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们学校有一个特殊的班,只有20个人,它就是——游泳班,又被外人俗称为“洗澡班”。别看班里人不多.可有好几位“名人”,他们是“韩师娘”——韩慧鑫、“落汤鸡”——王震宇……  相似文献   

2.
章立凡 《教师博览》2009,(10):20-22
名人的身高一直是个公众话题,精明的商家甚至推出了一款标有世界名人身高的镜子,让你与他们一比高低。万民崇拜的伟人中,凡有点身量的,常被拔高成“身材伟岸”的巨人:若是身材矮小,又被冠以“短小精悍”之类的美誉。  相似文献   

3.
聆听,需要安静与沉思;聆听,需要进发与寻找。聆听那些离我们远去的名人,虽然他们与我们有着跨越时空的界限,但是他们从灵魂中发出的最强音将被我们聆听。屈原——汨罗江前的呐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着这句慷慨激昂的诗句,我仿佛看见了屈原抱着一块巨石,  相似文献   

4.
叶安乐 《福建教育》2005,(12A):11-12
名师离我们很远.这是很多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感叹。曾经我跟他们一样,做梦都想和名师交流。然而.名师岂是我们能够“亲密接触”的?  相似文献   

5.
时下,很多学校在营造校园文化时,都不约而同地把许多“名人”请进自己的校园,通过不同形式的悬挂“名人画像”、张贴“名人名言”,甚至不惜重金建造“名人雕像”。这样做,原本希望既可以美化校园的环境,又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天天在上下几千年的科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等的“注视”下成长。这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应当很有作用。可实际效果却难遂人意,据观察,大多“校园名人”往往只是校园里的装饰品,只能充当校园的“冷眼看客”,没有发挥自身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得起名人的“诱惑”陆桂林名人,对凡人来说,颇具“诱”力.曾有人说:“我崇拜一个人,总是全身心地投入.不知怎地,我就是经不起名人的诱惑.”名人何故有那么大的“诱惑”力?诸如凡人总要千方百计亲睹名人风采,或与名人说一两句话儿,或与名人拉一下手儿,或让名...  相似文献   

7.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硕师论作文之道,公推“多读多写”。诚然,“多读多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少学校和家庭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多读”的条件.而学生课业负担的沉重也决定他们不可能。多写”。因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8.
名人,总是头顶令人晕眩的光环; 名人,总是吸引世人众多的眼球; 名人,总是不乏大批追随、效仿的粉丝…… 科学界名人、文艺界名人、军政界名人、商业界名人……名人是银河中熠熠生辉的明星,是光芒耀眼的美钻,是传说中的凤毛麟角、人中龙凤.他们能呼风唤雨,引领潮流.可是,我们看到的总是他们成名后的荣耀,谁又了解他们沉埋于地之际、淹没于茫茫黑夜之时曾经平凡的痛楚呢?究竟他们成名的秘诀是什么?在成名的路上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呢?在"名人堂"里,我们每期都将给大家讲述一位名人的成名史.希望通过对名人成名之路的讲述,你能有所收获,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9.
该榜评选标准是“名人+奇人十新人”——他们可以是最成功的,可以是最落魄的,也可以是最奇异的;他们必须是某类人群里的知名人士.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是年度风云人物的代表,所以我们不会有每年定期到各杂志上巡演的比尔盖茨和李嘉诚,或者被翻出来说过一千次的潘石屹成功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之夜     
又陷魔掌现在刚刚凌晨两点,离博物馆开门迎客的时间还有八个钟头,但是可以确定,职员至少该提前一个钟头上班,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再躲七个钟头。我拉着卡拉跑进走廊尽头的角落里。“累死了,”我说,“我可不想再跑七个钟头。”“我也一样,但我们总得找到贾森和贾尼丝。”卡拉回答。我考虑了一会儿:“你是对的,他们究竟在哪儿?”卡拉耸耸肩:“不知道。”于是我们又开始跑。最后两人都气喘吁吁,不得不停下来。“也许我们该找个地方躲起来,明天等警察来救我们。”我说。“躲哪儿呢,托尼?”“就那个问讯台,在骑士雕像后面。”我说,“他们不大会离门…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2009,(5):11-12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总有他们的过人之处。所以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少东西。那么,在读书方面,名人有什么诀窍呢?有哪些值得我们效仿?悦读姐姐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不幸的家庭     
近日,有新闻报道称美国演员瑞恩·奥尼尔攻击了他的儿子。这又一次让我们注意到明星和他们的家人并不总是和睦相处。如果你觉得你曾和家里人发生过争吵.那么看看这些名人家庭的矛盾吧。  相似文献   

13.
季复兰:我们这个栏目叫“名人专访”,专访“名人,……王景山:且慢,我倒是有名有姓,可是一无名声,二无名气,三无名望,四无知名度,因此压根儿算不上名人。等你们开设“无名人专访”栏目时,再来找我吧。季:现在声明也晚了。反正我们已经来了,推三阻四就不好了。为了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找一位鲁迅研究专家谈谈中学生学习鲁迅的问题,是我来的目的。就请开始好了!王:又要声明了,我不是鲁迅研究专家,我只是个鲁迅其文的爱好者,鲁迅其人的崇拜者。季:不要谦虚了。请讲吧!王:其实,作为曾经是中学学生、曾经是中学教师、又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书法教学历来强调读贴、描摹、临习,强调“意在笔前”“心摹手追”等等.成就了无数书法名人大家.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法教学经验宝库。  相似文献   

15.
自学,要多与名人交往辽宁省民政厅徐建国在自学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去拜师求教。那么,老师在哪里呢?俗话说:“能者为师”。凡能解惑者,无论年纪长幼、职位高低、名望大小,我们都应与之交往,拜其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求教。特别是多与名人...  相似文献   

16.
一、无尽的网络空间让教师丰富校本课程 在新课程的学习中,教师有一定的空间,可以结合各地各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实际来开发校本课程。如在学完了课文《爱迪生救妈妈》一课以后.一个学生突然问笔者:“老师,我们这里有没有出过这么了不起的人呢?”笔者猛然间想到:我们所处的浙江省湖州市,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出过多位名人,也有多位名人的故居,但孩子们却知之甚少。于是,笔者萌发了开发以“走近身边的名人”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念头。旨在通过认识和了解身边的名人和他们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7.
第一个问题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如何一如既往地秉承办会宗旨?中陶会是以“学陶、知陶、研陶、践陶”为宗旨的,今天我们依然要坚决地、坚定地以此作为我们的办会宗旨和特色。中陶会长期以来主要关注基础教育,同时也关注师范教育、职业教育、女子教育,同时我们是名人研究会,又以传播名人、研究传承名人、研究传播名人思想为宗旨。  相似文献   

18.
爱的初告白     
中秋前夕,父母又在为不知名的原因吵起来,吵得很凶.砸了电话,手机,差点电视、vcD电都给砸了。“离婚,我要和你离婚,这日子是没法过了。”“离就离……”  相似文献   

19.
李忠 《地理教育》1993,(2):17-17
洪都拉斯 中美洲北部国家。哥伦市在1502年第四次航行到此.因海水很深,又遇到大风暴.无法靠岸停泊.后来他们幸运地遇一海角,登上陆地便大声说道:“感谢上帝.使我们终于跳出了无底深渊。”后进将该地命为“洪都拉斯”西班牙语意为“无底深渊”。  相似文献   

20.
上学期,我们班刘阳同学带领他的“创新实践小队”搞了许多创新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昌日报》、许昌教育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他们的事迹,“创新实践小队”因而享誉校内外,小队长刘阳也成了小名人。   “创新实践小队”是 2000年 3月份成立的,队员们都住在市六中家属院。策划人刘阳是我们中队“金鹰小队”的队长,他头脑灵活,学习勤奋,乐于助人,平时爱看书、爱思考,虽然个子不高,却是同学们公认的“知心哥哥”,大家都乐意和他交往。在一次队长谈心会上,刘阳说:“老师,我们院里那几个同学又惹祸了。星期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