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听说讲故事,小学生往往欣喜若狂,精神振奋.利用这一特点,我在自然课教学中,常利用三、五分钟时间,结合《自然》教材讲一讲科学家的小故事.例如,在《自然》第四册的教学中, 教完《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我讲了英国化学家斯利普特列发现氧气的故事;教学《人的血液循环》时,我讲了英国医生哈维创立血液循环学说的故事;教学《人的营养》后,我讲了荷兰医生艾克曼从米糠中发现维生素的故事……在讲这些小故事的时候,我还用幻灯映出这位科学家的头像与生平简介,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演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让学生思考、回答科学家曾经遇到过的问题.譬如讲斯利普特列发现氧气  相似文献   

2.
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自然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了一些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用故事诱导,引入新课在教学《动物怎样保护自己》一课时,为了引起拳生观察、研究自然状态下动物习性的兴趣,我便根据学生好听故事的特点,从讲《臭鼬和狼》的故事着手来引入新课,并且我要求学生听完故事  相似文献   

3.
《蜜蜂引路》讲的是列宁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教学时可以设计画、比、说、读的训练,让学生理解“列宁为什么能靠蜜蜂引路”这一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4.
幼儿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具体、形象、生动的故事更是百听不厌。但有些故事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单纯地听老师讲,或再让幼儿复述故事,就显得有些浅。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运用了故事新编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两只笨狗熊》这一故事,我是这样进行的: 1.先让幼儿一边看木偶表演,一边听我讲《两只笨狗熊》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两只胖狗熊大黑和小黑一起出去玩,在路边捡到一块干面包,他们在分食时互不相让,争吵起来,结果上了狐狸的当,面包全进了狐狸肚子。  相似文献   

5.
学习兴趣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历史课教学中包含着许多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我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寓教于乐,让整个历史教学过程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之中。具体方法是:1.故事引入法爱听故事是儿童的特点,生动的故事,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常选用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引入课题。如讲《岳飞抗金》一课,先讲了一个《岳母刺字》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了岳飞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就立下了“精忠报国”的志向。讲完后我又对同学们说:“岳飞的志向实现了吗?他是…  相似文献   

6.
自然学科中包含着许多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作为一名自然教师,应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寓教于乐,实施兴趣教学,让自然教学过程呈现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新场面,这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课题兴趣法 1、故事引人法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特点。生动的故事、离奇的情节,能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常选用一些跟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引入课题。例如,在讲《凸透镜》一课时,我是用“用冰取火”的一个小故事开头的“很  相似文献   

7.
我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去听、去演、去比、去做,开展愉快教学,效果颇佳。 一、听一听 思想品德课中可听的内容甚多,有听故事、听演讲、听朗诵、听音乐等。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如《心中有他人》一课,我通过讲《埋两头蛇》的故事来引入新课,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创设情境,并让学生一边看投影,一边听老师讲故事,使学生如临其境。听,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但要学生听得好,听得明白,听得愉快,则要经常变…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他们对周围的很多事物感兴趣。而这种兴趣正是他们获得各种知识的基础。在自然课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把知识寓于故事之中,激发兴趣。 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喜欢听故事。我把有些课文的内容编成童话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如讲第三册《什么力量使水在地球上循环》这一节时,把江河湖海里的水比作一群欢快调皮的小水滴;太阳比作太阳公公;风比作风婆婆;地球比作地球老人,用《小水滴旅行记》的童话故事揭示水的循环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懂  相似文献   

9.
3.故事引动。孩子天真烂漫,喜欢听故事、讲故事,也常常把自己的思维融入到故事当中。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将小故事带人课堂,尤其是在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讲给他们听。例如, 《下雨了》一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画下雨时人们的活动。我认为应扩充一下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了解一下小动物的世界。于是在学生注意力开始分散的时候,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小蚂蚁雨中过河”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安安静静地趴在桌子上倾听故事,都把自己投入到故事情节当中。听故事使学生注意力松散的状态得到了缓解,身心也得到了适当的休息、放松,同时,故事的内容也为他们的绘画创作开阔了思路。4.音乐随想。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精心设计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导入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故事导入新课。少年儿童都具有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讲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唱舒伯特的《摇篮曲》前,我先为学生讲一段舒伯特用曲谱换晚餐的小故事;欣赏《龟兔赛跑》前,为学生讲踏实谦虚的乌龟战胜骄傲得意的兔子的故事。学生很快就被生动的故事吸引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故事,还可以交待歌…  相似文献   

11.
文史一家是大家的共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无不证明这一论断的正确性;从新教材中,也不难看出文史的一脉相传,珠联璧合。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历史知识教学,拓展新的领域,我有如下一些体会。一、以史导课这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通过讲历史故事直接或间接地导入新课,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文容量。《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46年创作的,讲这首词时,应先从国共谈判的1946年这一“定格”的历史谈起,让学生沉浸在这一战斗的风云境界中,唤起学生的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由这一…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在想:什么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如电视节目中的品牌栏目,收视率高,让人乐此不疲?当然语文学习自有它的特色,自有它的局限。但假如课堂上加一点趣,加一点活,孩子们一定会津津乐道,一定会如饥似渴的!尤其是教材中编排的一些说明性的文章,我们是否应在备课时寻求那智慧与乐趣的交汇点,让我们的课堂理性与激情携手?基于此种思考,我对《太阳》一课以“拟人化”的活动方式进行了突破常规的教学设计。实践中,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活动一:故事引趣,导入新课以《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可以请同学们讲这个故事,也可以由老师讲,旨在激发…  相似文献   

13.
《刻舟求剑》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一不小心把宝剑掉到江里去了。但他毫不着急,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准备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有变化的人。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运用直观演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一、根据教材实际,设计教学思路学生已学过好多故事,知道故事包括开头、经过、结果三部分,而《刻舟求剑》却是只有开头和经过,没写明结果。根据这一实际,我在设计教学思路时。按“丢剑——求剑——求剑之果”的思路读析。抓“求剑之果”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这则寓言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听一听
  初读《三国》,我从网上找来了东汉末年的形势图,用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补充介绍了许多相关的背景资料,如皇帝的昏庸、太监的专权,百姓们在死亡线上挣扎。有了这些背景故事,学生们弄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黄巾起义和桃园结义。接着,再让对三国有所耳闻的学生,来讲讲关于三国的人物与故事。同时,教师也用PPT为学生展示一些三国时主要的“阵营”和分属于不同阵营中的重要人物,使学生对三国获得一些最初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一、引导启发。自主想象 利用多种形式.把抽象的音乐教学变为形象的场面和景致描述给学生听,让学生感知情趣,欣赏景致,了解含义,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时,启发学生在听歌曲过程中想一想“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并进一步拓展思路讲一讲小雨落在地上和种子又发生了一些什么故事。又如:学习《我和小树来比赛》这首歌曲,让学生想象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郊外种小树,小树渐渐地成长,最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你们是小树会想什么?  相似文献   

16.
我没想到今天的教师会教《卧冰求鲤》,更没想到初三的学生会争议这个故事的真假,这很让我怀疑这篇教学故事才是教师讲了个"假"故事。倘若这个故事是真的,那一定发生在很久以前或很远的地方,那些学生至少不像现在的学生,初一就读过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就对《二十四孝图》及《卧冰求鲤》有明晰的个性化的认识。那时或那里的学生也很单纯,还天真稚嫩地以为教师讲的都是真的,直到遇到《卧冰求鲤》,才第一次发现教师讲的也可能是假  相似文献   

17.
《牛郎织女》是苏教版第十二册的一篇民间故 事。课改前,我觉得没什么好讲的,不就是让学生明 白:故事赞美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批判了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在教学这篇课 文时,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作了一些尝试, 请看如下教学片断: 教例: 师:同学们,老牛为什么会如此尽力地帮助牛郎 呢?  相似文献   

18.
一、引导课外阅读 中学历史课本上的许多历史故事,只是一个梗概,情节比较简短,学生不能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故事内容.如讲《郑成功收复台湾》一课时,我向学生推荐《郑成功》这本书;讲到唐宋八大家时,我从图书馆借回唐宋八大家专辑,让学生用课余时间阅读.许多课外书籍,作者在符合当时历史情况的前提下,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使故事具有文学性、趣味性,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历史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相似文献   

19.
中学作文教学的重点虽然在课内,但常常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和实践,为此,笔者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一、以读带写,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在平时教学中,我采用“以读带写,读写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如在讲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去探索邱少云的外表和心理活动的特点;讲《将相和》时,我把重点放在阅读描写廉颇、蔺相如言行的语句,从中概括其性格特征,让学生体会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少年闰土》时,我引导学生懂得写人必须抓住人物特点。同学们把这三…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中学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这些年来,我在这方面有了一些体会,现在谈出来以就教于大家。欲擒故纵为了破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我不讲文章作法,鼓励学生大胆地写。讲了《画蛇添足》、《叶公好龙》、《皇帝的新装》,我就让学生复述;听了评书《岳飞传》,我就让他们写出其中最精彩的一段。我还让学生以《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