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和谐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道法自然、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深刻的和谐思维特征。道家的自然之道,强调天人合一,彰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注,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思考;道家的无为之道,倡导顺应天道人道,突出了对社会生态的关怀,诠释了人与社会和谐的人文意蕴;道家的养生之道,信奉节欲尚俭,调和身心,凸现了对人自身的关爱,揭示了人之身心和谐的价值诉求。道家生态伦理和谐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之身与心的和谐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道家生态哲学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存在论、"尊道贵德"的生态价值论、"自然无为"的生态实践观三个方面。"道法自然"突出了宇宙万物运化过程的自然性,认为人与万物均由道而生,是平等共生的关系;"尊道贵德"强调尊重自然运化过程及秩序的价值以及人与万物自然本性的价值;"自然无为"主张"无为而为",减少对自然万物的干扰,顺应、发挥自然造化过程及秩序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生态美学以审美的方式确立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种审美方式中,审美关系中的主体与客体不是对象化的关系,而是主客合一的和谐境界。道家美学否定人对自然的主体性地位和征服欲望,而将自然视为与人类平等的主体,揭示了人与自然主客合一的审美关系,体现了生态美学的审美意蕴;道家美学否定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方式,强调人与世界的同一,彰显了主体间性美学的审美特质,从而为中西方美学的沟通提供了哲学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与道家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贯穿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它们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家的哲学思想注重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讲求无为的思想,崇尚人们尊敬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无疑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典范,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6.
道家的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生态观念 ,与马尔库塞的生态美学思想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 ,是由哲学、伦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道家与马尔库塞不约而同地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开出一剂良药 ,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绿色奥运是奥林匹克运动在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奥林匹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予了精微的诠释。用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对绿色奥运进行解读,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绿色奥运的思想内涵,实现人——体育——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继承和发展先秦道家和其他诸子生态思想的基础上,汉代道家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生态和谐观,包括自然的和谐、人类自身的和谐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汉代道家认为,自然界本身是天然的生态家园,天地、日月、星辰和人间万物和谐共存;人类作为万物之长,也应效仿天地自然,注重相互之间的和谐共处,形成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六亲和睦的社会;天地自然是万物之母,人类应该努力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先秦道家老庄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道家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庄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道家的“和谐”生态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自然和谐之美、“自然无为”的社会生态和谐之美、“复归于补”的自然人性境界和谐之关、“万物齐一”的平等共生和谐之美。和谐是道家美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道家的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生态观念,与马尔库塞的生态美学思想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是由哲学、伦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道家与马尔库塞不约而同地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开出一剂良药,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道家的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生态观念 ,与马尔库塞的生态美学思想之间具有相似性。这种相似性 ,是由哲学、伦理、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的。道家与马尔库塞不约而同地为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生态危机开出了一剂良药 ,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道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重视。道家崇俭抑奢、尚自然、欲无为,顺应万物自然变化的本性。这种克己无为的观念正是源于道家对人、社会、自然同源同构,天人合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道家遵循“人与天一”、“道法自然”的哲学原则,主张万物与人平等的价值理念,提倡“知足寡欲”的生活方式,并探索了许多保护生态资源的举措。这对于我们走出盲目发展的误区,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建设新的生态文明是极富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传承与超越的三重意涵体现在:第一,习近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论是对传统生态文明自然观的全面继承和吸收,强调人对自然的温情和敬意,同时又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出发,彰显对传统生态文明、西方式现代化等生态文明形态的全面超越;第二,习近平“生命共同体”论是具有人民性、世界性和开放性的生态伦理主张,继承了传统生态文明中人对自然的道德伦理责任,拓展了传统生态文明对自然道德伦理责任的主体,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强调人对自然的道德伦理兼及政治建设的双重责任;第三,习近平“红线”论、“福祉”论是对传统生态思想“取物以时”生态保护原则及其民本关怀的吸收和继承,扬弃了传统生态伦理中的灾异谴责说。  相似文献   

15.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最闪光处是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老子提出顺应自然、天人和谐,庄子主张万物平等、物物循环。他们回答了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人与生态环境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道家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反思当代由西方机械自然观与人类中心论指导下创造的工业文明所引发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重新审视人类生存方式、发展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从对自然的尊重出发,主张人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倡导一种全方位的生态关怀,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济,在与自然的诸多关系中,"天人合一"是一种最为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道家哲学博大精深,幽深邃密,是古代圣贤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古代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深入挖掘和研究道家哲学所蕴舍的生态智慧,领悟其内涵,寻找道家的生态智慧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剖析道家哲学中生态智慧的价值及其缺陷.重塑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会对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学生态人与新浪漫精神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自然保护需要美学生态人。美学生态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是一种新浪漫精神。新浪漫精神和古典浪漫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美学生态人的新浪漫精神不是一味地强调人对自然的感情的移入,而是要立足于时代风貌,让人更多地习惯于对自然的更为古老的表达方式,比如描写、抒情与沉思等。  相似文献   

19.
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深入的思考。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等哲学观点所体现的生态智慧对当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需要有着重要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们现在常常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生态教育”强调自然、社会和人本的有机统一。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生态素养,我校以“生态教育”为内涵,基于儿童立场,建设生态校园,开设生态课程,开展生态活动,在“生态”中育德,唤起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从而使学生成为有生态意识,富有生态责任,具有良好生态素养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