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似文献   

2.
理坑     
《新高考》2009,(2)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水口,……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整,屋舍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简直就是今日婺源沱川理坑村的写照。  相似文献   

3.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似文献   

4.
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有位武陵渔人,偶尔在野溪边遇到大片盛开的桃花源林子。打渔人荡舟前行,想探寻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相似文献   

6.
从外面来到黄姚古镇.一路上的感觉就像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写的那样: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似文献   

7.
[中考原题]【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似文献   

8.
豁然开朗与恍然大悟是近义成语。本文想将这两个成语作个比较分析。一、产生历史: 豁然开朗:最早见于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该成语自晋始,就定型。恍然大语:见于北宋·李昉等编辑的《太平广记·一七二·裴休》引《唐阙史》:“裴公恍然而悟,命击碎,然后举爵尽饮而罢。”变式有:恍然而悟(唐) 豁然大悟(宋) 恍然大语(明) 二、语义: 豁然开朗: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就其本义来说应该是:形容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后人除用它的本义外,也引申为:①比喻突然明白了某种道理。②形容情况、表情等一下子转为明朗或心胸突然转为开阔。豁,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遇仙小说中,有一个独特的种类叫“洞穴遇仙”。洞穴遇仙小说又有一个固定模式,即:入穴初极窄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宛非人世。这种固定模式中有一点值得格外注意.即:入穴者并非入穴就到达仙境.而是经过一段少则数十步,多则数十里的路程才到达仙境,本文称这段路程为“仙境的通道”。仙境通道的  相似文献   

10.
周庆伦 《教师博览》2023,(14):10-12
<正>2019年我大学毕业回到了沈阳老家,几经周折后,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至今已三年多。完整地带过了一届高中生,又从高三下至高一,开始了新一轮的授业与解惑,当然也立志传道。人无弃人,物无弃物。三年多时间不短不长,亦有些感悟和思考,如同《桃花源记》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1.
学习古文 ,要重视熟读、背诵、理解基本内容 ,欣赏语言的精美 ,体会文意的精深 ,学习结构的精巧 ,真正读出古文的精彩处。怎样才能读出古文的精彩处呢 ?笔者认为 ,阅读古文应分为四个步骤——初读、再读、三读、四读 ,由生而熟 ,由浅入深。初读 :读准——读准字音 ,读准句读。初读要求读准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准是前提 ,有了字音的准确和句读的准确 ,才能体现古文的音律美。如 :要读出《桃花源记》中的“便舍船 ,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豁然开朗”的活泼、轻快、流畅 ;读出《陋室铭》中的“…  相似文献   

12.
桃花源记     
S版、H版和新教材--我们"一个也不能少"。既"厚此"又"厚彼"。下面的练习,就是为使用新教材的同学们准备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革新,正处在有所发现、有所开拓的阶段;正处在如同陶渊明笔下的渔人发现桃花源之前,先发现了那个有光的山间小洞口,只要穿洞复行数十步,便可见到豁然开朗的桃花源了。目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搞一讲到底的满堂灌了。然而,还远  相似文献   

14.
备课资料库     
资料一: 《桃花源记》的五次悬念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和再寻桃花源的全过程,写得若有其事而又离奇神秘,曲折回环,引人入胜。文中设有五次悬念,五次曲折。   一悬:“忘路之远近” (怎么办 ?)一折:“忽逢桃花林” (一喜 )  二悬:“复前行,欲穷其林” (会怎么样 ?)二折:“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一疑 )  三悬:“初极狭,才通人” (怎么办 ?)三折:“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一惊 )  四悬:“不足为外人道也” (会怎样 ?)四折:“诣太守,…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先生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大作《桃花源记》蕴含的哲理,会广泛应用于发明和发现,应用于学习和教学,特别是应用于学习数学思维和教授数学思维方法。说的是,渔翁沿溪行,忽逢桃花杯,欣赏忘撒网,林尽水源山,突见一小洞,仿佛若有光,似有新天地,弃船往里钻,勇行数十步,果豁然开朗,世外伯乐图,展现在眼前!概言之,见微而知著,导致新发现!学数学既要有那位渔夫的勇气,准备着失败,又要有见微知著的本领,也就是“神经过敏”。既勇于探索,又善于探索。生活中神经过敏不好,思想包袱将使你活得太累,可是在科学研究中没有“…  相似文献   

16.
<正>【技法指导】我们的课文《桃花源记》一文借虚构的情节,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分析此文,不难发现,全文是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从“缘溪行”“逢桃林”,到“得一山”“从口入”,再到“复行数十步”,景随人移,一步一景,把溪水、桃林,以及桃源中土地、房屋、美池、桑竹等景色,逐一呈现在读者面前,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7.
﹃不能﹄注释辨正四川\杨猛《劝学》中有这样一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不能十步”,教参译作“不能(有)十步(远)”,有的参考书译作“不能(超过)十步”。这两种译法都将“能”字当作能愿动词看待,由于能愿动词后面常常跟动词(本课中...  相似文献   

18.
(一》月成写 1、忽如一夜春风来, 2,衡阳雁去无留意。3、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4,各领《风》《骚》数百年。‘飞‘了、、.矛、、.r‘、.矛(.二) 8、青树翠蔓,,_予独爱一,_表现桃花源中环境宁静、优美的句子是哪几句?解释句中加点词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退而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舟尾长约八分有奇陶后鲜有闻O曰01几‘勺d 月tt曰..月门.摺.《三)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 吱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主壑鱼直二工空二上基三则忧其君,是进办比,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们即其必曰:说天下之忧而岭…  相似文献   

19.
“入日”辨     
《夸父逐日》中的夸父究竟追上太阳没有?这个问题大有弄清之必要。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对“入日”一句的理解上。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这样解释的:“入日,太阳入于地平线下。”吉林师大编的《先秦文学作品选》也持此种看法,解释为:“入日——日入,意是太阳落山。”如果这样来解释,那当然就是“夸父终于没有追上太阳而牺牲了”(哈师专《中国文学史》)。我认为“入日”应解释为:“进入太阳里边,意思是追上了太阳。从下面四个方面来论证。  相似文献   

20.
荀子《劝学》中有一段话:“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如果直译则为:“千里马一跳,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跑十天,成功在于奔跑不停。”这里的确有些生硬。于是,清人王先谦考证“驽马十驾”句下尚应有“则亦及之”一句。这样,语意似乎畅通了,“劣马跑十天也能行千里,所以成功在于奔跑不停。”但是,一补上去,问题也跟着来了。首先,“则亦及之”的“之”指代不明。是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