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李约瑟的学术生涯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促使李约瑟改变科学研究的路线,引发李约瑟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激起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热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李约瑟联系在一起,势必对“李约瑟难题”的质疑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那种认为“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面出现片面夸大和‘拔高’现象”的观点,值得商鹤。李约瑟“难题”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论述和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的评价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技术史》前四卷主要由李约瑟执笔,体现他的科学史观和编史方法.从第五卷起,李约瑟在世界各地寻找能胜任单独卷册撰写工作的学者,合作者大都未遵循"李约瑟范式",而是不断借鉴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从根本上挑战他的编辑思想,形成多元化视角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散见于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等著作中一些论述,分析讨论了李约瑟对朱熹自然哲学的核心范畴、社会影响、学术及历史意义诸方面的独特研究视角,并说明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今人发掘古代自然哲学资源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李约瑟难题”及其解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文明与历史》等著作中评价3世纪-13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程度。特别是四大发明对推动西方的历史进程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耐人寻味的问题:当文艺复兴后,西方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时,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却落后于世界水平,最终近代自然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提出和迟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包括李约瑟在内的许多人没有搞清楚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并且用所谓“辩证”的、“联系”的观点把它们混为一谈所致。我们只要运用概念明晰的形式逻辑方法对之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李约瑟难题”完全是一个毫无研究价值的“伪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与石室中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与石室中学●查有梁一、“缘起”与《道藏》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1900—1995)是为东西方科学交流搭桥的一位传奇式的学者。他是使全世界真实认识中国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位大师,他是为中国人民“雪中送炭”的真正朋友。李约瑟于“不惑之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墨经》释读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墨经》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但也存在明显的失误.这里我们仅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为什么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教版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教材中讲到北宋名的科学家沈括及其作《梦溪笔谈》的时候,提到了英国学李约瑟给予了沈括和《梦溪、笔谈》极高的评价: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此很不理解:这与教材的表述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教材中只是着重点出了沈括在天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就“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状况,从对难题本身的辨识及其研究意义、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解释“李约瑟难题”、从中西科学与文化对比诠释“李约瑟难题”、数学史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与科技史研究及有关方法论问题等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教育史中的李约瑟情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充分肯定和和赞誉,在中国科技教育的研究工作中产生了情绪化的影响,导致在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认识和评价方法出现片面夸大和“拨高”现象,这种倾向对中国科技教育史学科自身的建设及其价值带来了某些负面效果。应该以理智的 度全面认识和总结中国历史上科技教育的得失利弊及其经验教训,那样才可能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化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儒家价值观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没能正确看待和运用儒家价值观。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中国才有望在世界科技领域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获得与自己大国身份相称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思维方式包括三个部分:自然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中国传统的自然观重整体轻部分,重政治伦理轻自然;传统的方法论重直觉顿悟方法轻科学实证方法;传统的价值导向注重经验实用轻理论。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通过中西对比,揭示了中国传统思维下中国不能产生近代科学和技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新中国科技“黄金时期”的政策支柱。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也必须坚持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思想,明确“自力更生”是中国科技的立足点,坚持“自力更生”、重视“独创”发展中国科技,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发展中国科技,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直接原因是科学理性精神的缺失,深层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治统治的干预.因为封建统治者认为,科技的发达必然带来伦理的丧失,而伦理的丧失必将危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封建统治者不仅"不需要"科技,而且还反对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圭臬,深刻影响着其他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其构建的易学时空观、"天人合一"理念、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系统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近代科学的萌发进程。面对李约瑟难题,即近代科学技术没能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易学提供了另一个异样的解读视角。对易学思想的适当扬弃、辩证把握,能够为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追问与思考。中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曾遥遥领先于世界,当代也不乏获诺贝尔奖的中国海外华人,为什么我国与西方国家会出现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反差呢?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很多,本文只是从语言文字、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人性理论、价值取向等思想文化方面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试图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富民的改革开放之路,扭转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朴实而睿智的话语,引领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于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指明了中国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围绕“李约瑟难题”从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解读,揭示了近代科学没有诞生在中国的一些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启发我们,科学教育的改革要重视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科学史教育的内容能够十富学生哲学思想,发展其自然观、培养其科学思维与创新思想,并改变传统科学教育方式,提高科学教育水平,促使我国早日重归世界科技的前沿.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的科技思想,是他在新的历史时期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本就江泽民科技思想形成的背景、科技向生产力转化机制、科技的地位、科技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