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学懂书本知识要通过“六因素”的六步学习,学懂课外知识,也要通过“六因素”的六步学习,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两紧密结合起来,互为补充,互相深化,为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创造更好的课堂环境,下面简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黄世春 《学语文》2008,(1):26-27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离考的热点。笔者在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做过一些探索.总结出的“六步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解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现就文言文“六步教学法”略加阐述。  相似文献   

3.
阎超杰 《教育艺术》2004,(3):28-28,27
魏书生的教育改革思想和实践,使人耳目一新。他站在时代的高度,考虑到21世纪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进行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他打破50年代的“红领巾”教学法,打破四平八稳的“填鸭式”的旧框框,探索总结出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课堂教学法,科学地解决了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效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长郡芙蓉中学在成立一年多时间以来,实施的“六步”有效课堂教学法已初显成效。所谓“六步”即:“示、看、动、练、总、评”。其中,第二步“看”是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独立自主的阅读和思考,也称之为“问题导学”。  相似文献   

5.
异步教学采用六段教学结构,即“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生学习——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学生的学习分为“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六步。学生的自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一步,指示方法是教师教的重要一环。教师  相似文献   

6.
高昕  张晋良 《成才之路》2009,(14):77-77
魏书生是当代教育界的一颗明星,是一个教育改革家。他“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从管理的角度组织教学,减少无效劳动”的思想、方法,极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引领当今所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他创造的“六步教学法”更是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被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所推崇。笔者多次运用“六步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效果良好。下面。笔者结合课例,谈一谈“六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7.
师范专业认证工作和基础教育的改革都对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对人才培养起到支撑的作用。化学教学论课程是化学师范专业必修课,“三环六步”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课前导学、课中讲学、课后练学”三个教学环节进行实施,将“三环六步”教学模式应用在化学教学论课程中,提高了师范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体验性,夯实了基础理论知识,提升了化学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8.
实验课“六步四字”教学结构王宝杰实验课教学的教学结构可以概括为“六步四字”,六步是:课题→问题→假设→验证→结论→探究;四字是:看、想、做、说。“看”,即观察。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要求,事先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感性材料,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9.
翁敏华 《上海教育》2000,(9):60-60,63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英语教科书中,被动语态是最后一个语法难点。通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在被动语态的教学实践中我成功地引入了“主体引导六步法”的教学模式,从而克服了这一困难。“主体引导六步法”是我校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把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概括成引入——设问——自探——归纳——练习——应用六个过程。下面就“主体引导六步法”应用方法作一小结。一、引入。引入的目的是让学生有个“预热”的过程,也就是温故而知新。掌握被动语态的基础是掌握  相似文献   

10.
在针对教学实际和教师队伍现状进行的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2000年笔者构建了“六步作文”教学模式。旧有的作文教学是一周连上两节作文课,根据教材的编排和教学进度,两周一次单元作文训练,第一周主要是作文指导,第二周主要是作文讲评。虽然“六步作文”也是跨时两周,共四课时,但与前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重视学生课堂上自主完成作文,重视学生独立修改和相互交流,限制了教师指导的时间,认为讲评课比指导课更重要,并对每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六步”教学法赤峰市元宝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滕志平数学课“六步”教学法,是把课堂教学分为“启导”、“自学”、“讨论”、“精讲”、“演练”、“总结”六个阶段。下面把具体内容分述如下:1.启导这个阶段主要包括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两个内容。引入新课时,教师...  相似文献   

12.
张庆丰 《现代语文》2008,(2):122-123
“三环六步”互动式语文复习课教学模式,是我校语文备课组在语基复习、古代诗文复习中,尝试构建的一种相对“稳定型”的高三第一轮专题复习教学结构。它旨在遵循语文学科规律,以语感能力培养为基础,通过师生互动,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备考复习效率。所谓“三环六步”,即以语感为本位,包括悟和引;以模拟演练为主线,包括练和评;以拓展迁移为归宿,包括结和用。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试题中的重头戏之一,因此写好书面表达是确保考生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宜采取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训练“六步法”,即“一审、二理、三译、四连、五查、六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语文“表达”分为口语表达(即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即习作),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六步循环”教学模式将口语交际和习作整合,使学生作文经历“观、说、写、赏、改、用”六个过程。“观”是观察,“说”是口语表达,“写”是书面表达,“赏”是欣赏,“改”是修改,“用”是展示,六个过程层层递进,拾级而上,螺旋上升。教学实践证明,“六步循环”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高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尤其有助于学生形成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在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认为,采用异步教学,通过教师的“五步指导”和学生的“六步学习”紧密结合进行,最终能达到目的,效果较好。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实践证明,异步教学法,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地融进教学的过程中,较好的实现学生主动性的发挥的要求,在农村中学比较适用。而在教师的“五步指导”中,关键就在于如何“提出问题”。进行问题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六步循环教学法”(预习、提问、讨论、讲解、练习、留作业)是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及教育技术相适应的一种先进教学法,是一种能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紧密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法。许多“六步循环教学法”的教学实践证明:它对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和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理论角度和网络环境下的实践运用进行探讨。一、“六步循环教学法”的意义“六步循环教学法”必须在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组成)中应用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它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充分运用。在传统的教学系统(教师、学生、教材)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检测考试、师道训诫等外力,需要依靠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必要性的反复强调来推动。而在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进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的主体,不再是简单的“存储器”。学生面对的认知材料也不再是教师单一的粉笔板书的口头讲述。计算机形象友好的交互界面、逼真生动的实验模拟、饶有兴致的游戏探索,使学生感...  相似文献   

17.
黄文君 《小学生》2010,(11):51-52
异步教学法是由湖北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所创,其核心内容是: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师教学的异步化,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其特点足:“教师适应学生,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具体做法是:学生按照六因素学习法(又叫“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相似文献   

18.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既需要有一个好的“导语”开好头、起好步,又需要有一个好的“结语”结好尾、收好步。“导语”和“结语”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仅就“导语”和“结语”在历史教学中的设计、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一尝试性论述。一、“导语”在历史教学中的设计及运用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精彩开头,能象磁石吸铁一样,紧扣读者的心弦。教学也是如此,一段精心设计的“导语”,一上课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  相似文献   

19.
一、“质疑解疑教学法”概述1.“质疑解疑教学法”操作模式“质疑解疑教学法”由环环紧扣、循序渐进、有机统一的六步组成,即“质疑一思疑一辨疑一释疑一解疑一质疑。”从微观来说,这六步是某一具体问题的教学程序,整个一堂课就是由无数循环往复的六步组成;从宏观来说,这六步是一堂课,甚至一个单元的教学程序,只不过这个程序的具体步骤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上有所侧重。以一节课为例,模式图为:2.“质疑解疑教学法”操作程序及操作策略“质疑解疑教学法”的操作程序及操作策略,以一节课教学环节的顺序为例来阐述。门)质疑、思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六步教学法”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它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