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422004年1月15日,在科技部多功能厅举办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领第二讲“科技奖励国际论坛”座无虚席 导的陪同下步入会场王永志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来自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及科技部其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聆听王永志的演讲“科技奖励国际论坛”掠影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4,(12):53-53
为了使“科技奖励国际论坛”真正成为学术交流活动的平台和管理工作经验交流的阵地,同时也为从事科技奖励事业的广大管理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交流和普及前沿科技领域知识的机会,奖励办在2004年度已经陆续邀请了10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中一展风采。2004年12月1日,奖励办又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怡濂研究员在“科技奖励国际论坛”第十一讲上就《高性能计算机现状和发展趋势》做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3.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这次试验的成功再一次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简讯     
200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刘东生 长期奋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从中国黄土的研究中对全球环境变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居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王永志 从1992年起担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至今,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之一,也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之一,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简讯…  相似文献   

5.
为激发全国青少年时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6.
为激发全国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7.
为激发全国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组织机构主办: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协办:课堂内外杂志社竞赛时间2011年6月1日—9月15日参赛对象中小学生,欢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关注。竞赛内容竞赛题目由30道单项选择题组成,内容主要为载人航天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8.
为激发全国青少年对航是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空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5年9月7日-8日,借2004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在上海颁奖之机,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办的“科技奖励国际论坛”第十七期成功举行,这也是“科技奖励国际论坛”首次在京外举行。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核聚变专家肯·金特博士、日本GK集团主席荣久庵宪司博士以及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张汝京博士等3位2004年度国际合作奖获奖人应邀在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作了演讲。肯·金特先生在复旦大学举行的“科技奖励国际论坛”第十六讲上作了精彩演讲。肯·金特先生是国际著名的核聚变专家,…  相似文献   

10.
正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代号"921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时事背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送入太空并于16日安全返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到现场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誉,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国人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白春礼院士应邀在"科技奖励国际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纳米科技发展动向和中国的最新进展"的学术演讲,引起了很大反响。为了更为广泛深入地了解有关学术问题,本刊记者到中科院走访了白院士。 记者:有一种说法认为,信息技术、材料科学、人工智能标志着20世纪的科技文明。那么请问白院长,纳米科技在21世纪的科学技术中将处于怎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太空碎片是指人类的太空活动过程中遗留在太空的废弃物 .从航天飞机的飞行实践和国际空间站为时不长的飞行记录来看 ,太空碎片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 ,特别是载人航天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突破 ,长期的载人航天势在必行 ,太空碎片的防护研究也应及早进行 .太空碎片对所有的航天器都有破坏作用 ,载人航天器更需要防护 ,原因如下 :“人”是最宝贵的 ,也是最脆弱的载人航天器的最大特点就是有“人”,而“人”是最宝贵的 ,也是最脆弱的 ,其价值是所有其他航天器所无法比拟的 ,它需要的环境条件也远远超过其他航天器 ,载人航天需要有更高的可…  相似文献   

14.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试飞成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究竟有哪些意义?首先,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应用前景十分诱人。太空的微重力、高洁净、全真空特殊环境,已被证实是人类最理想的工业材料和药品加工地。苏/俄、美国均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建立专门的生产车间,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工程主要由七大部分组成:一是航天员的培训炼;二是有效载荷的各种试验及支持系统;三是航天工程心——载人飞船的研制;四是可靠的运载火箭保障系统;五人航天发射场建设和保障系统,其中包括分布在东西半球的测控船和陆上测控站;七是可靠的着陆场建设和保障系统。“神舟”飞船是中国研制的用于太空探测活动的飞行器。“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发射中心由新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这次发射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里垂直运输至发射场、…  相似文献   

16.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载人航天精神蕴藏着巨大的"立德"价值。载人航天精神承载着国家之德,是国家兴盛的支柱与价值准则,树立了社会立德之标杆,引领着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奋斗方向,这是立德的前提。载人航天精神所具有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文化传承创新之德是新时代"立德"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明载人航天精神之德、笃载人航天精神之实来修德,并以体验载人航天精神之载体从外部强化"立德"。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 今天,党中央、国务院在这里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主席向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东生、王永志院士颁奖.大会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和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技工作者颁奖.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各条战线的科技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时刻。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飞船返回舱于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安全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第一次乘中国自行研制的宇宙飞船,实现了飞向太空的历史性跨越。新一代航天人仅用了11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跨越。11月7日,庆祝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杨利伟同…  相似文献   

19.
自1961年4月人类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以来,载人航天技术迄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人在航天活动中起着任何自动化系统都无法代替的主动作用.由于载人飞行可以发挥航天器探索和利用空间的最大效能,这使得载人航天这项技术复杂、规模大、研制周期长、投资多的尖端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和生命力.值此世纪之交,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历史的必然趋势,是空间技术发展符合逻辑的下一步.载人航天技术既可为政治和军事服务,更是21世纪世界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内容.世界航天大国都把发展载人航天技术作为其航天高技术领域中的长期发展目标.在我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综合国力,也要发展载人航天技术.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1月侣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我国载人航天史上里程碑式的“天神组合”“中期驻留”画上了圆满句号.巨大的成功背后,包含了众多航天人甚至普通人在自己岗位上的无私奉献,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