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教师们常说,批评是门艺术,掌握了批评教育的能力.教育就能成功一半。殊不知,表扬也是一门艺术,表扬运用得不当,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教育效果事倍功半。《礼记·学记》中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教学中运用表扬,对于鞭策先进、激励后进、  相似文献   

2.
唐世林 《湖南教育》2009,(11):31-31
面对犯错学生,教师如能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同换一种方式去批评教育,往往会取得“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批评效果。 假褒真贬——批评的话表扬说。有学生抄袭了《作文选集》,评讲时我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想这位同学一定查找了不少资料,肯定读了《作文选集》。多读书是好事,对于写作文很有帮助,可以寻词摘句,可不能过多地引用啊。”  相似文献   

3.
张业厚 《教育文汇》2012,(12):25-25
《教育文汇》2012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表扬的智慧》。文中介绍魏书生老师上公开课《扁鹊见蔡桓公》,经过一番查资料、翻译、讨论后,找了成绩较差的张军同学翻译句子。不料,张军将蔡桓公的“桓”念成了“恒”,引起哄堂大笑。魏老师没有批评张军,反而表扬说:“我发现,张军同学有了进步,他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桓’和‘’喳’是形近字,张军没认真听课,  相似文献   

4.
表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手段。及时、正确的表扬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孩子健康茁壮成长;不恰当的表扬可能导致孩子骄傲自满、止步不前。如何有效地表扬,怎样避免过分表扬所带来的骄傲自满等负面影响,这涉及的不单单是表扬技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育者的"表扬素养",文章总结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卡尔父亲的一些表扬方式方法,以期对现实表扬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2000年10月订阅杂志时.我在《全国报刊杂志目录》中得知江西出版着一份《教师博览》,我减少了往年订阅的一份教育杂志.改订《教师博览》。2001年第1期《教师博览》到手,美轮美奂的封页及目录中的17个栏目给我清新欣喜的感觉.阅读杂志中的每一篇文章.既像平易近人的大师给我诠释教育的精髓.又如学养丰厚的智者给我讲述智慧的教育故事.疲惫的我犹如吃到了从未尝过的滋补珍品.心旷神怡一词不足以表达我如释重负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陈红 《教书育人》2007,(8):52-53
在表扬性教育风靡之时,不少班主任对批评性教育不屑一顾,处处迁就学生。有的班主任对学生只有表扬没有批评,只讲鼓励不讲鞭策,“激励教育”甚至被简化为“表扬教育”,似乎只有表扬才是激励学生的唯一选择。其实,它是教育认识上的一种误区和偏差,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蒋凤 《宣武教育》2004,(1):34-34
作为宣武教育的编委,我鼓励教师们在《宣武教育》上发表文章,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写出来,对发表文章的老师,我还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表扬和鼓励,这样就更大的调动了老师们的积极性。令我很感动的一件事是,我区131中学的魏淑兰老师,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第16条中的"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力)"一句曾一度引发热议。教育部的无奈不过是全国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无奈的反映。本来,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最基本手段,但近些年来一股股奇怪的思潮却让很多人把最基本的东西忽略甚至忘掉了。教育不仅需要激励,同时还需要抑制。表扬和奖励是具有正面激励学生正确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批评和惩罚则是具有正面抑制学生问题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如果认为批评和惩罚运用不当可能带来"副作用",那么表扬和奖励运用不当同样可能带来"副作用"。严格讲,批评和惩罚,谈不上是  相似文献   

9.
"如果学生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会钟爱他人,积极向上。"(师范教材《心理学》)这句话语给我深刻印象。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多给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一些理解和支持,多给一些鼓励和表扬。这些鼓励和表扬,消除了学生对我的心理障碍,纠正了逆反心理,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而积极向上。在我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郭霞 《河北教育》2009,(10):11-11
在我的书架柜里保存着近百本《河北教育》,虽然书柜渐显狭窄,但我还是没有舍得拿出部分《河北教育》封存,说实话并不是每本书都要反复阅读.而是放在那里就觉得踏实。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河北教育》没有那么热烈、那么激情.但她如潺潺流水.让我感到滋润,感到有方向,有主心骨。  相似文献   

11.
欣逢《江西教育》创刊60周年之庆.我衷心祝贺她越办越好,璀璨辉煌。回首望,我与《江西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她是我人生的坐标、活动的舞台、一生的至爱。我和她命相系、心相连、情相依,永远难舍难忘。1953年.我是江西省南昌师范艺术科的学生.这年早春二月的一个星期天,在校园的阅览室里,我看见了《教育工作》(《江西教育》前身)杂志,细读之.如遇知己般喜悦.  相似文献   

12.
“解读2005年第一期《陕西教育》.我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那大气而典雅的艺术装桢.新颖而美观的版面设计.使我爱不释手: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更令我耳目一新。读之思之.如饮醇醴.余香满口。”这是宝鸡市的黎军老师给编辑部的一封信。当然.这不是一封表扬信,黎老师在信中接着说.“有些作者由于行文不够严谨.在遣词造句.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出现了不少较明显的语病”,  相似文献   

13.
张贤超 《教育文汇》2007,(10):49-49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教学闲暇之余,我照例去校报刊存放处看书阅报。邮递员刚刚送来一摞报刊,其中有熟悉的面孔,如《教师博览》《福建教育》等。然而,我的眼神却停在《教育文汇》上。她是这学期学校新订的杂志。我像翻看其它教育类杂志一样,随意地打开,可是瞬间仿佛有一股巨大的魔力吸引了我,让我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4.
刘波 《教师博览》2010,(12):38-39
我2001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学担任专职心理教师。在2007年以前,我主要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健康》等心理专业类的刊物。从2007年开始,我阅读《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综合教育类的刊物。从2008年开始,我阅读教育类的著作。可见,在专业阅读的道路上,我经历了学科专业类刊物、综合教育类刊物、教育著作这样的三部曲。当然,后面的阅读是包括前面的,如我在阅读教育著作的同时,还阅读着综合教育类刊物和学科专业类刊物。在我的专业阅读上,有一本书,点亮了我阅读路上的心灯,让我进入了专业阅读的快车道。这本书就是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  相似文献   

15.
胡安锋、杜传柏在《教学与管理》(小学版)第7期上撰文认为,教育需要批评,但更需要表扬和鼓励,表扬是艺术,也是学问。对学生进行表扬有三重境界:一是善于发现优点,及时表扬。  相似文献   

16.
钱元霞 《江西教育》2001,(10):13-13
作为老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是经常的事。当众不留情面的数落,不厌其烦的劝说或者粗暴的训斥,收效甚微。如何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能够及时改正,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得讲究批评的艺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些“不批评”教育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多表扬,少批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每一个学生在其学习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必然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也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然而,多数学生喜欢受表扬,不愿挨批评,有的一挨批评就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巧妙地以表扬其进步代替批评不足,效果更好。我班有一…  相似文献   

17.
黄玲 《今日教育》2007,(4S):29-29
批评是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手段.它和表扬一样属于激励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行为.预防类似的问题再出现。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班主任必须讲究批评的方法,增强批评的实效。结合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觉得批评学生时应做到五忌:  相似文献   

18.
故事的由来又到了"你荐我评"的时间,我为大家推荐朱佳妮同学写的文章《妈妈,我需要表扬》。妈妈,我需要表扬妈妈,你常常批评我,你没有给过我一丝的表扬!  相似文献   

19.
说来惭愧。在我撰写《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中国教育报)2005.12.8),回应徐江先生对于中学语文的一系列批评时,竟尚未拜读徐先生发表在《人民教育》2005年9期的重要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而我在文章中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辛苦恣睢为同行请命时.也尚未读到网上援引的徐先生“我从不通过体察甘苦来探讨学术问题”的声明。  相似文献   

20.
不解之缘     
吴士美 《老年教育》2006,(12):30-30
光阴如流水。我与《老年教育》的不解之缘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 时光追溯到2001年,我为庆祝建党80周年所写的一篇演讲稿《追求》被《老年教育》发表了!更令我喜出望外的是,因此结识了刘俊奇总编。他是一位令我敬仰的人,话不多,但句句流露着真诚:“《追求》一很有激情,有激情才能写出好章。希望看到您更多的佳作!”他鼓励的话语,使我从此笔耕不辍,也从此与《老年教育》的编辑们结下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