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冒石宏 《小学生》2009,(12):10-11
有照为证 时间随着爬在墙上的暖阳一寸一寸地走过,快下班了,我整理好桌上的一切,坐等着下课铃的响起。无聊之际.我随手翻起邻桌的几本作文本,竟看到了这几个片断——(见图1、图2、图3)  相似文献   

2.
冒石宏 《小学生》2009,(1):12-13
冬日的暖阳透过窗户栅栏,静悄悄地洒在地上,像一地醉人的碎金。坐在办公桌前,打开学生们刚写的《憧憬春天》,我在孩子们活泼跳跃的文字间寻找着、感受着即将而至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冒石宏 《小学生》2009,(7):12-13
有照为证 七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已是大雨倾盆。触摸着屋檐下连成线落下的雨珠,连续十多天由高温积压下来的烦闷一扫而光。翻开同学们的《夏日的记忆》,我在文字中寻找着、感受着孩子们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戊”字音wù(务),四声,是天干的第5位,古汉语有“戊夜”一词,即指天亮前的五更时分。天干的10个字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音guǐ,鬼)。时至今日,人们还常将其用来表顺序数。另外,商王为祭奠其亡母戊氏而铸造青铜器叫“司母戊”。“戌  相似文献   

5.
冒石宏 《小学生》2010,(8):38-39
有照为证 “严肃”“严格”“严明”这三个词语都是由“严”宇组成的,彼此的意思很相近。有许多同学都由于难以正确区分,而将它们混淆使用,闹出了不少笑话。不信,见图1、图2、图3。  相似文献   

6.
“再”“重”“复”都可作副词,都有“重复、再次”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但又有细微差别,各有一些固定搭配,因此有必要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7.
“巳”“已”“己”是三个常用字,同学们在运用中常犯错,主要原因是对这几个字的音、形、义混淆不清,教学中不妨这样来区别:  相似文献   

8.
冒石宏 《小学生》2009,(11):12-13
十一月的校园是热闹的,读书节刚刚驶离,舞台剧又来了。在津津有味地看完了表演之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回到了教室,在乐滋滋回味的同时,纷纷拿起笔把这次的观后感记录下来。晚上,在两个多小时里,我随着孩子们欢快、跳跃的文字,再次回忆了这段快乐的日子。不过,在欣赏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见图1、图2)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中的“侪”、“辈”、“属”、“曹”、“等”是用来表示复数的,但不能把它们看做代词的复数形式。这几个字虽然具有相同、相近的词汇意义,但还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特别是在用法上。  相似文献   

10.
顾佳琦 《新读写》2009,(10):42-42
我不是教育专家,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作为一个对自己有要求、有追求、将来想要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来说,文、理一个也不能少。具有科学素养、拥有人文情怀、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这应该是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亘古不变。  相似文献   

11.
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和学产生和谐共振,是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和最佳境界。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让学生站在“前台”尽情地自主学习与自我展示。教学过程呈现非线性发展态势,课堂的即时生成多起来;教师也按照课标的“评价建议”,煞费苦心地捕捉时机,对学生的表现尽量给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课堂热闹了,学生活跃了,可从课后作业和阶段性检测的反馈结果看,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少的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困惑不解。究其原因,是课堂上学生学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有余,而教师教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足,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缺失。教师忽略了一些基本事实: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思维水平低下、意志品质不高,此时更需要教师强有力的组织和引领;再者,越是即时生成、活跃灵动的课堂,越需要教师强有力的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课铃声,我像往日一样步入教室。咦,教室里怎么乱哄哄的?看着我由晴转阴的脸,学生渐渐安静下来?我迈上讲台,正准备喊“上课”,“哥哥,我们出去玩!”一个稚嫩的声音冒了出来,学生们也随即哄堂大笑起来.这是谁啊?我寻声望去,只见刘峰同学的座位上竟然坐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他身上、脸上沾满了污迹,双手紧紧拽着半蹲在他旁边的哥哥,  相似文献   

13.
所谓的数形结合,往往考虑的是数与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形”中觅“数”、“数”上构“形”当中,通过相互转化,能够有效的解决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函数、向量、集合等等.  相似文献   

14.
“■”、“皙”、“■”形体近似,在文献使用上有混淆现象。从训诂角度来讲,“■”与“哲”是同源字,“皙”与“■”是异体字中的广义分形字;从汉字构形的角度来分析,这三个字有一个相同的构件“斤”,有相同的构件数目、结构方式、层级数目等,结构上确实极为近似。但是它们各自的不同构件决定这三个字具有不同的造字意图,所以,它们只可能是三个不同的字,而不可能互相合并。  相似文献   

15.
郭蕊  王晓光 《语文知识》2006,(10):23-23
在古代汉语中,“惟”‘唯”都可以用作副词、连词、助词,有时还可以通用。但又有所不同。下面试从本义,作副词、连词、助词等方面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6.
物理图象能直观、形象地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表示相关的物理内容,描述清晰的物理过程,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而纵观05年高考试题(见表1)有关图象题目比重增加,要求相应解决能力有所提高,可以预见此类题目必为今后高考热点,所以学会处理图象问题尤为重要,笔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两章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其应用可谓是重点、难点内容,绝大部分学生的体会是学到此处难度陡然增加,忽地感觉什么也不会了,都说到此才算真正体会到物理之难学.其实该部分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中典型的应用,这一方向性必须让学生从牛顿运动定律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很自然地过渡到曲线运动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上的连续性,否则学生的感觉是牛顿运动定律只应用于直线运动中,到了曲线运动又出现了独立的稀奇古怪(如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等)的理论体系,感觉就是难!  相似文献   

18.
“的”、“地”、“得”本来是三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可自从看了电视剧《水浒传》后,他们就争吵起来了。“的”说:“梁山108位好汉都排了座次,咱们也排排,我的使用次数最多,比如说吧,鲜红的衣服,高大的楼房,美丽的花园,漂亮的小姑娘,可爱的祖国,伟大的母亲,红的太阳,绿的山,白的云……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说也说不完,我是老大。”“地”紧接着说:“我的使用次数也不少,像高兴地说,蹦蹦跳跳地跑,大声地喊,轻轻地吹,温柔地抚摸,快乐地歌唱,等等,我老大。”“得”毫不让步,争着说:“人们说话很少有离得开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引入“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神州学人》2002,(4):7-7
朱钅容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侨联界的王钦敏、李欲日希、谢文霖、吴承业、周秉德委员在《关于吸引和使用留学人员措施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吸引人才千万不要片面地追求数量,而要分清留学人员中人才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吸引和使用措施。那些在国外工作多年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最急需引进的。引进回国后,应为他们创造真正的“来去自由”条件。他们认为,应支持刚毕业的留学人员在国外工作,以便他们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