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唯美主义的作品展现着艺术家深深的绝望:艺术的精神内涵逐渐消隐,形式之美即是一切,然而感性的绚丽之下是存在的虚无。小说告诉我们,在这个新的时代里艺术将无从读解,美将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部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我们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课程。翻开中学语文课本,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篇章,有的清新含蓄,有的灵性飞扬,有的明理言志,有的借景抒情……既有知识之美,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4.
美,蕴藏在语文中。语文之美就像一首古典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的乐曲,给人一种绝妙的美的享受。我们透过语文,去体会汉字的结构之美,去领略历史的沧桑之美,去感受祖国山川的壮丽之美,去探索高新科技的神秘之美……  相似文献   

5.
当代著名诗人麦芒的新诗,反映艺术真实的社会生活,可信度高;发掘在真的基础上的善,教化作用大;展现色彩斑斓的诗之美,艺术感染力强。真、善、美有机统一,在真的基础上体现了善,在真与善的基础上又展现了诗之美,而诗之美的展现则让真与善的反映达到了理想的高度。唯其如此,麦芒的新诗特色鲜明,艺术价值大,在中国当代诗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多模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运用光线与色彩、画面与景别,描绘出一幅幅可视可感的图像;通过对白以及对各种声音的细腻描写,为读者带来丰富的听觉享受;利用绘画手段与意象构建、情景设置充分触发读者的思维和联想——以视觉、听觉、意识等多种模态手段,传达出其丰富的多模态艺术之美。借助多模态话语分析对多模态表达艺术进行尝试性的展现,能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展现中国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舞蹈艺术的美,以不是单一的身体动作之美,而是已经升华为一种综合的艺术美,在各种艺术手段的烘托下,将舞蹈之美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带给观众以视觉、听觉、感觉多重享受。舞蹈有着非常显著的直观性特点,舞蹈将美的内在激情通过具体法舞蹈动作展现出来。本文主要是从现代社会文化影响下舞蹈艺术的基本情况着手,进而讨论了现代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周国林 《考试周刊》2013,(26):33-34
<正>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乃真、善、美之物须以美去教化于人"(李苦禅语,我国现代国画家)。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综合艺术”,语文教学艺术有一种朦胧美,教师应刻意去创造这种艺术,让学生去感受语文的蕴藉之美,品赏语文的探求之味,享受语文的发现之乐。  相似文献   

10.
韩崇祥 《师道》2005,(7):21-21
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灵将得到净化,情感将得以升华,他们会用充满童真的心去感悟美,用充满童趣的眼去观察美,用充满童稚的手去创造美。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极力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通过语言的渲染,情景的设置和榜样的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孩子了解艺术、贴近艺术、拥抱艺术,让艺术美化我们的生活,让艺术装点我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英语单词的教学目的要展现英语单词的寓意美、形态美和语音美等 ,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验英语单词的形、神、韵之美 ,从而使他们产生审美的冲动和与之相识和相交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对话教学建立起学生——文本——教师这一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体现了现代课堂基本特征和内涵——民主、平等、互动、交流。完美的对话教学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给人带来美的感悟,美的享受。它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美、智慧之美、理性之美、人性之美。唤起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使他们带着自信、带着理想、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去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化美为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在诗歌当中,通过运用拟人、比喻、捕捉事物动态的瞬间、展示自然景物的发展变化以及锤炼动词等方法,可以"化美为媚",展现事物的动态之美,增强诗歌的艺术性,从而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相似文献   

14.
废名的“乡土田园小说”,以带有田园牧歌情调、强烈抒情色彩和诗化倾向,营构了一个个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展现了优美恬静的乡土之美、质朴敦厚的人性之美、温婉美丽的女性之美、佛道禅思的宗教之美。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高中语文有一篇来自西部作家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该文通过描写西部三次落日之美,来展现西地平线上的风景美和历史人文之美。很多人读过本文之后都会认为这种美是一种雄壮之美。的确,"壮"是本文"世间有大美"的主旋律,但我们也不可忽视这种"壮"周  相似文献   

16.
柯丽珍 《成才之路》2010,(19):34-35
诗歌,是美的化身,读诗是一种精神享受,因为诗歌不仅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富有节奏,而且总是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意境。诗歌通过美读,抒发情感,进入意境,体验节奏的舒畅,人性的喜怒哀乐、丰富多彩之情境。从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通过美读来展现诗歌的情景、意境与内涵。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传统文化承载着厚重感和神秘感,干瘪的说教是不能让学生感受文化的厚重魅力所在的,如器物之美、诗歌之美,艺术之美、服饰之美、文字之美、绘画之美、科技之美、外来文化之美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沁润到学生心灵里去的,幸运的是,统编教科书的编写体例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契机。笔者试以统编教科书“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课为例,从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三“新”入手,突破文化课教学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人生应该富于美感。对万千事物之美的感受与欣赏给我们带来情感的愉悦、精神的共鸣、心灵的滋养。本期特别策划“美的感动”专题,让我们跟随几位老师、研究生与美相遇的旅程,循着他们独特的艺术体验和感悟,一起去看、去听、去体验,共同感受美与心灵的碰撞。  相似文献   

19.
装饰艺术作为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是观察、体会、创造自然界和生活中广泛蕴含的一种展现美的方式。居住环境设计同样也是展现形式美的设计艺术。从装饰艺术视角创造并满足人们展现美的需要,将审美理想相一致的形态美,通过居住环境设计的表现赋予人们以精神上美的感受和审美的愉悦。装饰艺术是一种由装饰意识和装饰行为所构成的装饰品格,它可以存在于任何艺术形式之中,特别是与居住环境设计有着紧密的关联。从装饰艺术视觉领域看居住环境设计,好的装饰艺术设计作品融入到居住环境设计中,是对居住环境设计使命的提升,也是体现装饰艺术在居住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感受美好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万紫千红是一种美,落叶满天亦是一种美;圆圆满满是一种美,残缺的未必就不美;悬泉瀑布是一种美,淙淙小溪犹有清新亮丽之美;古木沧桑是一种美,幼苗新绿也是一种美……只要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那么,生活便充满了幸福与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