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初三《化学》课本中演示 [实验 5 - 4],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 ,笔者无论怎么把木炭研磨 ,取何种来源的氧化铜 ,实验效果都不好。虽然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但试管内反应残留物仍呈黑色。后来试了活性炭及蔗糖被浓硫酸脱水后的炭来还原氧化铜 ,效果比木炭好一些 ,但仍不理想。最后 ,笔者选用高二学生实验做的《乙烯的制取和性质》所留下的乙醇被浓硫酸炭化所生成的碳来还原氧化铜 ,现象十分明显。试管中黑色混合物经加热后几乎全部变成红色。倒出红色残留物后 ,试管壁上还附着一层用毛刷难以刷掉的红膜。残留物经冷却后做导电实…  相似文献   

2.
初中化学“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若按课本或教参所述的方法操作,很难从黑色混和物中辨认出被还原出的红色的铜,现象很不明显。为了提高实验效果,我经过几年的探索、改进,终于找到一个实验现象较为明显的办法,下面就介绍改进实验的具体操作和装置。取一束红色的细铜丝,放在酒精灯焰中加热至全部变成黑色(用以代替黑色的氧化铜粉末),然后埋入研细的木炭粉中,置于试管底部,让部分覆有黑色氧化铜的铜丝露出炭粉,再用酒精喷灯加热,如下图:  相似文献   

3.
中学物理教材中,弹性碰撞的演示实验是动量这一章的关键实验。1666年英国皇家学会表演的这个实验时是用两个象牙球进行碰撞的,而现有的教学仪器,是用钢球代替象牙球,钢球不是完全弹性物体,实验效果很不明显。我们用乒乓球代替象牙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它包括支架、摆线、摆球和调节螺丝。支架可采用木制的或铁制的,摆线应比较细而且柔软,摆球是两个相同的乒乓球。在乒乓球用木胶胶上吊环,用于安装摆线。吊环可用废的乒乓球剪成后用开水加温捏成如图的形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教材中给出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两种装置 ,其一是用气球收集尾气 ,其二是点燃尾气。这两种装置中 ,由于玻璃管水平放置 ,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排出 ,从而阻碍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接触 ,使得反应进行的时间较长 ,现象也不明显。结合木炭还原氧化铜、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 ,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做如附图所示的改进。改进后的装置有以下优点 :实验节省时间 ,通过对比实验 ,实验用时只有原来的 1/ 3。现象明显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能够充分反应 ,用原来一氧化碳的一半量 ,也可以看到明显的现象。所用仪器少。另外 ,通过…  相似文献   

5.
李伟 《成才之路》2012,(30):45-45
正一、"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演示实验的改进创意:磁体周围的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想象而又确实存在的抽象的物质,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将对帮助学生建立磁场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的通常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条形或马蹄形磁铁放在玻璃板的下方,然后再把碎铁屑均匀地洒在玻璃板上面,轻轻敲动玻璃板,使碎铁屑显示出相对规则的形状。第二种方法是用小磁针代替碎铁屑,采用类似的方法使小磁针的指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两种实验效果都比较明显,操作也都比较简便,但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化学教学的方式、观念等都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众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化学实验教学却依然问题较多,如"讲实验代替学生做实验""播放多媒体视频中实验操作代替做实验"等现象依然存在.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教师应该努力运用各种实验方式,提高学生多维能力.笔者结合"探究金属化学性质"中运用多种实验方式的实例,对实验教学进行了以下探索.一、优化演示实验,提升观察能力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不仅要认真地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而且要对书本上一些在实际中效果不明显的实验进行优化.优化可以从药品替代,仪器改良,设备改进  相似文献   

7.
一、演示实验的改进 书上这一课的演示实验是把干毛巾下端浸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无色的水上升来引入教学。实验产生现象的速度慢,效果也不明显。如果改用带色的水来做演示,现象倒是明显,但又浪费毛巾材料。实际教学中,建议采用两个改进的实验。 1.取一个量杯,把白色的筒装卫生纸从下往上缠绕在量杯上,在上面用透明胶固定。然后放入盛有红色墨水(稀释)的小水槽或培养皿中,由于卫生纸的毛细  相似文献   

8.
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三化学教材第三章第四节中,关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3—8],实验过程中出现两个不足的问题:一是现象不明显,黑色氧化铜往往是变成砖红色,而不是亮红色;二是反应时间较长才能使黑色完全转化,影响实验的效果和教学进度。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把实验作了如下改进.仪器制作及装置图1.用0.5m电灯花线去皮得细铜丝,绕在玻棒(或圆木条上)得螺旋状铜丝,将铜丝装进一根长约25cm的直型玻璃导管的中上位置,即得还原器.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第56页关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3-8]的现象描述是:“黑色氧化铜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的铜,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后一种现象很容易观察到,但前者却不易做到.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稀硫酸与锌粒在启普发生器里反应来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但实验结果往往是黑色粉末(CuO)逐渐变成红色的疏松的块状物后,任你用酒精灯怎么加热也不能变成亮红色,这对于课堂演示实验而言就意味着“失败”(与课本所述不符).由于课堂演示实验受时间所限,不可能多次重复进行.怎样才能百分之百地达到课本所述的实验效…  相似文献   

10.
初三课本上“CO 还原 CuO 实验”的装置,若改按下图装置操作,可得到更理想的实验效果。按改进装置操作的好处是,不用增加实验时间.学生可以同时看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两个实验;原为红色的氧化铁粉被还原成黑色的铁粉,而原为黑色的氧化铜则被还原为红色的铜,明显的颜色变化和强烈的颜色对比,使学生记住了因容易混淆而难以记住的四种物质的颜色;当学生看到生成的铁粉能随磁铁移动,而铜不能随磁铁移动耐,对铁具有铁磁性,铜没有铁磁性又有了感性认识。实践证明,采用组合实验,常能收到单个实验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原有实验的缺点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152页用语言和图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磁场分布的演示实验。但该实验中所用的器材如玻璃、铁屑、磁铁上课时不便携带,实验后铁屑不易被回收,且只能在水平面上进行演示,不便于学生观察。随着实验仪器的改进,实验室里有了磁感线演示器。该教具将很多很小的软铁棒用透明塑料分小格密封,目的是便于携带和实验后铁屑易被回收。但教师只能在水平面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第55页、第84页、第98页和第121页在描述氢气、单质碳、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与氧化铜反应和单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分别是这样说的:“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的铜”,“从倒在纸上的粉末里还可以看到有红色的铜生成”,“从实验看到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我们可以看到,浸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上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而同样在此教材的第2页、第7页对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等实验现象的描述时是这样说的:“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红磷燃…  相似文献   

13.
高二物理在研究“自感现象”这一节课时,有两个必做的演示实验,第一个是“通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第二个是“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我们用可拆变压器来做这两个演示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是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时,用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趁热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后,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观察到铜丝表面又变为红色。此实验操作非常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就此断定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未必就是乙醛。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5.
"乙醇氧化生成乙醛"是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的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时,用一端弯成螺旋状的铜丝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氧化铜,趁热把它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操作几次后,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生成,观察到铜丝表面又变为红色.此实验操作非常简单,现象也比较明显,但就此断定是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刺激性气味的物质未必就是乙醛.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6.
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电流计,对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振荡等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后,明显提高了实验的效果。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看了《物理教师》八一年第一期罗凤高老师写的“演示实验二则”中关于高中物理自感现象的演示之后,深受启发,我校地处山区,实验仪器欠缺,关于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用的电感线圈L,都是用2KVA的自耦变压器来代替的,在实验过程中,对小灯A_1,A_2,A作了选择,在电路上作了一些改进,效果较好。一、关于接通电路瞬间自感现象的演示:演示电路如图所示,电路图与课本的基本一样,只是把原来的开关K换上一只换向开关,用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因为这个演示实验,是要使  相似文献   

18.
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电流计,对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振荡等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后,明显提高了实验的效果。本文就此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素质、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1 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化学实验中物质颜色、状态的变化、新物质的生成等 ,象魔术一样吸引着学生。成功的实验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时 ,往往只注意了明显和突出的实验现象 ,而忽视了不够显眼的本质现象。如教师在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 ,要学生描述实验现象时 ,多数学生只回答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而忽视了生成黑色熔融物和放出大量的热。这时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认真分…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沪教版)第199页"观察与思考"栏目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是用酒精灯加热的(约能提供400℃的温度,见插图5-4),而且配套的文字说明中有这样的描述:"……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纸上,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起,判断反应中生成了什么物质……"可是我们在演示该实验时,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得到的产物的确是黑色的,也可以被磁铁所吸引,但与稀盐酸接触几乎看不到有气泡冒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