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我们确定了数学实践活动的三个途径:一是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二是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三是要结合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围绕这三个方面,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 一、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活动 我们依据大纲精神,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各年级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实践活动。例如:一年级在刚刚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后,教师根据其年龄小、社会性活动不能太复杂的特点,设计了“我的生活与数字”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其实践基础又是什么,等等。对这些问题,人们首先必须弄清楚,只有这样,才可能对之有正确的认识和积极主动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性、实践性、生活性、整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融合性、操作性、探索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借助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展开设计和组织。整合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优化活动管理、传授活动学法、延伸活动实践,能够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更多机会,以便达到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操作力、内化力的目标。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形式,为学生顺利进入实践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评价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是实践活动的一个过程。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他们进一步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与动力,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评价至今仍困扰着教师。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实践的学习,活动本身和结果并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而是真正关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从而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要求。在具体评价过程中,笔者以“评能手”的方式进行实践与研究,使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实践能力是将主观思想借助一定手段转化为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学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体验,探究与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树立实践意识,激发实践兴趣,养成实践习惯,形成实践能力,这类实践活动,主要有知识应用类实践活动,问题探究类实践活动,展示自我实践活动和社会实验活动。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校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曾令辉广西师范学院高校学生科研实践活动,近年来已悄然兴起。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活跃了高校学生学术气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活动。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加强引导,建立机制,将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持久、深入...  相似文献   

7.
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实践中依然存在理论不足、实践不足、创新不足等科学问题。从劳动教育的视角探索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实施路径:以“做中学”为价值取向,加强理论研究;以“项目+”为育人方向,打通实践壁垒;以“跨学科”为育人导向,创新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树德、增智、育心。这样能有效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在乡村小学校本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试论实践的规范性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直接现实性等品格,作为人们自觉能动地在一定规范的制约和制导下展开的现实的感性的具体活动,实践还具有规范性品格。实践的规范性意味着,实践活动是实践主体的自我规范、自觉、自创(价)、自决、自控、自组织、自主、自由活动。实践的规范性是实践主体实践活动的根本特性、内在需要和本质要求。认识到实践的规范性品格,对于实现社会秩序的规范化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它折射出时代的精神,集中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其自身的概念内涵并倡导着独特的课程理念,它既是新课程的热点,也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本文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概念内涵和课程理念上进行一些阐述,以帮助一线教师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是什么,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实施等问题。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  相似文献   

10.
潘新盟 《辅导员》2010,(12):54-54
语文实践活动如一渠清水、活水激活了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学增添了一抹绚丽的亮色。广大语文教师充分发掘语文实践资源,探索实践活动的策略、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对语文实践活动的认识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无法真正发挥语文实践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