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团结 奋进     
科学和技术是创造未来的力量与途径,在科学和技术进步中,人类将形成新的高尚的一代;地球是人类活动的平台,是人类的立足之地,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善待地球,过分“改造”它,必定会吃到她赐予的“苦果”的,这一点要切切记住。而地球科学则是我们认识地球,处理好与地球关系的基础,归根到底地球科学也应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有一幅漫画是这样描绘未来人类社会的:一个人盘坐在地球之上,他的四周,以至整个地球都被一串串0或1组成的数字链包围。这充分反映了社会里数字化的程度,未来家庭更是无处不“数字”。  相似文献   

3.
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走向生态纪元的社会!这种创造产生手布莱恩·斯维姆和托马斯·柏励所撰写的宇宙故事:“地球共同体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依赖于人类所做出的决定。人类已经把自己纳入地球过程的遗传密码之中,而且其程度是如此之深。推崇技术纪元的人,把地球看作资源,未来应该增加对地球的利用,所有一切都应该以人类的利益为中心:推崇生态纪元的人,提倡一种新型的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地球共同体的整体安宁是其根本的关注。生态纪元的未来可以解决这两者之间所产生的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科学。地球科学既研究过去,阐述地球演化历史,又面向未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是一门既能拓展人类知识前沿又能服务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科学。文章在梳理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和总结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现状与科技资助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球科学发展应从系统科学和国家需求的视角部署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计划。从地球系统整体出发,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个面向”引领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开展有组织的重大科学研究,完善科技资助与评价机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5.
人类和地球相依为命已数百万年,感情之深不言而喻。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也仅仅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恒星。按照宇宙的自然规律,太阳系总有一天要走完自己的历程。所以,地球虽好,终究不是人类久留之地。为了使人类能够永远延续下去,我们必须寻求一个更加广阔的新天地。再说,今天的地球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人口爆炸、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还有,如今的科学技术,已经使人类可以向太阳系的其它行星取宝,也能够利用航天器飞向太阳系以外的星球探险。这一些,都促使着人类要征服太阳系,向宇宙进军。未来的太空城…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2007,(8):5-5
目前,人类所消耗能源的70%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科学家预言,尽管化石燃料能源未来仍将占有相当大比重,但其一统天下的局面将逐渐结束(地球上2亿年形成的化石燃料,大体只够人类使用300余年),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望撑起未来世界能源供给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7.
地球强大的磁场是保护人类免于遭受外太空各种致使辐射的生死屏蔽,然而日前,英美科学家发现,在过去的200年内,地球的磁场正在急剧地衰弱。科学家们预言,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在未来的1000年内,地球磁场可能会完全消失,从而导致地球南北两极大翻转,地球生灵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宇宙射线大灾难!  相似文献   

8.
<正>你有没有想过地球未来的样子呢?未来的地球可能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与你想象中的美好画面更是大相径庭:路上的人们都带着面罩,就和电影里的未来人类一样酷;路上几乎没有行人,除非必要,大家都不会出门;动物和植物的种类急速锐减……这样的情况,想象起来有些吓人,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臭氧层空洞在不断扩大,未来的地球将变得刺目而灼热,不再是万物的美好家园,不再是温和可亲的地球母亲。  相似文献   

9.
令人闻风丧胆的沙尘暴始于何时?未来的地球会变冷还是会变暖?……从黄土这部天书里认识了地球的过去,我们就有可能去预言人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地矿     
李有观 《科学中国》2006,(11):51-51
俄罗斯专家研究出一种从太空探测地球内部的独特方法。这项地质勘探新技术,为人类开发地下资源开创了全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蝌蚪互问     
未来的智能汽车会是什么样的?大科技读者李广明 假如有一天人类灭亡了,那什么生物会成为地球的主宰,地球将变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12.
未来,当人类的先驱者踏上火星时,随身行李箱里会带上各种怪异的微生物。在我们的太阳系中,火星是与地球最相似的行星,两颗星球都是岩石质星球,大小也很接近,一个火星年约为两个地球年。如果人类要去其他星球长久定居,火星是首选方案。只是火星的大气层成分主要由二氧化碳和氮气组成,而且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很大。这些不利条件都阻碍了未来人类向火星移民。不过我们也别对火星望而却步,最近几年来,生物学家正在对地球的一些微生物进行改造,这些微小的家伙将成为人类改造  相似文献   

13.
正浩瀚宇宙,有着许多的未知事物还未被发现。地球虽是人类的故乡,但随着地球上人口数量不断增多、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匮乏,地球越来越难以承载如此多人的生存需求。蜗居在地球的人类未来终有一天可能会飞向遥远的其他星球,寻找新的家园。可是,万千星海中,除了地球,真的还有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吗?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气候异常、灾难频发等一系列难题。为了人类的未来更加和谐、美好地发展,各国科学家正在开动脑筋,纷纷为人类的未来生存献计献策。如今,科学家正在设计人类未来生存的种种科学设想。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不是地球上最敏捷、最强悍的动物,我们不如猎豹跑的快,我们不如大象有力量,人类的这些弱点表现在战场上就是容易受伤,容易死亡。为了克服这些弱点,打造无所不能的未来超级战士,开发一种地面部队使用的外骨骼机器装。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3,(7):28-31
每天气温增加八九度,也许就是一百年内地球面临的状况。发出这个警告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大气物理研究的奠基人,87岁的中科院院士叶笃正。对叶先生的了解,不光是他对人类未来的担忧,还有他那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地球的年龄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重大前沿课题。说它古老,是因早在远古时代的先民就已开始探索;说它年轻,是因迄今尚未解决仍在探索不止。回顾人类探索地球年龄的漫长、曲折、艰辛的历程,总结评介测算地球年龄的方法,帮助人们建立科学的地球年龄观,这对人类未来的思维方式、科学、文化诸领域将有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人类正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气候异常、灾难频发等一系列难题。为了人类的未来更加和谐、美好地发展,各国科学家正在开动脑筋,纷纷为人类的未来生存献计献策。如今,科学家正在设计人类未来生存的种种科学设想。利用钻井平台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人类就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I0015-I0016
科技日报讯这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球未来的数学模型。如果人类从来没有进行过集约化养殖,地球又是怎样一番面貌。这个“错误”大概算是“马丁利”所作的第一个预测吧。科学家打造“虚拟地球”演绎物种兴衰 可在全球规模上模拟所有生物互动方式 这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地球未来的数学模型。它可以告诉我们,如果所有的蜜蜂消失了,环境会怎么样;大熊猫灭绝后,世界将有什么不同;如果人类从来没有进行过集约化养殖,地球又是怎样一番面貌。这就是微软科学家开发的“马丁利(Madingley)”模型,也是第一个在全球规模上模拟所有生物互动方式的计算机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刘汉丽 《科教文汇》2007,(10Z):118-118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