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市级党报如何做好报纸导读,方便读者阅读,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2012年4月,连云港日报率先在头版推出偏重深度导读的版式,导读不是把其他版面的标题机械地重复照搬,而是编辑进行再提炼、再加工,把读者关心的新闻要点、把对读者有用的信息浓缩在头版,形成顺应“浅阅读”需求的深度导读.  相似文献   

2.
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使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信息量的极端丰富,又使渎者的阅读时间显得更为宝贵。读者往往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导读就应运而生了。设置在报纸第一版的“导读窗口”,为读者了解后续版面的内容提供指南,也增加了头版有限版面空间内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张报纸的头版,在要刊发重要稿件的前提下,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大事、要事。显然.读者的需求与头版的现状产生了矛盾。于是,办报人对报纸的头版进行改革,将头版改成导读版,既吸纳了网络媒体的优点,又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导读?从广义上说就是要通过版面元素的组合引导和方便读者快速阅读,从狭义上说指报纸的第一版开设“导读窗口”,为读者了解厚报的内容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5.
谢晓梅 《新闻传播》2006,(11):63-63
报社记者、编辑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最终都体现在报纸的版面上,记者的思想、编辑的意图都是通过版面来影响读者的,一个赏心悦目的版面能使报纸增色,也能使读者在愉快的心境中阅读,相反,一个编排混乱的版面会使读者心情不悦,甚至望而生厌。  相似文献   

6.
马赛  王虹颖 《新闻传播》2005,(11):62-62
随着报纸不断增张扩版,设在一版的导读应运而生并日显作用。导读作为“厚报”本身的广告和展示内页精华的橱窗,其功能应不断强化。为了争夺读者视线,各类报纸的导读在形式上也千方百计精心“打扮”,有的“浓眉大眼”,有的图文并茂,有的五颜六色。有些报纸对导读功能的强调,甚至胜于对版面美的强调。  相似文献   

7.
时下,报纸版面的革新给读者带来两大显著变化:一是大幅高质量的新闻照片登上了报纸版面的大雅之堂;二是标题的大制作使得版面上的新闻标题赫然醒目,十分有神。这些变化使报纸的版面活了,富有了时代的气息。 被读者视为版面语言的报纸版面,其功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突出新闻标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读者的目光吸引到版面上的重要新闻内容中来,并且顺利地通过每一个新闻标题为读者起到导读整张报纸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报纸的版面编辑在编排版面时,往往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装饰、美化、突出新闻标题上,尽可能地让新闻标题在视觉上形成不同的冲击力,力求在吸引读者视线的同时抓住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审美心理,成功地构成读者导读报纸的路标。 一位报纸版面的行家按视觉生理规律调查分析:“人们有在30秒至50秒内扫视一个版面标题的习惯,然后再使视点固定在某一个标题上,就此阅读下去。”当然,也有的同仁曾分  相似文献   

8.
李伟 《记者摇篮》2009,(4):71-71
什么是优秀的报纸版面,面对报摊上林林总总的报纸堆中,想必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标准。在报社的评报栏前,美编们总会带着职业的眼光去审视当日的每个版面,认为这样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但是这些观点对于关心、消费我们报纸的读者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想必他们不会用“通栏”“色彩统一”“撞题”或线条粗细对比关系等术语来评价一份报纸的版式,  相似文献   

9.
宋黔云 《新闻窗》2007,(4):109-110
纸质媒体发展到今天,大多数报纸达到十几、几十个版面,直至一二百个版的报纸也时常出现。报纸的“厚”办方式,是媒体走向成熟的一个体现,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报纸厚了,价格却并未随之上扬,颇得读者的喜爱。但对媒体来说,报纸变厚,却潜伏着不小的危机。其实在铺天盖地的新闻信息面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访问美国报纸,一个明显的感觉是,编辑部的工作很多是为读者切身需要设计的,反映到报纸上就是为读者服务落到了实处。这从报纸的“导读”、“更正”、气象服务、员工联系渠道、多版本发行等方面均可体验到。 引导读者,不厌其烦 “导读”在这里是指报纸上为方便读者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设计的目录、索引、提示等简要内容,通常置于报纸最显眼的版面。报纸版面越多,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越得以体现。中国报纸在对开4版阶段,一般没有导读,直到出现12版以上的报纸,才有少量导读出现,但也仅限于头版。  相似文献   

11.
访问美国报纸 ,明显一个感觉就是编辑部的工作很多是为读者切身需要设计的 ,反映到报纸上就是为读者服务落到了实处。这从报纸的“导读”、“更正”、气象服务、员工联系渠道、多版本发行等方面均可体验到。引导读者不厌其烦“导读” ,在这里是指报纸上为方便读者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设计的目录、索引、提示等简要内容 ,通常置于报纸最显眼的版面。报纸版面越多 ,这一工作的重要性越得以体现。中国报纸在对开4版阶段 ,一般没有导读。直到出现12版以上的报纸 ,才有少量导读出现 ,但也仅限于头版。绝大多数美国日报的头版 ,都在较显…  相似文献   

12.
报纸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进入了“厚报”时代,且不说南方的广州诸如《南方都市报》,本地发行超过百版。就是在大连本地,六七十以上的版面也属常态,由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版面在引导读者,利于在报摊上抢眼的作用。翻翻都市类报纸,一版已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要闻版了,如今人们习惯称一版为封面版。不仅是一版成为封面版,伴随着厚报,新闻以其不同的内容或版组形成的分叠也同样在其打头的版面以导读形式,强化、扩张最重要、最主要或最可读的内容。版面有助可读性实现应该说,报纸版面的变化是随报纸的变化而变化,报纸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信息量急剧扩张,承…  相似文献   

13.
当今纸媒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好的新闻、好的报道很难能够吸引读者眼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对报纸版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报纸版面同样不断发生变化。在报纸的经营中经济特刊类版面的求新、求变就成了重中之重,“瘦”版、多图成为了很多主流媒体争相效仿的典范,缩短读者阅读时间,吸引读者焦点最显著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好图片。  相似文献   

14.
徐均赛 《新闻记者》2001,(11):77-78
当前 ,重视导读的报纸越来越多。《南京日报》、《大连日报》、《江南晚报》等一批报纸都腾出报眼的部分或全部 ,让导读与报头并排平列。8月7日《中国经营报》的导读则刊登在左上角 ,虽然不很大 ,却堂而皇之地坐上了报头的交椅。《中国证券报》是竖报头 ,7月21日的导读很有气派 ,以头条的面目出现 ,除报头外 ,占据了版面横向的全部位置 ,宽度达6栏以上。勇于割舍黄金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报》把导读和报头(居中部上方)一起放在报纸的顶端 ,上部4条导读加上底部的3条导读是报头的好几倍 ,手笔之大 ,令人赞…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使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信息量的极端丰富,又使读的阅读时间显得更为宝贵。读往往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新闻。在这种情况下,导读就应运而生了。设置在报纸第一版的“导读窗口”,为读了解后续版面的内容提供指南,也增加了头版有限版面空间内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6.
新闻稿件组合成版面,是报纸编辑过程的一道重要程序。运用不同元素编排出图文并茂的版面,既是新闻价值判断的综合表现,也是新闻产品的质量所在。而一张报纸或一块版面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版面的技术含量和编辑的编排手段。  相似文献   

17.
在报纸进入"厚报"时代,读者进入"速读"时代后,信息消费的主调也变得更加简洁明快.据调查,一个人阅读一张报纸的时间一般为10到30分钟,报纸版面增加了,反而意味着每版阅读时间的下降.这就可能导致可读性强的稿件由于淹没在报纸版面中,而被读者所忽视.针对这种情况,国内报纸纷纷增强了导读功能.事实上,当代报纸对版面导读功能的普遍运用,实际上已经到了许多非专业性读者难以察觉的地步.  相似文献   

18.
当今报纸新闻的竞争,无非是信息与版式的竞争。好的信息能吸引读者阅读,扩大影响力;好的版面能产生眼缘,增大选择性。在众多报纸中,读者搜寻的目光停留在一个版面上的时间只有几秒钟,选择一份报纸几乎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报纸版面改革不断加快,不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报纸,头版悄然出现了一个新兴事物——导读。1987年以前,中国的所有大报都是对开4版,版面少,内容也少。1987年,扩版之风自《广州日报》刮起,此后一发不可收拾。据统计,被称为"扩版年"的1993年共有130多家报纸增扩了版面,中国的报纸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进入了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报纸版面不断扩大,信息量增加,但是头版没有相应变化,普遍存在头版导读量少、并且众多的版面内容在头版没有索引的现象,绝大多数报纸的精华内容在头版上得不到相应的展示。头版应该是聚集报纸精华的橱窗、吸引读者的一面镜子,扩大头版导读量和增加内容索引应该成为报纸头版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