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这种二重性,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商品经济中,劳动二重性产生的基础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表现为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虽然是为社会的劳动,但是能否实现为社会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却不能由商品生产者自己决定,只能由市场来决定。如果商品在市场上能够卖掉,就证明他在生产这种商品时所化费的劳动是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卖不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论争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狭义)分为四个步骤完成,首先把一个寒带的商品分割为两个部分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然后把一个完整的劳动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第三步把以被分割两部分的劳动和商品,建立起一种定向的对应关系,即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第四步把劳动生产力并入具体劳动范畴。其理论分析的宗旨在于说明商品价值的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第四步把劳动生产力并入具体劳动范畴,其理  相似文献   

3.
《教学与研究》一九八○年第三期刊登洪远朋同志《商品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不同》一文,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叫做商品的二因素;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叫做商品的二重性。二因素指商品物质要素和劳动的结合,是商品的内在实质;二重性指商品供人使用及消费的自然属性和供人交换之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外在表现,从而阐明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二者不应混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九个方面:商品的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劳动的私人性和社会性的矛盾及其解决形式;价值的二重性,即价值的质和价值的量;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货币之谜的破解,即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生产劳动和价值的创造与转移;价值规律的实质、表现和应用;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实质及其研究意义等。这些丰富的科学内涵逻辑地依次展开的过程,主要体现为以下九道程序:把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元素形式和资本主义肌体的细胞作为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透过商品“物质属性”之现象察其“社会属性”之实质→分析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具体分析商品的价值之质即价值实体→研究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和如何决定的问题→进一步研究价值的表现问题并揭开货币之谜→深入地研究了价值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和实质。  相似文献   

5.
商品一般使用价值及其计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使用价值,即物品或活动的属性与人类需要的关系。由于个别占有关系的存在,构成商品使用价值的两个要素被分割在不同的个人或群体当中,只有通过交换它们才能结合到一起,所以,从本质上说,商品一般使用价值不是一般物品使用价值的人与物的自然关系,而是以要素个别占有为基础的生产交换关系。因此,商品一般使用价值的计量尺度只能到生产中去寻找。如果撇开生产的具体形式,任何生产都不外是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时间是计量商品一般使用价值的天然尺度。商品一般使用价值以社会必要生产时间为计量单位。一般使用价值决定交换价值,具有合理与不合理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6.
宋涛  顾海良 《科技文萃》2004,(9):104-109
94.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资本家在劳动市场上购买了劳动力商品以后,就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它.劳动者为了把自己的劳动表现在商品上,必须首先把它表现在使用价值中,表现在能满足某种需要的物中;因而劳动力的使用过程首先就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虽然劳动力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下进行的,是为了资本家的利益进行的,但是,这并不改变生产使用价值这一过程的一般性质.  相似文献   

7.
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教学中,必须抓好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分析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生产物,一个满身矛盾的事物。要认识商品这个事物的特征、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必须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分析商品的矛盾。商品具有二重属性。商品首先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一种有用物,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质属性。商品又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各种异质的使用价值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是以存在于它们之中的共通物为前提的。交换价值其实就是彼此交换的商品中共有的人类劳动力(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即一般人类劳动在数量上的表现。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现象形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8.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价值是商品的可交换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生产 的一般要素,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产品转化为商品,产品的生产就转化为商品的生产,产品的生产要素也就转化为商品的生产要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的生产就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生产。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都是商品的生产要素,因此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源泉。价值是由商品交换关系产生的,因此只能由这种关系来决定。而商品交换关系就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因此,价值实际上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因为劳动、企业家才能、资本和土地都是生产的要素,并且归不同的人所有,因此 商品的价值就按要素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9.
一、调节一般商品生产的两因素 在商品经济社会形态下,社会生产各部门间客观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这个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力图保证各生产部门平衡发展。马克思指出:“人人都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在商品生产中,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是由什么调节呢?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时指出:“诚然,不同的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一方面因为,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必须生产一种使用价值,即满足一种特殊的社会需要,而这种需要的范围在量上是不同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把各种不同的需要量连成一个自然的体系。另一方面因为,商品的价值规律决定社会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劳动时间中能够用多少时间去生产每一种特殊的商品。”在这里,马克思指出的不同生产领域经常力求保持平衡的两个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调节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各个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两种内在力量。这两种力量,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有的,而是一般商品生产共有的。社会需要和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依然存在,精神产品具备商品的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精神产品具有了商品属性,但精神产品产不仅仅是为了交换才生产的劳动产品,其价值难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来衡量,它的使用价值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因而又具有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作为一种整体性的作用系统之 "劳动" 还原为脱离生产资料的单纯的劳动力的使用, 他实质上不是把 "劳动" 而是把单纯的劳动力的使用作为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因此他所谓的劳动价值论其实不过是 "劳力价值论". 真正的 "劳动价值论" 就是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作为创造商品价值的共同源泉的生产要素价值论. 这无论在公有制还是私有制社会都是真理. 马克思所谓的 "抽象劳动", 其实就是对所有种类的具体劳动之共性的概括, 因而也就是指作为共名的 "具体劳动". 这种意义上的抽象劳动, 其所创造的就是作为共名的 "使用价值", 亦即作为共名的商品之使用价值, 而根本就不是什么价值. 剥削根源于垄断, 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社会, 只要存在利大于弊的垄断并且垄断者凭借其垄断地位取得了远远高于非垄断者的不正常利益, 剥削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一、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主要观点: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就在于它们都是劳动产品,都有商品生产的劳动凝结在里面。这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不能自我表现的,  相似文献   

13.
私人劳动 社会劳动 在私有制商品生产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彼此为对方工作,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每个生产者的劳动,都具有社会性,都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所以是社会劳动。但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私有者把生产商品当作是自己的私事来进行,生产的部门、品种、数量、质量、形式等等都由自己决定,生产的成果也归自己私有,所以又有着私人劳动的性质。 在市场上,表现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私有者把商品带到市场,如果能交换,私人劳动才被承认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从而才能实现把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才有人接受,价值才能实现。否则,价值就不能实现,就换不回任何别的商品,就不能继续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概念,一直是个没有引起争论的常识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经济学教学中,在政治经济学教材和一些论著中,关于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第二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新价值的劳动能力本身。还有第三种说法,认为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是一种特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们研究文艺产品(包括文学艺术创作与文学艺术研究),多只研究它的意识形态属性(或政治性)、文化属性(或学术性)、审美属性和信息属性,很少去揭示它的商品属性,这是很不全面的。 文艺生产也要耗费人类劳动,因而具有价值,产晶也要满足人们的需要因而具有使用价值,一般也要通过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才能供人消费因而具有交换价值。文艺产品也和物质产品一样,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其使用价值一般是在流通过程中按照商品交换的方式、在满足了他人的社会需要之后实现的。所以,文艺产品在流通和交换过程中也具有商品属性与商品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商品、一种  相似文献   

16.
艺术商品化是艺术作为生产劳动影响艺术价值的显在表现,而这方面的探讨大多陷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现象之中,誉之毁之,莫衷一是,其症结是理论的薄弱或缺失,因此实践二者关系的理论概括与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在商品中,艺术的本体意义与社会功能不再以单纯的艺术作品或艺术文本存在着,而是以商品的事实存在着。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体现为交换价值。两种价值的差异性共在,决定了艺术价值与商品的关系,实质也就是艺术作为商品所包含的价值结构关系,即艺术的“特殊使用价值”与艺术商品的交换价值的二重性关系,并现实化为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价值关系。这种关系的一个方面决定了艺术与商品存在着共在共荣的双赢可能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艺术与商品之间存在着价值冲突的可然性。  相似文献   

17.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这是各种社会形态生产的商品的共性。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产品仍然采取商品的形式,所以必须注意对商品的价值量的测定和计算,以便实现等价交换,使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劳动得到完全的补偿。  相似文献   

18.
一、按质论价的客观依据。按质论价的“质”,应该是商品的质量,即商品的使用价值。这就是按质论价的客观依据。因为第一,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又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质的规定性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也就是使用价值的物质内容,即构成社会财富的内容。马克思指出:“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内容,而这个内容最初同这种形式无关。”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商品生产,所以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并且使用价值在社  相似文献   

19.
一般使用价值作为认识对象,存在于各种具体使用价值之中,作业思维形式,它是人脑对各种具体使用价值的抽象概括,使用价值是社会规定和历史形成的,任何使用价值都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商品一般使用价值的实质是以要素个别占有和供求相互依存为基础的生产交换关系,商品一般使用价值决定交换价值的观点并非必然“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立”。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第三节“劳动力的买和卖”,在探索剩余价值的源泉时指出,在G-W-G′中,货币的价值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上,也不可能发生在W-g′上。“因此,这种变化必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商品是按它的价值支付的。因此,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上产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