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业机械化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这也标志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是增大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但从目前我国的农村机械化发展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给农机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现通过分析当前农机化的发展问题,来探讨加强农机化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市场经济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新才1979年以来,中国农村经济正经历着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和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的过程。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一方面,农户家庭的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农民除了从事农业生产性活动外,还要从事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农产...  相似文献   

3.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国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结束了农产品极度缺乏的历史,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渴望,也转入了从“量”到“质”的新阶段,入世后,我国农业正融入国际统一的大市场,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依靠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生产力和竞争力。因此,怎样将农业科技成果,更有效地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对于东北的粮食大省这一问题就显得格外明显。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认为,引入“精细农业”等高技术生产模式是我国东北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分析“精细农业”的概念和开发方式入手,探讨东北地区农业产业调整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开放市场的种种风险将急剧加大。我国的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业提效、农民增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将经受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仅仅依靠传统农业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方式无法解决现存的问题,更无法适应入世的挑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给农民松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蒋云鹏  朱霓 《科协论坛》2004,19(2):41-4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渐完善和科技、信息对农业生产贡献率的逐步提高,河南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为科协组织延伸到农村的“神经末稍”,近些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生力量。  相似文献   

7.
<正>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然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这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问题也要研究,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无尽的”的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论述的拓展。从临沂市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实施的“科技兴农”、“农业三项工程”、“山区开发”、“星火计划”、“优质、高产、高效”等科技项目的实践来看,科  相似文献   

8.
石勇 《华夏星火》2011,(1):38-39
深刻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精心谋划“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是对201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定调。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农业结构是使农业系统更好地发挥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基础。一个特定地区的农业结构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主要有资源和环境因素、区位因素、农业基础设施因素、社会需求因素、政策因素等。这些因素虽然各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但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农业结构也必须随着这些因素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调整和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这也得益于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根据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农业结构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更高的…  相似文献   

10.
于涛  段求员  李琪 《科教文汇》2009,(26):37-37
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是关键。以农业职业教育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确立国家农业生产能力标准,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接受农业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农业面临着大的结构调整,农业产业链条的延长,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涉农企业得到发展。与此对应的现实是:农业、农村、中小农企对“农口”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农林院校未能及时适应中国农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形势,农业高层次人才已经出现惊人的缺口。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是近年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十一五”期间,农业产业化组织数量大幅增加,龙头企业队伍迅速壮大,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由自发分散逐渐向有计划有组织的订单生产转变。2010年,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40%以上;全国龙头企业9万多家,实现销售收入近4亿元。在江西,龙头企业加入产业链竞争,并借...  相似文献   

13.
世界可持续农业是西方发达国家为"现代病"所困扰、急于"走出现代化"而对常规现代化农业的批判、反思和替代,因而可持续农业不可能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目标模式.但世界可持续农业也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即中国农业也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还认为,不能把农业可持续发展简单化为搞生态农业或保护资源与环境.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农村社会的可持续性"三个方面选择18项指标,对建国以来特别是近20年山东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结论表明,农村改革以来山东农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可持续态势,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已初现端倪,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非持续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凌学江 《今日科苑》2012,(22):10-12
农业乃国之本。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向土地要效益、科技兴农已成为社会聚焦的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5.
开展认定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是我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云南省科技厅通过组织开展“优质种业基地、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主的“三项认定”工作,以及“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特派员、科技辅导员”的认定工作,充分发挥科技育种、科技人才等对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促进种子种苗培育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为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工程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如今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日渐成为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为了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拓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文章主要以信息技术为切入点,对提高河南省农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发展河南省“互联网+”农业和完善河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3个方向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八十年代,经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量中的比重已达到60%—80%。农业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基础,据中国农科院分析,1978—1984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量中的约为35%。所以,要走向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村经济市场化,就必须狠抓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目前这个水平上要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必须集中力量做好科技这篇大文章”这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姜春云同志10月14日到山东省农科院与农业专家座谈  相似文献   

18.
农田水利无论是在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还是在农村社会发展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想提高农业在生产中的生产效率以及最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就需要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支持。本文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做了定性的研究和探讨,希望通过相关的研究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郁李 《华夏星火》2020,(3):48-52
近日,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作出明确部署,擘画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新蓝图。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数字乡村等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指导新时期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重大举措,对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引领驱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率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要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为了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变,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收入增长的目标。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