在社会文化的转型与裂变中找到自身的书写位置和切入点,从容地“漫游”于城乡之间,以独特的方式感知、把握和表述对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的理解与思考,冷静素朴的书写中渗透地域文化的濡染。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生活即将结束。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养或了记笔记的习惯。四年下来,就“积”了好几大本。现在,我把这些厚厚的法学笔记本拿出来,回想那些学习生活中国点滴体会,将甘苦串成一串珍珠,与学弟学妹们分享。  相似文献   

17.
陈秋兰 《物理教师》2005,26(2):24-2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物理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重现,物理教学也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它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一些物理知识及应用往往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来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纵观历年来中考试题中,常有这类题型,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下面以一道关于电吹风的实际应用来说明.  相似文献   

18.
含水率对厚土坡变形影响的FLAC3D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含水量下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通过选取不同含水量下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值建立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厚土坡损伤破坏的过程,以探求降雨入渗作用下厚土边坡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含水率对边坡变形有较大影响.含水率对厚土坡变形的影响规律与其对黏聚力的影响规律相反,随含水率逐渐增大,厚土坡向临空面的变形呈先减小后增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英语教学"生活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项交流工具的作用日益突出,社会生活对英语的要求在教育当中表现为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重视,而对语法、文法的要求则被淡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一些教师在英语教学当中尝试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引发了一些争论,因此本文将试图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徐杰仕 《江西教育》2004,(15):71-72
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更有效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独立思考,使他们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句子、文章,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培养创造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应力争做到“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