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巧 《儿童音乐》2014,(6):62-63
对于初学钢琴的幼儿来说,练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俗话说“十分钢琴九分练”,练琴对于每一个琴童来说无疑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但是,孩子年纪小,注意力集中持续的时间不长,很难专心致志地练半小时琴,所以把练琴的过程变成一个快乐有趣的过程尤为关键。那如何既能趣味练琴,又能提高练琴的质量呢?笔者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风婆婆招生     
风婆婆的孩子是很快乐的,它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想到哪里就到哪里。可是看到地球上的孩子们每天辛苦地学习,还要被逼着上那么多兴趣班,风婆婆好心疼。  相似文献   

3.
戴红 《宁夏教育》2009,(4):78-78
1.告诉孩子学习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人的感觉都是塑造出来的。所以你应该反复不断地告诉你的孩子:学习是快乐的,不是痛苦的;学习是好玩的,是游戏,让孩子先从观念上理解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轻松快乐的,学语文应该是一种享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语文,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长期以来,轻松快乐的语文课堂并不多见;相反,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却普遍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其实,理想的语文课堂应当是轻松快乐的。在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教得辛苦,学得苦恼。其实,学语文应该是快乐的,应该是一种享受。教语文同样也应该足快乐的,也应该是一种享受。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一旦让孩子成为主人。他们就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就能在自主的空间里浮想联翩,孩子们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释放,个性也能得到大力张扬。  相似文献   

6.
方法:教幼儿一手扶栏杆,一手拉着成人的手,先移动脚,后移动手,一步一步地走上楼梯。在此基础上,成人放开手面向幼儿倒退着上楼梯,幼儿每独自上一个台阶,成人就给予鼓励,并发出快乐的“嗨、嗨”声相助。教会幼儿上楼梯后,再教他(她)下楼梯。  相似文献   

7.
今天去一个幼儿园,先到一个小班,孩子坐在座位上,教师在教孩子学习一首儿歌并教孩子认儿歌里的三个字。老师很努力地想要孩子遵守上课的纪律,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不能随便下位,要说话先举手,老师教小朋友念儿歌的时候,要老师念一句小朋友再跟着念……老师还特地叮嘱孩子,上课只有15分钟时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习钢琴的儿童越来越多。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接受美的熏陶,心灵和技能获得全面发展。但是,或许是因为“望子成龙”心切,不少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练的曲量越多越好,强迫他们囫囵吞枣地学习一个个钢琴曲。儿童被动进行苦练,抵触地弹响音符,背离了儿童学钢琴的意义。有一期《琴童》上载有几则琴童的自诉。其中有一则说:“我学琴已经5年了……我几乎把所有玩的时间都用在了练琴上,一天到晚都是琴、琴、琴。琴毫不留情地将我与快乐隔绝了。记不清有多少次,听到小朋友在楼下草地的欢乐笑声,我真恨不…  相似文献   

9.
王建华 《成才之路》2013,(29):78-78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受教育的地方,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完善自己的天堂。所以课堂上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授课效率。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孩子的教育问题更是不能忽视。学习改变命运这是不变的真理,那么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高效课堂的同时又可以使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学习过程呢?那就需要老师们转变思想,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落后的东西,同时要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下面我们就以小学语文课程为例,来探究—个新的教学模式一“先学后教,学案导学”。  相似文献   

10.
老师的孩子谁来教?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师们感叹:教了多少个学生了,怎么偏偏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位老师曾经给自己的孩子指出作业中的不对之处,而孩子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们老师教的,就是没错!”  相似文献   

11.
吴卫东 《湖北教育》2006,(10):41-42
《鲁本的秘密》一课是人教礼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讲的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鲁本为了能在母亲节前给母亲买一件礼物,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去捡100个麻袋而辛苦奔波的故事,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深切的爱。  相似文献   

12.
嵇珺  巷子 《家庭教育》2006,(9X):28-29
教育评析 作为教育我很理解孩子的心声,也更能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但是我们要知道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我们应该先让孩子快乐起来,然后再给出可行的目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一旦他们发生兴趣,就是教育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13.
周小珍 《师道》2007,(2):31-31
每次音乐课,我都尽可能创设一种比较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一来,六年级的孩子学习上的确很辛苦,他们需要音乐的旋律在心灵释放快乐和舒展;二来,我也希望真正让孩子们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让孩子在美妙的艺术世界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气质,当好孩子学习上的引路人。让孩子踏进音乐课堂能快乐,能留恋,能盼着下一次早点上音乐课,这是一种多么好的期待啊!  相似文献   

14.
现在"孩子学得辛苦,家长、老师教得痛苦"的现象较为普遍,家长和老师都在想,快乐的教育难道真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让孩子学得轻松,让家长、老师教得愉悦,难道真的是遥不可及?<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介绍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法却很好地回答了在平时教育孩子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5.
晏红 《家庭教育》2005,(7A):60-61
难题举例 周宇的妈妈是个女强人,她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教育,特别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身上“拼命三郎”似的精神。周宇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热爱学习,团结同学,性格活泼,是一个快乐的“阳光少年”。一天晚上,周宇准备上床睡觉了,妈妈拧亮了台灯,打算再工作一会儿。周宇问:“妈妈,你每天那么辛苦,是不是为了多挣钱?”  相似文献   

16.
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快乐;教育思考使他明确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长期以来,老师们习惯于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自以为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学生,课堂一分钟都没有浪费掉,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学生自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教师预先设计好各种教学环节,各环节又有若干问题,教师引导着孩子一步步实施教案上的内容,引着孩子往预先设计好的一个个“圈套”钻。表面上看也确实是很到位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完全是被动地“依样画葫芦”式地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从谈起,网络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把课堂的时间充分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都有自己的发现,有发展自己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杨小杰 《时代教育》2007,(10Z):25-25,34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认为教孩子学会学习只是老师的责任和任务,然而笔者认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固然要教孩子学会学习,但教孩子学会学习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教孩子学会学习、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造句     
那一年,我教了一个寄宿班。一天,我给学生们上语文课,学习“爸爸是解放军。妈妈是护士。我是小学生”这几句话。讲完课文,我对学生们说:“你们谁能照着课文造一个句子?”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爸爸是经理。”“爸爸是董事长。”“爸爸是老板。”一个小胖子执著地举着手着急地叫:“老师。老师。”我示意他发言,他站起来,洋洋得意地说:“爸爸是大老板。”据我所知,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大多是外地来北京做生意的,除个别的拥有较大规模的公司外,大多数父母还只是辛苦经营着不大的生意,而那个声称“爸爸是大老板”的孩子的父…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学》2009,(4):11-11
无数经验告诉我们,孩子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而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在研究如何“减负增效”时,我们发现自己过于关注教师的怎么教,而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学习对象的积极情感因素。试想如果学生是处在一种消极、应付的学习状态,那他们的学习负担一定是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