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情感作为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乃至更多。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这正如激励教学理论告诉我们的:教育的本质是激励。  相似文献   

5.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iam Jamells)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学生,在通过充分激励后,其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之前的3到4倍。因此激励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恰当的激励能够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进入高三以后,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需要心灵的抚慰和持续的精神激励。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将发挥80%~90%。我校长期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教育和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让高三毕业班的学生拥有自信和对成功的向往,以良好的心态走向高考,获取成功。我们的激励措施是:  相似文献   

7.
宋丽娟 《福建教育》2005,(1A):49-50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此教师如能充分发挥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对学生来说,情感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它直接影响着学习动机、兴趣和效果。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催化剂,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创造的门户将无法开启。我国教育家夏丏尊也曾把教育与情感的关系,比喻为池塘与水的关系。他认为,池塘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  相似文献   

9.
激励,是指调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以社会的需要和人的内在期望、动力的结合为特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共性的、积极向上的行为导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能动心理状态和向上、进取的行为。运用激励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领导管理艺术的重要体现。激励能充分调动教师的…  相似文献   

10.
充分重视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重视情绪、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朱新吉当前,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已愈来愈受到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情绪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利用,是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情绪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有效教学的"有效",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变动."由此看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思维碰撞. 一、有效学习的基础——有效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得到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潜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为了促进互动的有效性,在动态生成性的课堂里,通过师生的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可达到有效互动的最优化效果.教师保持良好的心境,做到态度和蔼、教态亲切、情绪饱满,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语,一个表示肯定的手势,都能激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教授通过调查发现,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能发挥到自身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就能发挥到80%~90%。因此,学校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谢代学 《考试周刊》2009,(44):69-69
何为“激励”?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并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期望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即调动人的积极性。 哈佛大学教授威谦·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激励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笔者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一些老师经常问我:“学生怎么那么喜欢上你的美术课呢?”“你一不骂学生,二不罚学生,而学生上课的纪律是那么的好,学习兴趣是那么的浓,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iam Jamells)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至80%~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学生,在通过充分激励后,其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之前的3到4倍。因此激励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恰当的激励能够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  相似文献   

17.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即一个人在通过充分的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至4倍。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需求激励的欲望,只有激励才能激起他的激情。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其他方面都具备的条件下,善于自我激励.他的成功率就会高得多。  相似文献   

18.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充分地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这充分说明运用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作为老师,要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并与老师积极配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激励艺术的几种做法。  相似文献   

19.
柯敏 《考试周刊》2009,(12):115-116
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育目标,增强教学效果。良好的情感功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在上英语课时发现,当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他们的学习气氛、语言表达能力等明显提高;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热情就是一个人努力达到自己目标的一种积极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