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王老师,最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您的40多万字的专著《作文智慧》。钱梦龙老师在序言中说:“智慧”二字确实搭准了作文教学的“脉搏”,符合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客观规律。他还说您这本书,“凡是关乎‘作文智慧’的话题,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都有所涉及,这对丰富学生的整体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获得作文大智慧,肯定是很有裨益的”。我想请您先谈谈您写这本书的缘由。王好的。没说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说说作文是什么。朱德熙老先生曾经说过:“写文章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知识。”写作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能力。作文是什么呢?难…  相似文献   

2.
领导检查作文,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如此种种,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句话没错,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  相似文献   

3.
赵宪宇给闵文的信闵文先生:您好近一个时期,我拜读了您的“下水”作文教学专著,也看到了您发表的几篇有关文章,并在去年还听了您的一节语文课和“下水”作文教学的专题讲座。您在“下水”作文的实践和研究方面已经卓有成效,确实可以称得上专家了。今天去信,主要是就“下水”作文的几个问题向您讨教,请不要推辞。“下水”作文,当然是指老师躬亲实践,和学生一起写文章。但教师作文也一定要使自己回到中学时代吗作为成年人的教师把自己的思维、情感、心态全盘移植到青少年时代,似乎是有些别扭,况且老师的过去和学生的现在肯定有许多…  相似文献   

4.
“老师,您帮我看看这篇作文写得好不好?”“老师,您看这个词用在这里合适不合适?”“老师.今天再上一节作文课吧。”……面对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课.学生们总是热情极高。这与以往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的现象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6.
小芳拿着张老师刚刚发下来的作文簿打开一看,老师写的批语是:“文章写得不具体。”小芳嘟噜着嘴不高兴地对张老师说:“这篇作文我写了五百多字,还说不具体!”张老师笑着说:“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字数多’不等于写得具体。请看下面这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7.
提起作文,许多老师和学生都会“望题兴叹”,这似乎成了老师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老师为作文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为作文无话可说而束手无策,提起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于是只好求助各种各样的作文书,学生作文抄袭成风。众所周知,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相似文献   

9.
错别字     
《小读者》2011,(10):18-18
老师在批改作文《我的老师》时,发现这么一段:“老师,您就像辛勤的园丁,送走了一庙又一庙学生.现在又在送我们这一庙……”原来该生将“届”字错写成了“庙”。老师批注:等送走你们这一“庙”,我就不当园丁,改当方丈了。  相似文献   

10.
学习的智慧     
一个学生诚惶诚恐地来请教他的老师:“老师,请问我要怎么样做.才能够学会您所有的智慧呢?”这个学生的老师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大师.他听到学生这样的问题,笑了笑之后反问学生说:“那么,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够学会我所有的智慧呢?”学生想了想,说:“我以为.最好老师能够一次教会我所有智慧的关键,让我能够完全了解老师您所了解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话题作文与作文教学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金德给黄玉峰的信黄老师:您好!从报刊与朋友处得知,您很重视对您的文科实验班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作文能力,并因此在高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向您表示祝贺的同时,更觉羡慕眼馋。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一直是我为之求索也为之烦恼的事。现在很流行“话题作文”,但我对“话题作文”存有疑惑,因此写信向您求教,不知您以为如何。话题作文已历时三年,在它出现之前,我们都在全力准备着材料作文。虽然材料作文考了好多次了,人们对它已耳熟能详,甚至认为材料作文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还是希望是材料作文,因为毕竟是生不…  相似文献   

12.
一提到写作,往往是老师感到头疼,学生感到厌烦。那么,教师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作文呢?笔者觉得:教方法、构思和技巧是必须的,但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想”字上下功夫。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必须“想清楚后写”。下面笔者从《我们的校园》作文教学谈起。  相似文献   

13.
作文训练一直被认为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从命题作文到话题作文,老师积极布置,学生只是消极应付。因此评改作文与写作训练成了师生痛苦的经历。其实,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这一目的,老师大可不必动辄进行800字的话题作文训练。不妨借助日常语文教学,就地取材,以教材为范例,以评讲为指导.由此引发学生创作的动机;并用课内10到20分钟时间进行课堂小作文训练。  相似文献   

14.
翻一翻近几年的中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阅卷老师总是偏好有创新有特色的文章。正因为这一点,考场作文如何力求一个“新”字,粘住老师的眼睛,拨动老师的心弦,至关重要。我们可从结构、语言几个方面努力,对考场作文进行创新“包装”。  相似文献   

15.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作文,就听到老师说“当堂写,当堂交”。六十年过去,中小学作文依旧强调“当堂写,当堂交”,甚至还有“当堂教,当堂写,当堂讲评”的公开课,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又是如何做到的,很难想象。中学的小作文给15分钟,要求学生写二三百字,大作文一节课40或45分钟,要求“不少于800字”,当堂写好,交给老师批改,仿佛从来如此,便成了规矩,不能动的。老师们有没有想过,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否保持这样的能力与习惯?如果没有,当年何以那样“从难从严”训练?为什么作文一定要“当堂写、当堂交”?  相似文献   

16.
常常听老师们讨论,说每次让学生写作文时,同学们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是:“又写作文……怎么写作文呀!写什么呀。”这让老师很头痛。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不得法,致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得先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怎样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为学生创设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问者:王老师您好,今年在四川乐山举办的第十一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颁奖大会上,许多与会者对现在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说谎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批判,认为中学作文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呼吁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对此争论您是怎么看的?  相似文献   

18.
对作文和作文教学之所以用“享受”这个词,是因为这是我对它的最深切的感受。 先说作文。 从小学到初中,我是班里的“小尾巴”,事不关己,只知贪玩。作文,从没让老师满意过,感觉只有两个字:苦、难。 到了高中,出现了两个飞跃。 先是人的飞跃:入了团,交了入党申请,成了学生党员重点培养对象。先当班长,又当校学生会主席,“小尾巴”成了学生“头儿”。 再是作文的飞跃:“从没让老师满意过”的我,成了作文尖子,一篇又一篇作文被老师选作范文,有的在报  相似文献   

19.
我来到山区支教,要求学生写周记。 第一次周记交上来,有位学生写的《金银花开》行文流畅,文笔优美,字迹端正且无一错字,我打了个“优秀”。不过,有的老师说该学生成绩不大好,使我有些怀疑这篇作文不是她写的。于是,我含蓄地问她是不是抄的。她一脸诚恳地说只有一两句话是抄来的。我相信了。  相似文献   

20.
我在农村任教已快十年了,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知语文教学的重任是什么——教会学生写作文。然而,一提到“作文”两个字,就会使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头疼。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学生的“假”而“空”的作文。这是目前农村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