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政策的出台优化了教育生态环境,突出了作业与课外辅导的学习服务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与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聚焦“双减”政策要求,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优化设计已刻不容缓。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结合教育政策,设计分层作业,关注学生学情;设计趣味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控作业总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化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积极开展评价,提升作业价值,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雅静  赵丹 《福建教育》2023,(17):48-50
作业是链接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桥梁,也是提升教学评价质量的重要支点。随着“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作业减量提质的关注及《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学科作业研究成为热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业设计与管理需要体现学科独特的育人性、思想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3.
戴霞 《广西教育》2024,(4):100-102
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品质课堂,必须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结合议题式教学,教师可以设计“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有宽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重构单元作业为“减负提质”提供了新思路。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重构,着眼“双减”政策的落实,立足学生实际,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旨在满足“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的新要求。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为例,探索从整体对单元作业进行有效重构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减负”需要优化作业设计,“提质”则需要在完成优质作业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这与深度学习理念高度契合。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教学),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明确作业设计目标,规划作业设计类型,运用学科知识内容,开展作业学习评价,旨在提高学生迁移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作业在复习巩固、提升素养、过程评价、激发兴趣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微分享"作业是学生生活实践活动的记录与展示,是学生道德认知、感悟的心路历程,是学生磨练意志、提升素养的自我教育过程.小学道德与法治"微分享"作业的设计应优化设计,丰富作业内容;多元评价,保护作业兴趣;正面引导,引领作业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7.
"微分享"作业是学生生活实践活动的记录与展示,是学生道德认知、感悟的心路历程,是学生磨练意志、提升素养的自我教育过程.小学道德与法治"微分享"作业的设计应优化设计,丰富作业内容;多元评价,保护作业兴趣;正面引导,引领作业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8.
汪晓勇 《福建教育》2023,(17):51-53
有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应以学为中心,立足于“输出端”,从确定预期作业结果开始进行“逆向设计”,通过“目标—评价—情境”这一设计流程让作业真正成为一种创造性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9.
结合“双减”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的设计应重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合理比重,采取丰富作业类型、做好内容规划、落实分层设计等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杨文銮 《家长》2024,(9):112-114
<正>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显得尤为关键。作业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本文探讨“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所谓“双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指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作业的设计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基于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以及所教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好作业设计优化工作。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关注课堂变革的同时,也要关注作业的创新和优化。作业内容选择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场所拓展化,利用和开发好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评价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强化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骆泽琴 《考试周刊》2024,(3):143-146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的优化设计不仅是政府改革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力支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现有的作业设计也存在数量过多、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传统的作业模式可能存在填鸭式教育和机械性的作业布置,与“双减”政策的初衷相悖。因此,如何合理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既满足教育要求,又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了在“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设计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以促进学生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双减”背景下如何实现作业改革的与时俱进、信息化技术赋能成为诸多一线教育学者重点研究的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现作业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AI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作业改革进程的持续前行。基于此,在分析了“双减”下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优化中的应用价值后,探寻“双减”下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优化中的有效策略,旨在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进人才培育模式的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性变革教育的作用,为推进“双减”的高效落地提出智慧解决方案,着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岳磊 《宁夏教育》2022,(12):50-51
作业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检验学生学习的学习情况。创新道德与法治作业形式、提升作业设计水平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教师都要认真思考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归根结底是引导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实践性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和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把握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要点;要以课程目标为旨归,实现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性作业设计转向。本文以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罗嫣才  倪颖 《福建教育》2023,(21):34-38
作业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最后一公里”。区域层面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教研,可基于经验学习圈理论,体系架构“四阶三段两交互”螺旋动态模式,系统思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建构与作业重构的“双构”关系。由此,通过教研赋能,为教师提供作业设计专业支持,持续优化作业设计实践,进而用作业改革撬动育人方式变革与学科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2021年国务院颁布“双减”政策,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新课标颁布,结合“双减”政策和新课标的新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认真解读政策和课标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以作业设计为研究落脚点,探索通过作业设计落实“双减”政策,实现新课标的课程要求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邓意环 《天津教育》2023,(27):32-34
<正>“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有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保证作业总量的合理,还要提升作业质量。为了落实“双减”政策,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组对作业进行了相应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面作业,二是实践类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书面作业时要注重趣味性、多样性和个性化;为了提升实践类作业质量,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设置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实践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实践育人的要求。作为课程实施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作业落实实践育人目标值得深思。海陵中学以“经历作业”为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推动作业改革实践,为“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减负、提质、增效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