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纽约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气球推销员看了一  相似文献   

2.
童小燕 《教师》2011,(7):117-118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一个推销员在纽约街头推销气球。生意稍差时,他就会放出一个气球。当气球在空中飘浮时,就有一群新顾客聚拢过来,这时他的生意又会好一阵子。他每次放的气球都变换颜色,起初是白的,然后是红的,接着是黄的。过了一会儿,一个黑人小男孩拉了一下他的衣袖,望着他,并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先生,如果你放的是黑色气球,会不会上升?"  相似文献   

3.
优势     
《中学教育》2006,(4):63-63
有一个人在集市上卖气球,他有各种颜色的气球,红的、黄的、蓝的和绿的。每当买的人少的时候,他就放飞一个气球。当孩哥们看见气球升上去的时候,他们都想买一个。这样,卖气球的生意又好起来。这个人一直重复着这个过程,一天,他感到有人在拉他的衣服,他转过身来,只见一个黑人小男孩在问他:“如果你松开一个黑色的气球,它也会飞起来吗?”卖气球的人被小男孩的专注所打动,和蔼地说:“孩子,不是气球的颜色使它飞起来,使它飞起来的是里面的气体。”  相似文献   

4.
去年秋天,我新接了一个班,发现有几个同学,因数学学习成绩差,常常躲在一个角落里闷闷不乐,尤其是李×同学,有明显的自卑心理。我便在班会上讲了《人活一口气》的故事:美国黑人的生活充满了苦难,有一位流浪的黑人孩子,观察到街上出售气球的老人,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总要放飞一个气球,以此来激励自己,吸引顾客。黑人孩子便问:“如果是黑色的气球,它也会起飞吗?”老人说:“孩子,气球会不会飞,不取决于它的颜色,而在于它有没有升腾之气。”这个孩子听了老人的话后,立志奋斗,决心为黑人争一口气,后来成为美国参议院的议员。一个人只要有了进取…  相似文献   

5.
人活一口气     
美国的黑人区充满了暴力和苦难。大街上有一位卖气球的老人,他以出售气球为生。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总要放飞一个气球,以此来激励自己,吸引顾客。有一次,一位流浪的黑人孩子问他:“如果是黑色的气球它也会飞吗?”老人说:“孩子,气球会不会飞,不取决于它的颜色,而在于它有没有升腾之气。”这个孩子后来成为美国参议院的议员。他在一篇文章中记录下了这个改变他命运的细节。人活在现实里,常会被生活所淹没,心甘情愿地接受自己的命运。激情死了,梦想没了,剩下的只是驯服和悲伤的叹息。并且常常为自己寻找借口,这个社会不公平;我没有文凭;我长得不漂亮;我没有关系;我讨厌拍马屁;我太善  相似文献   

6.
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他在上小学时非常调皮,上课时很爱讲话。有一个物理老师说:“我们来达成一个协议———我每次上课开始时给你5分钟时间来说,因为你讲的实在是好,然后你就不能再说话了。”这个孩子同意了,他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说5分钟”。这个孩子考试时,每次物理都是A。教师给了他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个体,运用不同的教育法。爱说话的孩子讨人喜欢,但老听他说也让人烦。有些爱说话的孩子,往往把课堂搅乱。他突然冒出两句话,同学们常抱以欣赏的态度,好借机放松一下。爱…  相似文献   

7.
一、兴趣培养要先行课外阅读可以从一年级就开始。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要让孩子读多少多少书,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书,培养读书的兴趣。这里不妨介绍一位中国学生在瑞典学校读书的故事。“孩子在班上有一个图书角,可以借书回家读,每次准借两本,借了书老师那里有记录。他在瑞典的第一学期末,老师就送他一张纸做的小书签,上面画着一个小虫子,用英语写着:你已经读完了26本。祝贺你成为一个小书虫。那时,他读的书当然极简单。例如:他读的第一本书有5页,第一页画了一个红气球,第二页是蓝气球,第三页是绿气球,第四页是黄气球,…  相似文献   

8.
晏红 《家教指南》2006,(4):18-19
打开网站,可以看到“孔融让梨”受到多方质疑,例如一个帖子说:当孩子发生纠纷时,成人往往会偏向小的孩子:“你是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让他(她)先玩。”孩子的年龄虽然有差距,但“大的”难道就应该永远无条件地谦让“小的”吗?类似的很多言论粗略一看还挺有道理,但仔细琢磨未必如此。尤其是美国的“分苹果”故事,对人的自然感觉和想法颇有冲击力,好像中国人教育孩子不能再像孔融那样“让梨”了,应该学习一个美国妈妈“分苹果”的方法,这样才能防止孩子成为一个虚伪的小大人。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故事,我曾经多次拿它来教育孩子: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小孩子独自站在山谷里大声嘁道:“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回他的回声:“喂!”他又喊:“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传来“你是蠢材”的回答。孩子十分愤怒,对着小山骂起来,小山也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因为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一位老板模样的家长领着一个孩子到办公室找我。一见面,他就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连声说:“请老师多多关照!”坐下后,他对我说:“我的孩子叫李小成,分在了你班!”接着,他就招呼孩子:“来,向你的新班主任老师问好!”,我打量了一下这个孩子:长得很粗壮,头发黄黄的,不知是染的,还是天生的,脸上满是青春痘。我皱了一下眉头,直觉告诉我:“这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马卡连柯的教育著作《教育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爱偷东西的孩子,在痛心地承认错误并表示悔过自新时,马卡连柯却连连摇头说:“你呀,改不了啦,还会偷第二次、第三次。”后来那个学生果然旧病复发,马卡连柯说:“怎么样?我说得没错吧,还会有第三次,等着呢。”但是,在马卡连柯的激将下,那个学生再没有发生过第三次。爱偷东西的习惯从此便远离他而去了。读了这个案例,感觉上与我平时教育这类学生时“屡教屡犯,你是无药可救了”、“打个赌,你如果改好了,我的名字倒着写!”、“保证有什么用呀?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授上的课,令我难以忘怀。这位教授在给企业界的学员上课时,只带了一大一小两个瓶子和一个充了气的气球。上课时他问道:谁可以把这个气球塞进瓶子里?有个学员见气球的大小与瓶子口径差不多,气球又是有弹性的,于是就上前试着把气球硬塞进去,可是就是差一点点无法塞进去。这时教授把气球中的气放掉,把气球放进瓶子之后再把它吹胀。然后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变”字,并且说,有变化,才有企业的发展。接着教授又问学员:有谁能够把我手上的这个瓶子摆放五种不同的状态?又一位学员很自信地走上前来,把瓶子摆出了五种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钱芹 《中国教工》2014,(4):40-40
著名教育家霍懋征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开国总理周恩来却称她为中国的“国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懋征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有个故事说,霍懋征的班上有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孩子,有一次霍懋征上课提问,这个孩子突然举手发言,可是问到他时,却一句话也答不上来。霍懋征很纳闷,课后问这个孩子。孩子哭着说:“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霍懋征敏锐的心感受到了孩子强烈的自尊。于是,她和孩子约定,  相似文献   

14.
白纸和黑点     
有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婚后不久的女子,每次回到娘家总爱在父母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历数他的缺点。父亲听了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黑点,然后问女儿:“你看上面有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点。”父亲再问,女儿仍然说:“只有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是一张白纸吗?”女儿听了恍然大悟,她明白了父亲话里的含义。从此之后,她再也不向父母数落自己丈夫的缺点,两口子的感情也比以前好多了。这个故事,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无启示。其实,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被画上“黑点”…  相似文献   

15.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郎和另外一名宇航员一道乘做“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完成历史上首次载人登月任务。阿姆斯特郎的成功得益与父母从小就注重保护他的想像力。这位6岁时就坐过飞机,未满18周岁就取得了飞行执照的宇航员讲了一个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在院子玩耍,弄出了很多的声音,妈妈在厨房里听到了,便问他:“你在于嘛?”小阿姆斯特朗说:“我要跳到月球上”妈妈没有像别的母亲那样骂他胡说八道,而是说:“好啊,不要忘记回来喔!”当我们被这个故事所感染时,我们却发现很多孩子的想象力受到压制和打击。  相似文献   

16.
有个黑人小孩在公园里玩耍,他看到一个卖气球的老人,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气球,有黄色、白色、红色、蓝色……惟独不见黑色的气球。黑人小孩纳闷地问:“为什么没有黑色的气球呢?”老人听了,将手中的气球松手一放,气球冉冉上升。这时候,老人回过头来对小孩说:“亲爱的孩子,气球能不能升空,不在于它的颜色,而在于它里面有没有气。”黑人小孩听完老人的话,得到很大启示。这个小孩长大后,成了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他就是马丁·路德·金。小马丁·路德·金是多么的善问——他问的是一个与自己肤色有着密切关系的问题,他关心着一只黑色气球的命运,他…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一位著名主持人在栏目中询问一个小男孩:“你最大的理想是什么?”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当一名飞行员。”主持人接着问道:“如果你驾驶的飞机没有燃料了,而这时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办呢?”小男孩想了一下说:“我会背上伞包跳下去。”主持人听到这个答案一下子有些愕然,观众也开始窃窃私语。一个优秀的飞行员怎能不顾乘客安危自己逃生呢?  相似文献   

18.
有个故事。 有一次,在一个欢乐的宴会上,突然有一男子翘起大拇指对在座的女士们说:“我们男人,是这个!”然后又翘起了小拇指说:“你们女人嘛,是这个!”席间众女士立刻面露不悦,不料他笑了笑,突然又加了一句:“大拇指粗壮结实,小拇指小巧玲珑,不知诸位中有哪位愿意换一下?”于是其言一出,女士皆笑,欣欣然接受了男士的比喻。  相似文献   

19.
世界第一名的推销员在他退休时接受邀请,分享他的成功秘诀。2500名业务员来听他的演讲。他在讲台上放置了一个很大的铁球和一把铁锤。这时他开始发问:“谁可以把这个铁球移动?”台下有一个人说:“我来试一下。”那个人上台用大铁锤朝这大铁球猛  相似文献   

20.
儿童是大师     
女儿四岁那年,我给她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为说明“缸”是什么,一个双休日,我特地带她到一家儿童公园去看一幅由釉面砖拼成的壁画。我对她说:“看人家司马光多聪明!”女儿看了一下突然说:“司马光不是诚实的孩子。”她指着那画说:“缸已经破了,司马光才举起石头,那缸不是他砸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