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成因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居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家庭的经济条件差距较大,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误区和产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分析等三个层面阐述了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居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家庭的经济条件差距较大,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误区和产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分析等三个层面阐述了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诸多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伦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消除不良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形成科学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而且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人生观和消费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发展。消费伦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消费道德"教育、"消费知识"教育、"感恩"教育以及"绿色消费"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深刻认识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所造成的危害,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5.
吴莉莉 《考试周刊》2012,(58):152-153
消费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是一种义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大学生的责任密不可分,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得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承担相应的消费责任,通过责任意识引导自身合理消费。大学生消费责任指的是大学生应该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后果负责,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倡导当代大学生消费责任,有利于改善大学生不良消费现象,有利于大学生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及大学生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多种因素影响下,有着独特的消费特点,但也存在炫耀性消费、从众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和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采取有效方式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消费观念,如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观的分析,探索在大学生中培育科学、健康消费观念的途径,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健康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过度消费在社会中产生的不良影响已受到广泛的关注。过度消费是由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观造成的,不良消费观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扭曲。造成这种不良消费观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克服,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消费观改善了,才可以根除大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
高职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以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高职大学生一些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理念,绿色消费已成为绿色营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以武汉市某本科高校的300名大学生为样本,调查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和消费行为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绿色消费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入;大学生绿色消费意向已形成但水平较低;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水平较低但前景广阔。基于调查结果文章指出,应从加强绿色消费教育、提升绿色消费认知、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价格等方面推动大学生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和自尊量表(SES)对在校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与自尊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未来取向程度较高,对未来有着良好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性别对大学生未来取向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成长环境和本科院校层次对大学生未来取向没有影响;大学生的自尊水平较高,性别、成长环境和本科院校层次对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没有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取向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却乐于消费。大学阶段处于人生转型期,有着与其他消费者不同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消费行为异化。因此,正确认识和运用消费异化理论,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异化的原因,对于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自尊作为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判,一直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为了探讨影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因素,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依据。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试图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自尊发展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自尊水平在性别变量和父亲文化的变量上差异显著;家庭的多种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尊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恋爱已是高校较普遍的现象和热点问题,而与其伴随的一系列恋爱道德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通过对大学生现行恋爱观及恋爱行为方式出现的道德问题的分析、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优化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方式,提出解决大学生恋爱道德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途径,在当今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旨于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和自尊对抑郁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抑郁的策略。运用抑郁自评量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和自尊量表,随机抽查260名在校大学生,从而得出结论:性别对依恋类型、自尊水平及抑郁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依恋类型对抑郁情绪有一定的作用,自尊水平越高,个体的抑郁情绪越少。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和能力建设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减少大学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彝族大学生自尊、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均与孤独感显著相关(P<0.01),自尊与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显著相关(P<0.01);负性自动思维直接影响彝族大学的孤独感,社交行为可直接影响孤独感,也可经由负性自动思维对孤独感产生影响;自尊对孤独感的直接影响作用不显著,其经由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间接影响孤独感.可见彝族大学生的社交行为及负性自动思维在自尊与孤独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自尊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属于高自尊群体,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中存在着假性自尊和弱势群体。自尊是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核心因素,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低自尊是大学生心理和行为异常的重要根源。形成良好的自尊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extended earlier research based on Tinto's 1975 model of student college attrition by investigating patterns of student social and academic integration across institutional types. This study found that different college typ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patterns of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the social and academic life of the college.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verall climate associated with each institutional type explain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ut modest amounts of the variance in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specific campus activities that help define campus life. Moreover, several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ere related to students' campus behavior differently across institutional types.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tudent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角色的合理定位是提高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从教育、管理、服务的角度看,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导航者、学务的指导者、行为的引导者、工作的组织者、信息的传递者、问题的疏导者、权益的维护者、就业的指导者。辅导员在工作中应注重角色的主次之分,在不同情境下要扮演不同角色,不同辅导员的角色要根据个人专长和发展需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目标定向理论的类型及本质特征,揭示了目标定向与动机、情感、自尊体验、自我效能、性别等因素的关系,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