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政治层面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到2015年的媒体影像实践,“中国梦”的话语形态已经从政治话语慢慢演变成媒介话语甚至民间话语热议的话题。影像宣传话语的研究不仅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未来媒介实践的指导意义,以“中国梦”的影像实践为范例开展影像宣传话语转型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媒介话语中商人形象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握瑜 《青年记者》2007,(14):49-50
媒介话语是媒介传递信息的载体,媒介运用话语向受众展现世界和生活,承担“构图”的功能,并借此表达自己,反映现实。而对话语的选择和运用并非是随意而为的,它要受到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意识形态是决定媒介话语选择和运用的决定因素。本文以媒介对商人的称呼话语作为研究的对象,试图通过不同时期媒介话语的变迁,探究媒介意识形态的建构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志 《今传媒》2005,(11X):13-15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当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由大众媒介主导的信息时代,人与世界之间的话语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媒介话语关系,媒介话语成为人与世界建立关系的中介。  相似文献   

4.
吴斯 《东南传播》2023,(4):104-107
社交媒介中女性话语从抵抗“女德”到制造“男德”的系列话语实践引发了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当前社交媒介中女性话语的生产逻辑是以父权话语作为参照,构建一套与之相对的话语体系。其隐含的性别二元论不仅使女性话语不仅无法摆脱潜意识中的父权话语阴影,还使女性陷入主体性缺失的危机。通过对两性间的平等与差异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女性话语需要以性别公平原则为指导,建构多元话语体系。而为了实现女性话语体系的建构,不仅女性间需要进行视角互换和“横向政治”建构,还需要男性加入,共同重塑当下仍由父权意识形态控制的社交媒介“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5.
杨蕾 《传媒》2023,(3):58-59+61
近年来,“今日俄罗斯”在国际舆论场域的地位快速提升,成为传播俄罗斯国家形象、提升俄罗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媒介。这一成就的背后,既有着媒体融合转型战略下的技术革新,也有着媒介话语生产机制和叙事模式的变革。本文以俄罗斯主流官媒“今日俄罗斯”为例,探求其对媒介话语策略的运用和发展,总结“今日俄罗斯”媒介话语的策略经验,从而为其他主流媒体的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话语角度透视女性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凌菁 《当代传播》2002,(4):37-39
本通过我国当前的媒介话语状况透视女性报道,显示了传媒中女性话语普遍受压抑和妇女处于非中心地带的状况,深入地对媒介“话语”进行分析,揭示女性话语受压抑的根源,指出建立女性自己的话语体系是摆脱依附走向独立的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介的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暧昧了不同媒介之间的界限,打破了传统媒介的生态环境和话语格局,“媒介融合”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媒介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媒介发展的主要趋势。面对新形势发出的挑战,传统媒介主动求变,  相似文献   

8.
范式转变:大众传播研究话语中心的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对大众传播研究从传统话语主控到这一话语中心消解 ,并向主要以文化批判研究为代表的“另类”话语转变的过程进行了概括梳理 ,同时分析了这种转变的背景、动因、现状和前景。本文是 2 0 0 1年 1 1月作者在韩国延世大学传播研究所召开的“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文化批判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9.
雷璐荣 《青年记者》2017,(11):58-59
上世纪80年代,荷兰学者梵·迪克通过《作为话语的新闻》第一次把话语研究与媒体研究结合起来,并认为媒介话语“也是意识形态的话语,它必然表达和确认其制作者的社会和政治态度”.①因此,纪录片的话语模式成为其内在本质的一种整体外化表现.同时,话语作为一种影视语言活动,也是纪录片创新创作的主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志 《今传媒》2005,(11):13-15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当今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由大众媒介主导的信息时代,人与世界之间的话语关系逐渐演变成一种媒介话语关系,媒介话语成为人与世界建立关系的中介。进  相似文献   

11.
苏蕾 《当代传播》2013,(1):39-40,67
学界普遍认为媒介无法通过话语生成验明社会真实的“正身”,因此有价值的思考在于媒介应运用何种规则生成话语,建构媒介真实.危机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性、突发性、应急性语境,对媒介话语客观性、全面性、公共性的诉求,均使媒介话语生成规则的思考更有意义.本文认为在以“客观性”为底线的媒介话语选择模式中,媒介危机话语生成应重视三个关键概念,即新闻格局、主题和言语反应.本文针对危机的特征、性质、影响,对新闻格局的完整性,主题的设置与选择,言语反应功能等问题给予探讨,以促使媒介实践更具理性的话语行为,塑造具有公共性的媒介真实,增强媒介社会真实的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媒介资源的配置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状况,绝大部分媒介资源和受众市场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而人口占全国绝对多数,居住区域极其辽阔的农村地区,媒介资源却十分有限。农民周围缺少媒介,缺少接近媒介的机会,也缺少表达自己思想和观念的话语空间。农民与媒体的关系基本上是“疏离”的。媒体与农民的“物理距离”和“社会落差”都很明显。  相似文献   

13.
借由1994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之机,“女性主义”话语和策略被带进中国,媒体与女性的互动关系进入了传播学研究的视野。研究开始关注性别意识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呈现,以及媒介如何参与性别的社会塑造这一问题。性别与媒介已日渐成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银发浪潮”来的同时,社会呈现出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污名化”并轨的文化症候,老年认同出现危机。文章以构成主义为立场,将老年身份视为媒介建构的产物,以批判话语理论为进路,研究老年何以成为今日之老年,即其身份在媒介话语场域下如何进行意义生产,并实现从年龄身份到弱者身份再到“坏老人”的身份转向。通过对危机之下老人不“老”的抗争话语进行批判分析,揭示媒介、话语与身份的权力交织,以期探究老龄社会下老年身份的解困。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共传播是组织传播和媒介规范的交叉概念。作为推动民主社会进程的机制构成,政府公共传播是基于公共决策、信息接近和社会责任的最佳社会决策框架而建立的“公共话语系统”。社交媒体重构了政府公共传播的要素指涉语境,“秩序协同”成为我国政府公共传播话语实践的主导模式。通过运用语境重构方法对微信平台的政府公共传播多元话语主体生成的关键文本进行文本间语境重构分析,以检验政府公共传播各行动者在社交媒体的策略实践能力。研究发现,在重大公共事件传播中,官方机构以“权威发布”的强话语文本建构公共传播“主调”,并通过机构间文本互文和修辞维持话语秩序。媒体文本对政府文本,尤其是关键文本高度依赖并将“协作修辞”作为其主要话语策略,此外,公众参与政府公共传播的话语空间仍然有限。据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政府公共传播的“协同责任”媒介规范理论,主张社会责任论与公民参与相结合的责任协同范式。  相似文献   

16.
“2008第二届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日前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媒介批评研究中心共同主办。论坛以“媒介批评与传媒发展”为主题,就媒介批评的价值与意义、媒介批评的现状与态势、媒介批评的学科建构、媒介批评的话语实践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学科起源来看,媒介话语研究仍然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媒介话语研究兼顾话语分析与媒体研究两个传统,涉及语言学、传播学等多个学科.从媒介话语的发展脉络来看,它与临近学科或是研究范式的融合越来越明显,其研究方法也呈多样化的趋势.在当今宏观的社会实践中,这种由符号或是意义流转所产生的不同价值和身份的表述构成了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相互争夺的对象,作为意义栖息最重要载体的媒介话语也因此变成了各种利益争斗的战场.以上两种路径形成了媒介话语研究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8.
2016年11月9日,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战胜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而此前,美国主流媒体一直靠向希拉里一边、抨击特朗普.有资深媒体人士分析认为,特朗普获胜体现了大众对于媒介主导话语的抵抗与颠覆.人们在听够了媒介精英人士的鼓噪之后,情愿依靠自己的判断做出选择.如何看待西方“媒介精英主义”之下的大众抵抗?20世纪70年代,英国传播学大师斯图亚特·霍尔就曾预言:“媒介主导话语不是决定性话语,受众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立场,大众可能发生对于媒介话语的抵抗和消解.”重温霍尔关于媒介意识形态功能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西方媒介精英主义的衰落.  相似文献   

19.
谢欣 《东南传播》2023,(1):56-58
本文以意动叙述为理论视角,对2018年以来《人民日报》中奋斗型“幸福”话语的媒介动员方式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作为一种意动叙述,奋斗型的媒介“幸福”话语首先在自身新闻属性的指引下,通过对经验事实的报道为广大读者构筑了有关幸福的美好愿景,并激励他们为之努力奋斗;其次,该话语还通过真诚对话与主体唤询等方式分别对普通群众和党政干部群体实施了不同的意动性建构策略。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政治话语运作的现实性与延续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媒介动员中进行价值引导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20.
宫正 《出版广角》2015,(7):90-91
在以渊源学、影响学、媒介学为代表的纵向传播被美国“平行研究”打破之后,尤其是受新媒体平行话语的解构与影响,电视主持人媒介的主流文化话语体系散落为平行话语的“国民意识形态”沟通与交流。电视人,尤其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引导、把握平行传播的话语环境,在民生类节目中把握与幸福文明生活品质,建设世界文化对话的主旋律。同时,要融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等“人民本位”与民生主体思想文化体系,承续传统文化的仁爱、民本观,更好地提升民生节目的文化内涵,在“平行传播”主旋律构建的文化转型中,更好地重塑自我的主体内涵与文化内涵,更好地服务于时代与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