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古人对文学的几种基本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以前,中国人所持有的学观主要有三种,即:以为用、以为哭和以为戏,它们不仅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始终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至今依然发生影响。在上世纪50—70年代,我们对“以为用”评价偏高,对“以为戏”则多有贬责。其实。这三种学观各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应该以历史的、科学的眼光给以冷静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胡应麟的小说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代末五子之一的胡应麟,他的诗歌理论每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者们所提及;他的小说理论,虽有片言只语为小说史家所征引,但系统的整理与全面的评价,则迄今似未见进行。末五子是后七子的支派,认为作诗须以盛唐为楷范,在明代文学思想斗争中,站在复古派的一边。复古派的主张与文学创作、文学发展的实际相抵触,不断地碰  相似文献   
4.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D .卜德 ,是冯友兰两卷本《中国哲学史》的英译者 ,又是冯友兰英文著作《中国哲学简史》的编订者 ,后面这部书是以冯氏 194 7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的讲稿整理而成 ,有法、意、捷、南、西、日、朝等国文字译本 ,被各国许多大学作为通用教材 ,直到1985年才有了中文译本。卜德可以说是冯氏在西方的一位知音。1978年卜德访问中国 ,两次到北京大学 ,却不能见到冯友兰 ,这位大哲学家那时正为与梁效写作组的关系而受到审查。当时卜德生气地给冯友兰写信说 ,“既然如此 ,我再也不要到中国来了 !”他显然是过于悲观 ,中国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史中,流传下来的话本集近三十本,多数出现在明末清初的四五十年间,其中尤以明朝覆亡前二十多年里产生的话本集影响最大,数量最多。真正纯粹的话本集,始于冯梦龙的“三言”,接着是凌濛初的“二拍”,以及“三言”“二拍”的选辑本《今古奇观》。可以说,自明末到清朝中期,在苏州、杭州、南京的土壤上,产生并发展过一个以冯梦龙、凌濛初为代表的,有着相当一致的文学思想的小说创作和小说评论的文学流派。我们现在要研究的,就是这个流派提出的几个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6.
老报人张慧剑先生 ,人称“副刊圣手” ,1946年出版过一本笔记叫《辰子说林》 ,记载民国时期许多趣闻轶事。如今 ,这本书不太容易见到了。其中有一则说五四前后几位作家写作用词的偏好 :郁达夫常常连用“啊啊” ,郭沫若多用“哟” ,吴稚晖则是连用“呸呸呸”。当时有人做诗调笑道 ,“各有新腔惊俗众 ,郁啊郭哟稚晖呸。”“新腔” ,就是新的文体 ,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现代文体学用统计法找出写作者特别爱用的词汇 ,由此窥见他的思想性格。辛亥革命之前 ,“啊、哟、呸”这几个语气词不入诗文 ,在白话对文言的竞争中 ,在 2 0世纪初期浪漫文人那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最早由中国古代文学专家开创,近三十年来文艺学家在这个领域里声音日渐响亮,与古代文学专家的研究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文艺学家力图通过对古代文论的阐释,揭示文学艺术的一般规律,为建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寻求思想资源。文艺学家研究古代文论,应力戒脱离古人的文本和语境,强人证己,力戒比附西方文论,游谈无根。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不应停留在词语和口号,关键是从当代的文学实际出发,以解释、解决文学发展中的问题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散文的理趣     
在美国电影《马语者》里 ,来自纽约富裕家庭的女主人公问生活在荒僻牧场的男主角 :“你不向往大都市的繁华吗”那位牛仔反问说 ,“大都市有什么好的呢 ?”女人一面想一面说 ,“有博物馆、大剧院、超级市场……”她越说越没有信心 ,因为她在都市的喧嚣里身心疲惫 ,此刻正被牧场的美丽景色和牧人安宁和谐的生活所陶醉。这一小镜头画出了现代人的尴尬———你享受文明带给的便利 ,同时也被文明所辖制 ;舍不得纽约的奢华 ,便得不到牧场的自在。苏童的《狗刨式游泳》触及的也是这同一种尴尬 ,他所写的不是《马语者》那样的传奇故事 ,而是极其平常…  相似文献   
9.
李卓吾和小说理论中的发愤著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那些重视小说的人,他们抬高小说地位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将小说方之于史书。《水浒传》广泛流传之后,就有不少著名文人先后不约而同地拿它与《史记》相比并。较早的是见于李开先《词谑》中的记载:“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崖、陈后岡谓,《水浒传》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接着,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提到,“近一名士,听人说《水浒》,作歌谓奄有丘明、太史之长。”清代平步青在所撰《霞外捃屑》里说,袁中郎谓案头不可少之书有十余种,其中包括《史记》和《水浒传》。李卓吾也有类似的说法。据周暉《金陵琐事》和梁维枢《玉剑尊闻》,李卓吾曾把《水浒传》和《史记》等书同列为宇宙內五大部文章。上述几种说法用词颇多雷同,显示出来的眼光却并不一致。唐顺之、王慎中等人作为唐宋派  相似文献   
10.
1932年夏天 ,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刘文典 ,来到陈寅恪家里 ,对他一向所尊敬的这位教授说 ,“新生入学考试很快就要进行了 ,今年请你来出题目”。陈寅恪已经安排第二天到北戴河休养 ,仍然按照系主任的要求 ,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 ,拟出别具一格的考试题目。一道作文题是 :“梦游清华园记”。陈寅恪设想 ,到过清华园的考生 ,可以凭记忆写实 ;没有到过的 ,则可以发挥想象虚构———都可以展示各自的才能。陈氏是唐代文史研究的权威 ,他欣赏宋朝赵彦卫《云麓漫钞》中对唐人传奇的评论 ,说是传奇这种体式足以让作者同时展示“史才、诗笔、议论” ,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