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DEMATEL的企业人力资源声誉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力资源声誉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力资源声誉进行了研究,使人力资源声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根据国外学者对人力资源声誉的研究,分析了企业人力资源声誉的影响因素,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源声誉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源声誉的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回顾发现,(1)企业社会责任是声誉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2)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升其声誉,进而获取竞争优势;(3)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的影响因利益相关者不同期望、社会责任多样性以及行业差异而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企业声誉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其准确测评是全面判断企业声誉水平的前提,而科学的定义则是企业声誉测评的基础。本文试图通过整理现有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进一步明确企业声誉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国外声誉评价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测评方法即提名法和排名法进行梳理,分析这两种方法的操作过程、优劣势和应用情况。本文发现,关注"情境"因素、注重消费者群体在声誉测评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企业声誉测评的改进,而开发适宜中小企业的声誉评价体系将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4,(6):46-49
通过建立数理模型研究声誉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考虑到对项目投资后能获得声誉,企业更有意愿作出项目首轮投资决策;当项目实施中遇到困难而面临清算时,对声誉的考虑将使企业更倾向于作出追加投资决策;考虑声誉的企业付出的总体努力水平会更高,但是对声誉的追求将降低追求货币收益的努力程度。  相似文献   

5.
企业声誉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一个焦点,基于企业能力声誉和道德声誉两个企业声誉维度的构念,结合社会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在企业声誉评价过程中,评价者对企业能力和道德线索呈现、关注和解释时存在的一些一般性认知心理规律。研究表明,企业声誉线索的呈现顺序影响企业声誉评价,在所有积极线索中评价者更倾向关注能力积极强线索,在所有消极线索中评价者更倾向关注道德消极强线索。  相似文献   

6.
企业应充分结合自身战略发展需要,制定与之相符的企业社会责任行动准则,以满足利益相关者诉求和社会期望,从而提升企业声誉。本文以ISO26000和GRI指南为基础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八个维度,对中国203家企业进行调研并获得相应的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探讨多元化和专业化战略下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经济责任对情感声誉、环境责任对认知声誉影响不显著外,其他责任维度对企业声誉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选择多元化战略的企业,践行经济责任对企业认知声誉的提升有较为显著影响;而选择专业化战略的企业更倾向于在劳动实践、公平运营、消费者责任、责任治理、环境责任和社区发展六个方面有良好的表现,从而提升企业声誉。研究结论不仅为企业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提供了依据,而且有助于提高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7.
国外企业声誉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宝贡敏  徐碧祥 《科研管理》2007,28(3):98-107
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企业声誉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如何提升企业的声誉正日益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简述了企业声誉的概念与内涵,着重对企业声誉的价值及其评估、测量维度与方法、企业声誉的管理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述评,并对其发展趋势及如何加强我国企业的声誉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结合访谈和文献调研提炼电子商务企业声誉测量维度和指标,构建电子商务企业声誉的关联式和层级式、间接和直接测量模型。基于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产品、服务、信息安全、社会责任是消费者评价电子商务企业声誉的主要维度,服务是消费者评价电子商务企业声誉的最重要维度;电子商务企业声誉包括认知声誉和情感声誉,相对于认知声誉,情感声誉对企业总体声誉具有更大的解释和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亦兵  雷瑞欣 《科教文汇》2009,(34):284-285
我国针对制药企业的声誉理论研究和声誉测量体系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通过对医药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挑选出参选指标,并发放调查问卷对参选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统计分析数据,得到初步的我国制药企业声誉测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7)
结合我国社会信任特点,以学习迁移理论、自我知觉理论、声誉机制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体验及企业声誉影响消费者信任电子商务企业的机理。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发现,一般体验通过特殊体验积极地影响消费者对交易安全性的感知,消费者对交易安全性的感知积极地影响其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信任;而特殊体验也通过对企业声誉产生正向作用,积极地影响消费者对交易安全性的感知。企业可籍此培育消费者信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一系列财务丑闻充分说明物质激励和现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而声誉激励机制在经理人市场上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企业家的声誉对企业家的激励和企业家的事后行动选择有重大影响,因而对公司的控制权安排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引入企业家声誉这一重要变量,分析了声誉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利用2008年至2009年中国企业信誉榜中66家国内上市公司的资料,实证分析表明,在企业家考虑声誉的情况下,企业的控制权配置并不会对企业家的努力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从而不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绩效。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家声誉机制的建设和优化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声誉,就像磁场一样把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这种磁场效应包括了吸附效应、筛选效应和自我加强效应,这些效应对企业的有效经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声誉的这些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企业的声誉磁场效益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学研究》2021,39(4):749-757
针对理论上关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声誉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关系尚缺乏更为细致的解释的现实,基于杭氧的访谈调查及公开数据对此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认为,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不仅有助于网络能力、社会责任等企业声誉水平的提升,而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企业声誉通过网络能力、社会责任和公平交易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有着重要的影响,且企业声誉在企业家精神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之间可能起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林琳 《科技与管理》2010,12(1):117-119
将集成管理理论引入行业企业声誉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运用集成管理模式管理行业企业声誉,采用泛边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行业声誉战略联盟作为组织结构形式,以联盟成员企业共同签订的契约作为有形制度,以声誉机制作为核心激励约束机制,运用协同旋进策略和冷酷策略维护联盟的长期稳定及发展,目标在于获得行业声誉集成管理的整合增效的效果和赢得所有联盟成员企业"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曲怡颖  甄杰  任浩 《软科学》2012,(1):11-15,24
通过研究创新集群内声誉对企业间合作活动的协调作用,提出声誉、知识生产能力、知识转移能力、创新绩效4项要素的理论模型,并以218家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认为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对创新绩效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声誉对知识生产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并由此对创新绩效有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受新进入缺陷的制约,中小高科技企业面临成长的困境.本文利用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挖掘了创业投资机构的介入是如何影响中小高科技企业有效嵌入所在的创新网络环境,以及如何驱动其网络地位的提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①当中小高科技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时,创业投资机构的一些特征,如行业专业化程度、声誉,会影响利益相关方对中小高科技企业的价值判断,产生声誉信号.②与声誉较高的创业投资机构合作,所产生的声誉信号源于第三方机构的认证,会迅速失效,难以帮助企业克服新进入缺陷;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创业投资机构通过培育企业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质量表现、运营业绩相关的声誉信号持续加强,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③声誉信号的传递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跟投,正向影响网络结构嵌入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以知识共享广度、速度和深度作为共享效率指标,在社会网络视角下构建决策阈值模型,分析企业社会声誉对其知识共享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共享发起者声誉提升有助于消除潜在参与者对共享收益的不确定性,进而提高共享效率,两者之间正相关;(2)由于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声誉波浪式传染比集聚式传染更有利于提升共享效率.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分析声誉对知识共享的具体作用过程,也有助于探明组织声誉对合作组织行为及决策过程产生作用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探讨了风险投资的声誉对被投资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关注了风险投资的政治关联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以2009—2013年519家IPO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表明:基于认证功效和监督功效,风险投资声誉对被投资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投资的政治关联降低了被投资企业绩效,并且在风险投资声誉与被投资企业绩效之间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借鉴Balmer和Gray(2000)的"分层传播思想",构建了一个基于传播视角的声誉提升动态模型。企业可以通过第一层次传播、第二层次传播和第三层次传播来塑造和提升企业声誉。把传播划分为拙劣型传播、失衡型传播、完美型传播三种类型。由拙劣型传播、失衡型传播到完美型传播等构成了企业声誉提升的传播路径。企业声誉塑造和提升的传播对策:加强对传播的认知,遵循传播规律,制定传播战略,加强传播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论企业管理的崭新阶段--声誉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国外,企业管理已进入崭新的阶段-声誉管理,本文阐述了声誉管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声誉管理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声誉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