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一般包括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本身的研究,对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马克思经济学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研究等几个方面。2011年,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内的具体问题、研究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且取得突破性进展,另外,学术界还与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用马克思经济学的观点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从这些方面对2011年马克思经济学的国内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达到了解研究动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约瑟夫·熊彼特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西方学术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文集《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第一部分——《卡尔·马克思》从"作为预言家的马克思"、"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克思"、"作为社会学家的马克思"和"作为导师的马克思"四个方面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文章基于《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阅读,按照熊彼特的独特视角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陈先达教授等撰写的《被肢解的马克思》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通过考察马克思的形象在西方思潮中发生的变形,剖析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和歪曲,通过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对马克思主义本质和命运的思考,展示了马克思“无产阶级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揭露了西方学者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危机”和现代新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重建”的荒诞性,西方马克思学家编造的“两个马克思”、“第三个马克思”等神话,以及把马克思主义说成一种“新宗教”的企  相似文献   

4.
由云南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的译著《辩证法内部对话》,是近年来我国译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中较有份量的一种.该书作者诺曼·莱文是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是当代“西方马克思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这部具有影响力的著作中,较全面地探索了“从马克思到毛泽东的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对我们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有多方面的启发作用.笔者侧重想借读此书后的感受,谈谈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科学精神问题.大家都承认,社会科学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一种科学研究工作.那么,这种科学研究首先就应该体现出一种求实的科学精神,我们这里所说的科学精神,核心就是指实事求是的精神.具体到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来说,就是指在研究中要依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手材料,即从马克思主义原创人的著作,手稿、笔记及原始材料中去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美英学派主导的国际关系学术界,法国的国际关系研究处于弱势和边缘地位.法国的国际关系学与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形成了年鉴学派、国际关系社会学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三个主要的理论流派,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美国主流学派的单一研究模式,使国际关系理论更加多样化.但长期的自我封闭与孤立对法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近年来许多法国学者开始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英国际关系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与论争,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6.
常城  唐智 《培训与研究》2001,18(5):25-28
本文围绕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定义和性质的争论,较为全面地描述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种不同观点,即西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根据马克思本人的观点来作为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标准,并要做到具体人物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26-27日,上海交通大学隆重召开"从卢梭到马克思——纪念卢梭诞辰3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十几家单位的卢梭研究专家学者们本着"返本创新"的精神,围绕着卢梭的文本方法、政治思想、教育思想、浪漫主义思想、启蒙思想、社会学思想以及卢梭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等七个分议题,从东西方的不同研究视域着眼于现实问题的思考,致力于卢梭思想的现代性创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与公开,学术界逐渐开始关注"异化"。以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继承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本文从异化的领域、异化劳动的内涵、异化的根源、对异化的态度、消灭异化的方式与力量等方面对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进行比较,探索两者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所开创的社会学传统与孔德等人所开创的社会学传统之间既存在着重大的分歧与对立,也存在相通之处.在社会学史上,两种传统曾经有过长期的对峙,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融合趋势,但马克思及其后继者对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从来没有中断过.马克思在社会学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而且在于他的社会学思想以及他所开创的社会学事业为西方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源泉和前进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终身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也是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宗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人的解放"的思想一直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学术界主要从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形成和发展、内涵、实现途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与相关问题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西方国家马克思王义研究现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命运——对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现状的观察与思考》(《当代思潮》)1997年第4或郝立新文)作者说,近两年来,西方国家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出现了一些很值得注意的新态势,并列举了在巴黎、纽约、伦敦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大会,特别是作者亲身参加伦敦大会所见所闻。提出在几次大会上较为关注并热烈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问题。不少学者肯定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至今仍具科学性;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有“过时”之处,只在于马克思当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12.
西方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的旗号下,对马克思学说进行别出心裁的研究,形成了各种流派,如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个人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批判理论,等等。对这些流派有的冠之以“马克思学”,有的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的则谓之“新马克思主义”。它们之间有何异同,有何区别与联系,人们常常感到把握不定。看来,对这些学派从概念上加以规定和区分是很有必要的。“马克思学”一词从构词上来考察,源出希腊语,即由 Marx(马克思)加上 logos(学科)而构成 Marxologie(马克思学)。法国学者吕贝尔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在《马克思学研究》杂志上首先使用了这一名词,继而在六十年来、七十年代初的欧美“马克思热”中流传开  相似文献   

13.
本书是苏联未来学的代表作,1987年由莫斯科《政治书籍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对话的形式写成,是1987年苏联主办的国际第八届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的热门书。主要对话人是苏联哲学界、经济界和自然科学诸领域的著名学者,其中多数人是苏科学院院士,他们面对西方未来学的挑战,对未来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苏联对未来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独树一帜,认为下一世纪的带头学科是马克思预见的“人的科学”(以信息学为中介的自然科学和社会学的新综合)。该书以此为指导线索,  相似文献   

14.
张玉明 《文教资料》2011,(32):100-101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是东欧剧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左派用以捍卫和重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学术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强调。本文就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三年来,我国学者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特别在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研究、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对鲍德里亚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在一些方面,如对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学者马克.赛尔登多年研究当代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农村的发展史,《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是其代表作之一,他把中国革命和抗战放在反对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中来考量,分析了"延安道路"对中国在革命变革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和实践中所作出的贡献,肯定了"延安道路"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作用。该书成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革命和延安根据地较有影响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的话     
近阅《马克思在西方的回归》一文(《中国教育报》2010年5月5日理论版),颇有所得,文中提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的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给予了群体性的关注,此前被其所鄙视、否定及回避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观点,正在被重视和重新认识。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与判断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辩证法问题始终聚讼纷纭,西方“马克思学”学者基于自身的理论背景,就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等问题著书立说.苏东剧变后,西方“马克思学”进入分化发展阶段,辩证法逐渐在学院派的理论构建中“失锐”,尤其体现在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问题中.诺曼·莱文、新辩证法学派和罗伊·巴斯卡从文本、逻辑和体系的视域出发对辩证法进行了当代解读.但鉴于西方“马克思学”固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学院派研究的非批判性,针对西方“马克思学”对于辩证法的“失锐式解读”,我们必须立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坚持回到历史辩证法.这是超越西方“马克思学”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是解读经典作家“理论原像”的理论要求,也是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引进中国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认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可以促使人们用更加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我国学术界在涉及其概念、理论特征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上,则是争论不断,至今未能达成一致看法,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比较研究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卢卡奇(通过自己"物化与无产阶级意识"论题而展开的)的哲学思想与苏联版本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异同。试图指出立足于马克思的黑格尔哲学基础的卢卡奇式马克思解读与试图立足于恩格斯思想基础的苏联马克思主义解读方式之间的重要区别,作者在指出后者的做法即完全依赖恩格斯来解读马克思这一做法的不妥之后,进而指出了卢卡奇式解读(即依赖黑格尔来解读马克思)的困境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