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潘正明 《语文天地》2012,(10):35-36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相应的,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育要扩展到整个生活领域,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旧传统,就能"随手抓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展开的教育能使受教育者终身受益。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是相当的明确。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理论研究中,大力提倡人人树立"与生活想沟通的写作观",并指出作文与生活相沟通的有效途径,"每天的生活不同,就能使每天的文字不同"。陶行知的这些主张体现了习作教学与生活相沟通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写实是小学作文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可见,新课标也将写作与生活教育合二为一,很好地体现了陶行知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是动态的。因生活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展开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是相当的明确。第一次看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话。不禁自己嘀咕:“学校不成了多余的吗?”随着自己工作经历的增长,一点一点工作体验的积累。我越来越明白陶行知老先生这位伟大教育家箴言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黄嫄 《生活教育》2011,(24):34-35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基石,在他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博大无比,而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又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终身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数学看作是认知的本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基石。1934年,陶行知在《普及教育》第一篇中解释了"什么是生活教育",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教育,不是"教育生活化"。他认为"教育生活化",是将鸟关在笼子里,还要告诉鸟"鸟笼是鸟世界,而对于真正的鸟世界的树林反而一概抹煞,不加承认"。  相似文献   

7.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写作教学一直是困扰教育者的一个教学难题,而在作文教学中应用生活教育理论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把握情感、理清思路,从而使学生愿意写作、善于写作。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浅析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孙铭勋跟随陶行知从事生活教育运动屡试屡验、屡屡创造而又屡遭厄运,长达三十四年。孙铭勋是中国幼稚园最早的男性园丁。最初他入晓庄学习,同时从事幼稚教育。后随陶行知创办山海工学团,又赴南宁,继续从事幼稚师范教育。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特别是幼稚教育理论,他的理论已经成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教育起源于生活,教学的起点应该是“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由此可见,教育的终点也是生活。那么,在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育,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也应该做到“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这样,作为教育中心的教学过程,应该也必须是生活。作教学就应该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广阔的自然。  相似文献   

10.
罗昭琼 《生活教育》2012,(23):61-6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命脉是"生活即教育"。所谓"生活即教育",其涵义有三:一是我们所过的生活及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便是我们的教育内容。二是生活与教育必须一致,否则就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三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甚至必须与生活打成一片。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上个世纪创立的,但它对当前的高中语文仍有重大意义,本文就试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推进高中作文教育生活化做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李维汉长期关注陶行知,最早对陶行知作全面深入的研究.他率先提出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思想,他的政治"也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深刻地揭示了陶行知教育思想从杜威主义--生活教育--新民主主义政治--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轨迹;辩证分析了生活教育理论的进步性及其存在的不足;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和根据地的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研究和学习陶行知的原则和方法.李维汉对陶行知的论述,成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评价陶行知的思想先导,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评价陶行知也有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最早提出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即生活。他的教育生活理念对我国的教育影响很大,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便是在他的影响下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原理是"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13.
"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语出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生活教育现代化》一节。陶行知是中国最早使用"现代化"词语的人之一。1925年他和他的同事在《Education The China 1924》中第一次使用"现代化"一词。同年十月,陶行知在《〈新教育评论〉创刊缘起》中涉及到现代生活与现代教育。他说,"这个国家如果是现代的国家,如果是现代世界的一个国家,那么他的教育,便不能不顺应着时代和世界的教育趋势,而随伴着竞进。"1931年1月晓庄学校举行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陶行知在会上首次提  相似文献   

14.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政治学背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陶行知的民主主义和教育救国思想的解读,关系到对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政治学背景的解读,是"陶行知与现代化"这一课题不能回避的问题.剖析陶行知民主思想的实质内涵,应从他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入手,而不应从改良主义、教育救国论的政治定性入手.陶行知是温和的国民性决定论者.他的民主观是以进步的、进化的发展观为基础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现代化方案的一部分,也是他的民主主义方法论的一部分.生活教育理论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上人"的"价值观"所造就的国民性不能适应民主生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应当"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  相似文献   

16.
我们永远景仰、怀念陶行知,因为陶行知是“永远”的。是什么让陶行知“永远”?是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是他倡导的真教育、活教育,是他推动的民主教育、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其内涵丰富而博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这恰好与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他明确提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把生活教育理论应用到  相似文献   

19.
孔丽娟 《考试周刊》2014,(40):121-122
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等许多主张,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他虽然同我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的创造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肺腑之言感化和教育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人民的幸福。其中,"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基石,是其思想的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  相似文献   

20.
微语     
正因为陶行知非常注重"生活教育",所以他的眼光总是往生活的根基上看,然后让自己的文字一如生活本身——顺生活之需要而自然挥洒,便有篇幅之短长;随生活之场合而开口动笔,便有文体之多变;依生活之脉络而观察、思考,便有材料之活水;据生活之俗尚而演说、作文,便有语言之本色。一言以蔽之,陶行知的文字,来自生活,是为他的"生活教育"服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