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每个人都有乳名。小孩子时,被人叫乳名没什么,长大后,再被人叫乳名就有点不舒服了。这大约是大家共有的心态。不过,大家对这种事都司空见惯了,想不到要用这一点来做文章。郭炜却想到了,抓住这一点写了一篇散文。文章中的“我”长大后,不仅别人叫他的乳名他不舒服,而且连母亲叫他乳名也不舒服了。在母亲的眼里,儿子多大了也是儿子,叫儿子乳名是多么顺畅自然的事。但是,儿子却觉得别扭了,还郑重其事地对母亲说:“我有大名的,别叫我乳名好吗?”妈妈听到这句话后,惊愕了,“好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言不发”。我们从母亲惊愕的表情和一言不发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头巾     
本文围绕母亲戴头巾、用头巾、摘头巾和换头巾来展开叙述,洋溢的是浓浓的深怀。戴头巾,头巾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儿子落水后,母亲用头巾救起儿子,头巾是生命的支撑;到学校看望渐渐长大的儿子,儿子难为情,母亲摘下头巾,头巾浓缩的是对儿子的理解和爱护;后来,母亲干脆将头巾换成瓜皮帽,头巾体现的是对儿子观点的看重。中国有句俗语叫“儿不嫌母丑”,一条平常的头巾,承栽的是母亲对儿子深切的依恋,而作者也因为叫母亲摘去头巾而感到深深的内疚,情感真挚动人。  相似文献   

3.
策 划 事件:母亲带着儿子在商店里看衣服,指着橱窗里的童装,对儿子叮嘱道:“明天,你叫奶奶买这一套。” 评析:这位母亲实际上充当孩子行为的幕  相似文献   

4.
把自己的父母与别的衣着光鲜、谈吐高雅的家长对比,觉得自己的父母“跌份儿”,不愿父母去学校,这都是虚荣心在作怪。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押一位母亲在西安市郊搭起窝棚,靠捡废品供养儿子上大学。母亲生怕自己的身份有损儿子的脸面,所以她尽力不让别人知道儿子有一个捡废品的母亲。可是有一天,母亲实在太想儿子了,她就找到儿子所在的大学。刚好儿子挽着女朋友的手迎面走来,她叫着儿子的名字迎上去。女孩看到自己的男朋友竟有这样一位衣衫褴褛的母亲,一脸鄙夷地甩手而去。儿子看着女友远去的背影,扭过头来重重地给了母亲一个耳光说:“你来干…  相似文献   

5.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的妹妹叫芦花/我的妹妹很美丽海子的《村庄》这首诗很短,语言也很平实。乍一读,似乎觉得很简单,却又有点不知所云,然细细揣摩,也实在叫人感动。何以如此,因为它借助普通的意象寓热烈于平静,颂崇高于单纯之中。第一节诗人海子很直接地选取了最普遍的意象——村庄,最简单的人类组合——母亲和儿子。然后给她们着上了“静静”二字。“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原本一切复杂的东西都  相似文献   

6.
笑话     
又一次把小儿子抱上床后,年轻的母亲可再没那份耐心了。一听到他又叫“妈妈”时,母亲就立即大叫起来:“你要是再叫一声‘妈妈’,我非给你一巴掌不可!”这一叫,他不出声了。可是母亲刚坐下,他又小声小气地说:“格林太太,我能喝点水吗?”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我从来没有此刻这般感慨万千,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世间竟会有儿子背着爸爸去上学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李勇,一个大山的儿子,一个平凡的中学生,用自己坚强的身体背起爸爸向世人呐喊:“我一去一上一学!”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人间悲壮的父子之歌,演绎了一段催人泪下的中国父子情。同千千万万个贫苦的山里娃一样,李勇的家境贫困,妈妈的过早去世更使他的家庭蒙上了阴影。爸爸背着年仅7岁的儿子踏过那条上学的必经之路——滚滚的河流后对他说:“好好学,听老师的话。”眼里充满了对儿子的关切。年幼的李勇从爸爸的眼中读到…  相似文献   

8.
儿子大了,就不属于母亲了。俗话说:闺女是娘的贴身小棉袄,有女儿的母亲有福。做男孩子的母亲其实是一个尴尬的角色,特别在儿子半大不大时候。曾经读到一篇文章,是一位母亲写自己儿子的,题目就叫《你是我的无奈》。瞧瞧,多能说明问题! 我和儿子的黄金时代是儿子小的时候.他还是个香香软软的小肉团,依在  相似文献   

9.
我们先看一个笑话:母亲叫儿子到街上买两斤鸡蛋,反复叮嘱:“要挑好的,不要坏的。”不一会儿,儿子拿着鸡蛋回来了,母亲大吃一惊,“怎么都打破了?”儿子满有理由地说:“您说不要坏的,我一个个都打开看了,没一个坏的。”  相似文献   

10.
每当我唱起《在老师身边》这支歌时,就会想到与我朝夕相处六年的刘老师。六年时间经历过的事情,多得就象晴朗夜空中的星星,让我就挑一两颗小星星先说说吧! 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家庭幸福、温暖,而李勇同学却失去了亲爱的母亲,父亲也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这对李勇来说,是个多么严重的打击啊!老师知道后,给了李勇同学慈母般的爱。记得时令已经是冬季了,同学门都穿上了棉衣,戴上了手套,唯有李勇没有手套,两手肿得象紫萝卜,写起作业来,握笔的手指怎么也合不拢,尽管他使劲往手上哈热气,但还是不起作用。下课后老师把李勇叫到办公室,亲切地问他:“李勇,你没有手套,是吗?”李勇轻轻地点点头,“没有手套,怎么也不跟老师说一声,我看你的手。哎呀,都冻成这个样儿了,好吧,你先回去。”李勇低着头,不吱声地走了。下午放学后,老师把李勇叫住,拿出了一双崭新的绒手  相似文献   

11.
村庄     
村庄里住着母亲和儿子儿子静静地长大母亲静静地注视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我的妹妹叫芦花我的妹妹很美丽 【赏析】 《村庄》这首短诗结构简单,但意境朴 实而优美。 诗人选取很普通的意象──村庄,人 类生存活动的最基本的场所;很普通的人 物──母亲和儿子,人类最基本的组成单 位。第一节着“静静”二字,“儿子静静地长 大!母亲静静地注视”,一切复杂的东西都 清晰明了。母亲为儿子所忍受的种种苦 难,儿子在母爱呵护下艰难的成长,是如 此地轰轰烈烈而又不动声色,母爱被鲜明地凸现出来。第一节意境单纯而不单调,醇美而又从…  相似文献   

12.
永远的母爱     
曾经在《中国青年报》上读过丁立梅老师的《不要对那个人叫嚷》这篇文章。其中的一幕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周末.一位驼背母亲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从乡下来城里的学校看望儿子。可儿子嫌母亲是乡下人,在人多处竞装作与母亲素不相识。等到将母亲带到人少的地方,儿子对母亲皱眉跺脚,大声呵斥。叫她以后不要到学校来。  相似文献   

13.
哈里斯夫人居住在一个小乡村里。她的丈夫去世了。她有一个21岁的儿子,名字叫达夫。达夫在乡村的商店里工作,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可是后来他在城镇找到一份工作,并且搬到那里住。城镇的名字叫内皮尔,距达夫母亲居住的那个小乡村有很远的一段路程,母亲因此很不高兴,但是达夫说:“我在乡下没有好工作。母亲,我在  相似文献   

14.
南北朝时期,魏朝东清河太守叫房景伯,字长晖。他的母亲崔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精通各种经书,在景伯很小的时候,就亲自教他读书。因此,房景伯从小就知情达理,孝敬父母。房景伯在任清河太守时,有一位叫贝邱的母亲,她有个儿子,很不孝敬她。贝邱忍无可忍,就到官府控告他的儿子。房景伯听了那位母亲的诉说,又气愤又难过。他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母亲崔氏,问怎样才能教育好这个不孝敬老人的儿子。崔氏想了想,对房景伯说:“你不要太难过,你不是从小就很孝敬我吗?你去把他母子请到家里来,让那儿子亲眼看看你是怎样孝敬我的,他会…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位母亲将儿子带到伟大的科学家面前,希望他把儿子培育成爱因斯坦式的天才。科学家随手指向烧杯中的液体,叫孩子去碰触。儿子还未走向烧杯,已被身后的母亲厉声喝住。科学家轻轻叹息:一万个“爱因斯坦”就是这样被扼杀了。爱因斯坦的大脑至今还被人们以无比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说说怎样写一个分数,并说明理由。一位学生认为应该先写分数线,再从下往上写,他说:“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所取的份数,先有平均分的份数,才能有所取的份数,所以把平均分的份数叫分母,把取的份数叫分子,好像先有妈,后有儿子一样。”话音刚落,同学们就为他鼓起掌来。由此及彼,我马上想到了真假分数,于是趁热打铁,打破教材的课时界限,将下一课时的“真假分数”提到当前来上,继续引导学生:“那么在分数世界里有没有儿子比母亲大的?”从而形象地得出,“儿子”比“母亲”小的分数是真分数;“儿子”比“母…  相似文献   

17.
大家还记得吗芽1999年10月27日的《中国青年报》刊登的《古老而永恒的丰碑》一文中,写贵州发生的缆车事故,在缆车撞击地面的一瞬间,潘天琪、贺艳文夫妇同时举起两岁半的儿子潘子浩,结果夫妻双双遇难,而儿子却安然无恙。在南京“7·31”空难中,人们发现有位叫贡红梅的年轻妈妈双手还紧紧抱着一个九个月的婴儿,在20多个幸存者中,婴儿伤势最轻。当缆车以疯狂的速度从空中下坠的瞬间,母亲想到的是保护自己的儿子,不,也许她根本就来不及想,举起儿子是一种潜意识的支配。人们常常赞美母亲的慈祥,母亲的伟大,母亲那甘甜的乳汁,可在母亲身负重伤奄奄…  相似文献   

18.
编辑手记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叫埃里克的美国男孩,不论学习怎样努力,成绩却始终不好,那些写着“C”的成绩报告单总是令他伤心落泪。他的母亲为此忧心忡忡,儿子已经16岁了,如果不能学有所成,将来靠什么生活呢?然而,儿子在祖父葬礼上近乎完美的爱心表现却让母亲对儿子有了全新的认识。从那一刻起,母亲知道她绝对不会再因儿子考不出好成绩而严厉斥责他了。因为母亲所预想的那个仅仅考高分的儿子形象根本就无法与已经非常出色的儿子相比。儿子的善良和爱心,都是上帝赐给他的无价之宝。如今,儿子已经20岁了,他仍旧在继续传播他的善良。无论走到哪…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贫寒的家庭,母子俩相依为命。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操持着这个家,刚上中学的儿子也很懂事,从不让母亲为他生活和学习操心。  一天放学回来,儿子眉头紧锁,闷闷不乐,晚饭也没吃几口。细心的母亲关切地问儿子:"儿子,怎么了?"儿子吞吞吐吐地说:"同学都骑自行车上学,只有我一个走,常常迟到!"母亲看着枯瘦如柴的儿子,每天往返20多里路。眼睛不知不觉地湿润了,她犹豫再三,还是将儿子叫到跟前,庄重地从衣柜中捧出一个小木箱子。  从记事时,儿子就看见母亲每天将这只箱子捧来捧去,每逢过年还要贴上"招财进宝"。但箱子…  相似文献   

20.
    
儿子说家里有两扇门:一扇铁门,一扇防盗门。母亲说家里有三扇门。儿子问母亲,母亲只是笑笑。停电的夏夜,屋里闷热难熬,打开铁门,外面似乎有一丝风溜了进来。母亲说:“干脆把防盗门也打开吧!”儿子问:“那样安全吗?”母亲说:“不要紧。”果然风大了许多,顿觉凉起来。三个人席地而卧,儿子偎着母亲,母亲靠着父亲,竟都睡安稳了。又是个停电的夏夜,父亲出差未归,屋里依然热的很,儿子吵着要把门打开,凉快凉快。母亲说:“晚上外面有坏人,把门打开不安全。”“那天晚上怎么没事?”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