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一、在教学和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意识1.建构有效的主题活动,了解个体自我与客体小班幼儿入园阶段是幼儿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环境的关键期。幼儿入园前在家中倍受呵护和关爱,多数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比较模糊。  相似文献   

2.
胡萍 《山东教育》2002,(15):28-29
“大带小”是我园一直坚持的一项特色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责任感,发展幼儿间的交往能力,让小班幼儿体会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激发他们热爱幼儿园、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随着现代化教育目标的提出,我国“大带小”活动的形式、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具体做法是:一、入园之初“大带小”新生入园之初,十分依恋父母,他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周围环境及同伴的影响,我们在幼儿入园之初实行“大带小”活动,目的就是减轻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此阶段的“大带小”活动,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  相似文献   

3.
曹金彩 《学周刊C版》2010,(10):139-140
该实验是针对小班幼儿在入园时出现的入园不适应问题而开展的教育.根据小班幼儿入园的心理需求和特点.设计了以习惯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入因教育课程》。对2008年邢台市第四幼儿园两个小班(各30名幼儿)进行实验.采用“幼儿入园适应问卷”作为量表.对实验班幼儿开展《入园教育课程》.将实验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实施入园教育课程可有效提高幼儿入园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会出现焦虑现象,缓解或消除小班幼儿入园焦虑是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为此,幼儿园、教师和家庭三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入园适应不仅可以帮助小班幼儿获得更好的在园体验,而且会影响小班幼儿心理与行为的长远发展。本研究从活动适应、人际关系适应、角色适应3个方面调查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结果发现小班幼儿能够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但会受到教师活动组织水平、环境丰富性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能够较快地适应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但会受到教师的情感支持和同伴支持水平的影响;能够较快地适应新角色,但会受到教师、同伴和家长角色期望的影响。为提升小班幼儿的入园适应水平,幼儿园应为小班幼儿构建和谐多元的人际关系,提供丰富适宜的活动,并开展多样化的入园适应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幼儿不仅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还要应对生活方式的变化。每年小班新生入园,“如厕”都是教师热议的问题,因为幼儿如厕状况百出,有的幼儿会一直憋着不去大小便,有的会要求回家大小便,有的还不太会蹲厕,有的姿势不正确导致衣裤被尿湿,还有的直接在便池外大小便……幼儿如厕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和能力,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为此,笔者展开了相关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7.
梁润红 《广西教育》2022,(10):42-44
本文基于新入园小班幼儿出现分离焦虑的典型案例分析,指出小班幼儿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提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创设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环境;家长为幼儿做好入园准备,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开展家园合作。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41):163-164
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小班幼儿,让幼儿更快地融入幼儿园环境是教师的职责。一日生活皆课程,合理组织、科学安排组织一日生活,将各个领域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而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在一日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是教师值得开发的资源,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目的,有效地让小班幼儿尽早适应幼儿园环境。文章结合小班课程《我上幼儿园》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及艺术表征等。  相似文献   

9.
李鑫 《教师》2014,(18):16-16
孩子进入幼儿园,是从家庭生活迈入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会出现诸多不适应。在幼儿入园适应过程中,我们以了解幼儿特点为基础,满足幼儿的需要为导向,创设有利的环境,巧妙灵活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本文从几个方面切入,阐述了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辛兴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教师在指导小班幼儿入园时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0.
小班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的过程是幼儿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初入园时,幼儿以为再也见不到父母,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不少幼儿会产生入园焦虑、恐惧、不安全感。消除幼儿的入园焦虑,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幼儿本身、家长、教师、幼儿园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入园适应,即未上过幼儿园的幼儿从家庭环境转移至幼儿园环境,通过自我调节,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形成新的人际交往需求,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集体生活的规则规范等。对于幼儿而言,这是一种发展性危机,且普遍存在于我国幼儿园中。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入园适应不仅成为幼儿教师与家长共同关注的难题,也成为越来越多实践者与理论工  相似文献   

12.
每一位小班幼儿都经历入园适应阶段,他们从相对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环境到有一定规则的集体环境中,入园适应成为幼儿的“第二断奶期”,幼儿极易产生不确定感和不可控制感,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焦虑情绪。每一位小班班主任都要面临解决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挑战,作为小班班主任,我深刻体验到: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3.
大部分幼儿刚进幼儿园时 ,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等发生较大改变 ,从而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的症状 :焦急、不安、爱哭、恐惧、情绪波动大。因此 ,为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 ,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保证小班正常教育的尽快开展 ,教师在小班第一阶段集中开展“入园教育” ,便显得十分重要。1.丰富幼儿关于幼儿园的感性经验 ,从心理上做好入园准备。做好入园准备 ,一方面要求教师熟悉儿童 ,教师要详细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 ,性格 ,起居习惯 ;家庭对儿童的教养情况 ,父母的工作情况和接送孩子的时间 ;儿童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幼儿大部分年满3周岁就可以进入幼儿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前教育,小班幼儿入园教育问题是个重要问题,妥善处理好幼儿入园出现的分离焦虑,尽快帮助幼儿渡过分离焦虑期,不仅能使小班迅速建立正常秩序,开展教育活动,而且使幼儿生理和心理各方面能在从家庭过渡到新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下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幼儿从家庭环境中来到幼儿园生活,面对环境的巨大改变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的表现。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不但是幼儿面对新的环境,家长也要面对一种心理环境的转变。我们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入手,也是连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个开端。  相似文献   

16.
为了帮助小班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迅速度过午睡关,我们在幼儿入园前进行了调查访谈,了解每个幼儿在家的午睡特点;入园后,我们通过观察、记录,掌握每个幼儿的午睡情况。最后,我们总结了三条行之有效的、让新生愉快午睡的措施。一、创设优美的午睡环境①小班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布、棉花、泡沫、旧挂历等材料,在午睡室墙上布置“夜晚的天空”“小动物在睡觉”等画面,为新生创设一个既优美又宁静的午睡环境。②保教老师每天坚持在幼儿睡前一小时打开门窗,交换室内外空气,使午睡室空气清新。③教师和幼儿进入午睡室时一起学小猫轻轻走路,约定不…  相似文献   

17.
金秋九月,是小班幼儿入园的日子。可是小班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不适应也是让老师颇为头痛的事,怎样才能尽快让孩子高高兴兴地走进幼儿园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幼儿产生不适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的9月有些燥热。面对哭成一片的新人园幼儿,家长又心痛又焦急,顾盼流连;年轻的教师也常常陷入困惑之中,一筹莫展。为什么幼儿的入园反应如此强烈?怎样减轻幼儿入园的“阵痛”,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孩子在人园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障碍,哭闹和逃避是幼儿入园初期最普遍、最典型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比较一下幼儿的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体验一下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的不同境遇,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幼儿入园适应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9.
家长会是增进家园合作的重要途径。在小班的家长工作中,我园尤为重视发挥家长会的特殊作用,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和家长的思想状态,定期组织各种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主题家长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入园前家长学习会幼儿入园前,家长一般对幼儿园及幼儿园工作了解甚少,对引导幼儿顺利入园的方法、措施也知之不多,为此,我园每年8月下旬都要组织新幼儿家长召开一次“入园前家长学习会”,主要内容有:1.组织家长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环境、幼儿所在班级等。2.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园史、发展状况、办园宗旨、发展规划、幼…  相似文献   

20.
荆学洁 《山东教育》2012,(27):12-14
几年来,我们一直从事托班的保教工作,在不断地学习领会和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工作规律。有的孩子从家庭直接进入小班,而有的不满3岁的孩子则是先入托班。托班阶段不只是孩子由家庭生活进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过渡期,而且孩子比直接上小班的年龄更小,这就意味着做好入园适应工作更加艰辛和重要。刚入托班的孩子由熟悉的家庭环境进入幼儿园环境,总会哭着、喊着、拽着家长衣服不上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