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深度报道是纸媒转型的有效路径之一,深度报道的形式特征也给讲“故事”提供了空间.深度报道要讲好“故事”,首先要考虑选题本身是否适合讲故事,在此基础要讲究叙事,并灌注人文意识以增强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和张力.  相似文献   

2.
张焱 《新闻知识》2002,(1):16-17
要想界定“大特写”的文体,必须先将两个与“大特写”密切相关的概念予以界定,那就是深度报道与通讯。只有将这两大概念界定清楚,“大特写”文体的界定才能成为可能。(一)对深度报道的探讨“大特写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这一判断已为大多数理论界人士所接受。在很多新闻学专著中都将“大特写”归入深度报道的范畴。但是,对深度报道这一概念本身,理论界至今尚无定论,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深度报道已成为一种新闻文体,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它不是一种新闻文体而只是一种报道类型或一种报道方式。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  相似文献   

3.
程纲 《军事记者》2014,(8):35-35
在当今新闻报道竞争激烈的全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依旧是期刊的“杀手锏”武器。深度报道要有吸引力,必须在求“深”上下功夫做文章。新闻记者要善于挖掘新闻事实的背后故事,在精心策划和解析解读上求“深”。  相似文献   

4.
谈起如何办好周报,行内人都会说,既然周报和日报的新闻快捷没法比,就应该扬长避短,做深度报道。话虽如此,但究竟如何扬长避短?朝哪方面进行深度报道?这是很值得推敲的。我认为做深度报道也要“角色扮演”化。何为“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目前电脑游戏中最流行的一种游戏类型,和策略、动作等类型不同,此类游戏有极强的故事情节,故事的主角完全由玩家控制去完成各项任务,经历各种磨难和情感纠葛。在游戏中,玩家扮演的是游戏中的角色,做角色要去做的事。如果你的游戏角色是剑客,你就要按指定的任务行侠仗义。乍看起来,这好…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由于其内容专业性较强,容易堆砌术语,显得枯燥乏味,深奥难懂。那么,怎样才能让经济报道“鲜活”起来呢?笔者认为,经济报道要学会“找故事”,找出最能揭示内在规律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才能增强经济报道的贴近性、鲜活性、启示性。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我国发展并成熟,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误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要想提高可视性,必须在内容中讲好新闻“故事”,在思想意义上把握好主观介入。  相似文献   

7.
衷菱 《新闻导刊》2005,(1):28-30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报道形式,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将其定义为“把单个的新闻事实还原到能够表达它真正意义的社会脉络当中去的努力。”学者喻国明在解释深度报道时认为,深度报道实质上做的努力就是把这单个的事实发生的背景及其社会关系点勾勒出来,也就是要表现出它的社会结构联系。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强调用电视语言来阐述一个故事,承载一定的思想深度,需要透过富有个性化的镜头语言来挖掘新闻深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深度报道在西方,“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大同小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深度报道在西方崛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李普曼。他的专栏文章总是告诉读者“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因而人们说他“教会了一代美国人如何思考”。在我国,“深度报道”、“述评性新闻”、“政论性新闻”大同小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深度报道在我国兴盛。我国新闻界1986年至1988年把深度报道单列成一个品种,参加全国好新闻评选。深度报道有时以消息——述评式消息的形式出现,有电头、导语;标题或一行,或多…  相似文献   

9.
王钢 《青年记者》2007,(24):73-74
“深度报道”现在是各家媒体的时髦的话语,可什么才是真正的“深度报道”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度报道”是和舆论监督报道划等号的。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开播,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焦点访谈式的深度报道也被众多地方媒体所认同和仿效。  相似文献   

10.
全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梦”的系列报道呈现出不同特点.电视媒体利用声画传播优势,将理论具象化,着重讲述个人追梦故事.报纸媒体以深度解读报道形式,在厘清“中国梦”内涵逻辑的同时,平衡话语比重,让个体畅聊“说梦”.网络媒体提升视觉传达效果,探索政策报道在“屏阅读”时代的最佳传播方式.随着这类报道的持续推进,应注意对政治修辞与新闻修辞的双重关照,处理好故事化报道“反常议题”与“平常接受”的关系,逐渐将报道议题的选择从“内涵”转向“路径”层面,才能使传播方式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网络时代报纸深度报道的"整合"叙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的兴盛带来报纸深度报道叙事策略的某些改变。网络作为新闻叙事的一个新的“隐喻库”,与目前报纸深度报道所呈现出的显著的“递归”结构密切相关。而这种结构是有效整合新闻信息的一种方式。网络技术还强化了新闻的“同题传播”,使得对于“故事”的发掘越来越成为由多个媒体共同完成的任务。报纸深度报道所负载的使命,已非单纯“寻找故事”,而在很大程度上转向“整舍故事”:在“核心”事件之间建立足够深广的关联、提供尽可能全面的“卫星”事件,以及寻找信息延宕与压制所带来的“断点”。其在媒介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强化深度报道成为传统纸媒实现突围的一条重要途径。深度报道的创新,除了立意新、题材新之外,在版面呈现时也要多考虑创新方式方法,力求表现形式有新意。标题的制作、可视化元素的运用以及媒体融合方式的创新都会给传播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唐山劳动日报》“深度”版面在版面语言和策划包装上适应新形势下媒体阅读需要的实践展开思考,为更好开展纸媒深度报道提供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深度报道在都市类报纸上普遍开花,如新京报的“核心报道”,南方都市报的“深度”,新民晚报的“聚焦”。在杭州出版的纸质媒体中,有钱江晚报的“视点”、今日早报的“第一重点”、青年时报的“焦点”,每日商报的“重点”。从事深度报道的记者都会碰到一个颇为头痛的问题——选题从哪里来?笔者以今日早报的栏目“第一重点”为例,试谈深度报道的选题来源和突破。  相似文献   

14.
伍一婷 《视听》2023,(5):142-145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面临着诸多困境,生存空间进一步缩窄,但深度报道依然有其存在价值,与短视频融合是其突围之路。深度报道短视频化的优势在于:多模态语言建构具象感知,系列视频报道构建关于新闻事实的“整体图景”,在与受众的互动中延展报道的“意义空间”。深度报道短视频化的具体出路包括:思维上从文字思维转向视频思维,叙事上“故事叙事”与“场景叙事”并包,内容上以思想性和深刻性打造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单位,老总们经常要求记者采写出有份量的深度报道。那么,怎样才能采写出有份量的深度报道呢?根据本人的体会,答案是:只有“沉下去”,才能有“深度”,也才能“有份量”。只有直面群众,深入采访,才能写出真正有份量、有深度的报道来。那种蜻蜒点水式的采访。那种“泡会议、听报告、赶场子、拿材料”的采访,是难以写出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6.
夏树 《新闻世界》2009,(9):10-12
“三农”报道既不像社会新闻那样吸引眼球,也不像重大事件报道那样引人注目。怎样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三农”报道生动活泼,既有深度和高度又有较强的可读性?笔者认为,要从提高新闻性、服务性、可读性和通俗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增强“三农”报道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17.
谁说新闻一定要写成倒金字塔式?谁说新闻一定要少用描述?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在颠覆传统的新闻叙述模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在风靡传媒界,尤其在相对比较枯燥的财经新闻报道中,它的运用给读带来了全新的阅读快感.  相似文献   

18.
新闻“四化”指的是电视业界流行的报道方式:“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在实际报道中,要将这“四化”的顺序反过来,也就是先从细节说起.然后讲人物故事,再把故事与相关事件联系起来,最后做主题提升。节目进展的脉络是:细节、人物、故事、事件、主题。  相似文献   

19.
2005留下什么     
从“CIO为什么说不?”到“IS100”,12期封面报道诉说着12个故事,我们从容走过2005年。在实践“为CIO寻找成长空间”的承诺的同时,我们也谱写着年轻人的媒体理想——做一份受人尊重的IT媒体。  相似文献   

20.
常玲 《记者摇篮》2008,(12):46-47
一张报纸的高度、思想力和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的深度报道水平。2005-2007年,沈阳日报尝试辟出“深度版”,将该版面作为提升报道质量的一个“大项目”来抓,并尽可能将可操作深度报道的人力资源相对集中,形成一个攻坚团队,再赋予它适度的灵活体制和考核政策,希望以超常规的动作方式实现地方党报深度报道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