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由新华社发起的“地球绿飘带”大型媒体报道,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和联合国相关机构,与三北防护林所在的13个省的数十家媒体共同开展。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在这次报道中负责多媒体集成和新媒体互动,并在8月12日凌晨新华社集成服务新平台--新华通。其传播效果超出预想,互动效果超出预想,市场反响超出预想。  相似文献   

2.
张一弛 《今传媒》2014,(6):59-60
2013年是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35周年。从8月11日开始,新华社以"地球绿飘带"为主题,推出了为期2个月的媒体联合行动大型集成报道。作为国家级通讯社,新华社采用了多媒体集成与互动的形式,围绕主题开展议程设置,将35年来"三北工程"的成就和经验、"三北"人民生态建设的艰辛努力和命运变化行进式呈现,镌刻着"三北"造林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两会”中,新华网屡有创新手段,近年来已被其他网站普遍采用。如何在创新中争得主动,是新华网此次“两会”报道的最大难点。首次亮相“两会”的中国政府网恰逢其时,不但成为“两会”期间的一大亮点,也成为新华网借力发挥创新出奇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4.
在对重大节庆纪念日的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立足机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呈现出颇具特色的主题报道。本文通过分析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光明网关于“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专题报道,总结出四家主流媒体通过采用多维叙事、细节呈现、故事表达、数字对比等方式,塑造出集场景式、情感化与深度性于一体的鲜明报道特色,以期为其他节庆类报道提供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5.
采写批评报道,对一些记者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难在哪里?难在三点:一是能不能做?决心怎么下?二是用什么形式做?怎样进行选择?三是如何达到最佳效果?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艺术?这三个问题中。“用什么形式做”的问题往往会被忽视。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批评报道有自己的报道特征及报道形式。研究这些特征及形式,对提高批评报道质量,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向永东 《新闻窗》2005,(6):11-12
成就报道在党报报道中屡见不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总是习惯于用总结式的“老面孔”,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普遍存在“旧闻多”、“数据多”等现象。成就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常报常新?如何挖掘成就报道的“创新点”,寻找成就报道改革的突破口?我们一直在尝试。  相似文献   

7.
每次重大事件报道、典型宣传不仅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为媒体竞相报道的焦点。近几年,网络新闻成为重大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一股重要力量。本文主要以新华网和人民网为例.分析今年“两会”报道的网络新闻运作新态势,解析在重大宣传报道中新闻网站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报道手法与运营思路。  相似文献   

8.
专题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是媒体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精益求精搞好专题报道,已成为媒体提升常态下新闻报道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如何搞好专题报道呢?  相似文献   

9.
戴盈 《新闻前哨》2012,(7):32-34
在乌坎事件中,对外报道为什么没有发挥“内外有别”的优势,为什么没能及时施放核心信息,为什么在国外媒体高度关注的事件中一度失声?在转型期的中国,面对一些复杂事件,中国的对外报道准备好了吗?面对“一波三折”的事件,习惯了“一锤定音”的媒体该何时介入?在复杂事件中,中国媒体又有哪些优势?本文尝试以乌坎事件为侧,探讨复杂中国的复杂事件如何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10.
张海宁 《青年记者》2007,(14):102-103
客观地说,较之灾难报道的惊心动魄和主旋律事件的激人奋进,全国“两会”报道是比较难做好的报道类型。如何在持续十几天的会议中找到报道的亮点,并以受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开来?在2007年的诸多“两会”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360°》的《两会全观察》和经济频道的《两会接力战》给观众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成就性报道打破“陈、空、长”的旧有报道模式,让其“个性”起来,发挥其应有的功用?笔者认为,除了要改革成就性报道的文风,让它更加贴近大众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创新成就性报道的写作模式,以新的模式来保障成就性报道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陈烨 《新闻世界》2008,(7):27-28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力已经无所不在。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面对突如其来的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作为“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网络媒体,在这场地震报道的攻坚战中,它又是如何表现的?如何发挥自身的报道优势的?在报道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话题。  相似文献   

13.
刘莉 《新闻前哨》2009,(9):51-53
媒体上常见讲述成功人物创业故事的创富报道,但对于起步投资10万元以内的“小老板”却关注不够。他们恰恰是百姓创业大军中最为庞大的群体,也最需要指导和帮助。如何结合服务性与新闻性?报道资源如何开拓?本文结合楚天都市报“小老板”栏目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地市报经济报道中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一般性综合报道多,鲜活典型报道少;专业术语、统计数字堆砌多,具体分析、深入解读报道少;枯燥乏味的公文语言多,生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少。”如何改进这些问题呢?笔者以为,只有在“专”字上下功夫才有出路。  相似文献   

15.
许逸 《东南传播》2010,(9):79-82
自杀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大众传媒对自杀事件的描述和再现与现实生活中的自杀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自杀新闻的报道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009年9-11月国内五大网站(新浪、搜狐、网易、新华网、南方报网)的自杀新闻进行研究,以探讨我国网络媒体如何改进对自杀问题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6.
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是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内容的拓展和报道方式的创新。本文就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国际化的动因、在报道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殷力 《新闻窗》2009,(3):74-75
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实践中充分发挥电视的优势,实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需要”的报道理念,关键要在报道中综合运用电视媒介的多种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深度报道开始在我国传媒实践领域勃兴。同时,为更好地实现传播效果,将“故事化”作为深度报道的路径诉求也一再被强调。将传统文学范畴的“故事”用之于新闻范畴的深度报道是否合适?该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结合长期从事深度报道的实践,作者认为深度报道不但要讲“故事”,更要学会如何讲好“故事”。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11):54-57
<正>2013年4月15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专题报道《雪崩》1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以《雪崩》为代表的融合新闻产品成为新闻界在互联网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探索。在此背景下,新华社同有关机构联合主办《地球绿飘带》媒体联合行动大型融合新闻报道,对三北防护林工程进行专题报道。报道于2013年8月11日启动,为期2个月。《地球绿飘带》是一部典型的融合新闻产品,是国内在此方面最早的探索之一。该专题报道一上线便成为网络热点,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互动体验都  相似文献   

20.
肖阳 《新闻爱好者》2010,(3):169-170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是2009年媒体报道的重中之中,在各种形式的报道中,网络媒体作为近些年迅速发展壮大的一支新锐,尤其引人关注。新华网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主力军,在此次大型网络报道中,是如何充分运用和体现互联网的功能和特色.如何紧扣庆典主题展开创意策划,都是值得总结和思考的。综观新华网此次国庆庆典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