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孔子死亡思想看中国哲学的世界化与现代化的同步性——兼评胡国亨先生的“大孔子学说”段德智一、“大孔子学说”的理论启示香港学者胡国亨先生在其新著《独共南山守中国》中提出并阐释了“大孔子学说”,断言:“以孔子学说为基础,加上西方文化中的精粹”,“去开展一...  相似文献   

2.
面对高风险的21世纪,人类必须建构一种新的文化学说,以作为应对策略。这种新文化策略必须接受“大现实”的制约,有消弭危机的能力,必须是平衡策略,并以人及人生价值为立足点。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大孔子学说,完全符合上述基本标准,是一种最稳健、最理性的文化策略。大孔子学说的理论架构包括两大部分:取材于孔子思想的单生主义、人本主义、中庸主义、关系主义、责任主义、经世主义,构成大孔子学说的核心部分;取材于其他文化体系的平衡的智性策略、制度及法治、灵修技术等,构成大孔子学说的外围部分  相似文献   

3.
独共南山守中国——戳破西方文化优越的神话胡国亨编者按: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人类前途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香港学者胡国亨先生提出“大孔子学说”,目的在于救治西方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的困局,为人类未来提供一个扎实及丰盛的文化资源基础。目前,“大孔子学说...  相似文献   

4.
本文围绕语言文字演化与文化发展路向的关系、儒学的实质和价值、“大孔子学说”的意义三个问题, 简要介绍了 1999 年 4 月在广东番禺召开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记兰州会议及对胡国亨“大孔子学说”的回应关少棠继1996年4月中旬在北京举行、会题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兼论胡国亨先生‘大孔子学说’”的研讨会后,在8月24日至26日期间,兰州大学哲学系与香港经济学社合办了...  相似文献   

6.
大孔子学说与21世纪文化建设的路向——第四次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侧记黄少华1997年12月21日至22日,由香港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与复旦大学哲学系联合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兼评胡国亨先生‘大孔子学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沪...  相似文献   

7.
为“大孔子学说”的情感一辩——与邓晓芒先生对话石砩邓晓芒先生的《新保守主义的理论与情感》一文(载《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2期,以下简称“邓文”),试图以胡国亨先生的“大孔子学说”为例,对所谓“新保守主义”的“理论根据和情感倾向”作出客观和“理...  相似文献   

8.
面向未来的大孔子学说──访胡国亨先生本刊记者黄:胡先生,在大著《独共南山守中国》中,您对西方文化及其衍生的现代化作了极富深度和尖锐的批判,并且重新诠释了孔子思想。在此基础上,您提出了大孔子学说,相信孔子学说会给予西方文化一个较为清醒而理性的认识,从而...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继承和发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宝山  于秀慧 《软科学》2006,20(3):125-128
基于孔子“圣集大成”和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思想,提出以“群—群”决策为运行机制,构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集成平台的思路及“用文化完善制度,用制度提升文化”推动智慧大成企业建设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继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合作召开了五次“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兼评胡国亨先生‘大孔子学说’学术研讨会”之后,1998年9月25日至26日,香港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又与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联合在杭州举办了第六...  相似文献   

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第三次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记略黄少华1997年6月14日至16日,由香港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兼评胡国亨“大孔子学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人文科学馆举行,这是...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墨子刻教授给本刊编辑黄少华的来信, 文章概述了discourse (话域) 概念的理论渊源、实质及其认识论价值, 并对 “大孔子学说”作了简要的评价。文章题目系本刊编辑所加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与四川联合大学哲学社会学系,于1998年4月16日至17日在成都联合召开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兼评胡国亨先生‘大孔子学说’学术研讨会”。这是香港中国文化研究基金会于1996年4月以来与大陆学术界联合举办的第五次同一主题的学...  相似文献   

14.
炼石补天维──“大孔子学说”的战略意义胡国亨编者按:自“五四”以降,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平等、法治、理性、进步等这些基础文化观念,已深入中国思想界,成为许多中国学人的指导思想,并深刻改变了国人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面对这种境况,在世纪之交,我们有必...  相似文献   

15.
谢友兰 《科教文汇》2009,(21):238-238
孔子学说丰富多彩,本文从孔子的“为政以德”的伦理思想进行分析,以便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借鉴和反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情感的位置——答石砩先生邓晓芒石砩先生的《为“大孔子学说”的情感一辩——与邓晓芒先生对话》一文(载《科学·经济·社会》1997年第3期,以下简称“石文”),针对我的《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和情感——评胡国亨先生〈独共南山守中国〉》(载《科学·经济·社会》1...  相似文献   

17.
王宜杰 《科教文汇》2009,(25):234-234,237
孔子和柏拉图在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文化状况以及哲学思维方式上不同,但孔子和柏拉图的思想之间存在着同样重要的或许更深刻的关联,他们肯定文艺的社会价值和人文教化作用。本文不仅讨论他们在各自的学说上的差异和关联,而且以此作为代表来探讨东西方文化思想在起源上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徐琰 《科教文汇》2009,(3):232-232,235
中西方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话题,特别是在“天人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是“天人合一”思想,西方文化主流是征服自然和“天人二分”的思维方式。“天人关系”理论的阐述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肖婷 《科教文汇》2009,(22):247-247
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选择性地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中的“适应和选择”为哲学理据,建构译者的翻译生态环境,提出“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观点。通过分析林语堂在翻译《浮生六记》中文化信息的过程中对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语言维和文化维的适应,指出在翻译文化信息蕴涵丰富的作品时译者应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选择适应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准确传达中国文化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杨刘 《科教文汇》2014,(7):16-17
“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在高校文化育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以“文化自觉”理论作为研究点,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分析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下高校文化育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以“文化自觉”引领和推动大学文化育人院完善大学物质文化,拓展物质文化的育人熏陶作用;凝练特色大学精神,突出精神文化的育人主导作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引导作用;打造大学行为文化,突出行为文化的育人示范作用。旨在唤醒文化自觉意识,更好地发挥高校“文化育人”的功能,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