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待文物     
这里试着谈两个问题,以向专家们求教。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50年前发表《共产党宣言》,其中讲了两个“决裂”,常令我们文物工作者感到迷惘。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在当时,是容易理解的,但我认为,这不是要我们最彻底地拒绝人类社会以往创造出来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那些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列宁在1920年所做的(青年团的任务》的演讲中,曾经…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把《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论述,概括为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原理,频为引用,广为传播。十年内乱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更是把它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  相似文献   

3.
“这奇妙神秘的光束,是关于我们的故事。这里的声音和图像从空间传向你,带给你一片惊喜和新奇……这是英国广播公司首次正式播出电视节目时,演员为庆祝电视诞生唱出的一首《电视之歌》,此后电视节目虽然日新月异,但比起其他的媒介而言,她还是那样年轻,那样具有生命的张力和潜力。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谈的是媒介的主动、积极的影响方式,我们由此可以看到,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改变着我们的娱乐方式、生活喜好乃至语言习惯,就中国的电视而言,台湾的娱乐节目以一种彻底的姿态与传统决裂,并且深深地影响着内地的娱乐形式。从家喻户晓的湖…  相似文献   

4.
这里提出的是我已经观察和思考了一年多的一个问题。我们的新闻工作在人民群众中向来享有高度的声誉,人民信任我们,赞美我们是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我们自己也引以为荣,足见我们的职业是多么神圣、何等高洁和光荣!但是,近来在我们新闻界即在报刊版面上和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中,却出现了数量不少的,同我们的神圣而高洁的职业道德相违背的,因而是令人十分痛心和羞愧的现象——广告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专题等),也可叫做“变相广告”,还有同志管它叫“有偿新闻”。就是使为厂家推销产品的广告摇身一变,变成编辑部的新闻报道,用“消息”、“通  相似文献   

5.
据《新闻出版报》载:一位在加拿大学习的中国学生,在《多伦多时报》实习时,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去采访,回来后写了一条消息交总编辑。当总编知道他的记者在那家饭店吃了饭,就把那篇稿退还了,说:“吃了饭的消息不能用。”在众多的行业中,我们的新闻界过去一向以进行公正的舆论监督令人肃然起敬。可现在也受到了歪风邪气的侵袭,患上了社会传染病,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搞“有偿新闻”。例如:参加新闻发布会、开业典礼、周年庆  相似文献   

6.
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两句诗的意思,形容一些好的新闻作品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并不算夸张。1987年12月9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消息《安徽省某些领导干部撕破脸皮要官省委书记不留情面提出严厉批评》(人民日报记者张振国),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消息发表已经有些时日了,但仍有人时常谈论它写得好,谈到它的深远意义。端正党风是多年来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更为群众关心瞩目。早几年的整党中,群众就有这样的议论:“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既反映了生活中的真理,也反映了人们对彻底端正党风的期望与看法。俗话说,“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头”即是领导,不是有人常把领导称之为“头头”么。所以,从严治党,端正党风,  相似文献   

7.
徐铸成获得龙云与国民党政权决裂的独家新闻1948年年底的一天,香港《文汇报》刊出了肩题为《冒险脱离虎口》,主题为《龙云昨晚安然抵港》的独家新闻.龙云逃离南京到达香港,标志着龙云与国民党政权彻底决裂了,也标志着反蒋民主运动更加活跃了,所以报纸一出来,人们争相购买,先睹为快.这一新闻轰动了香港,轰动了世界,报纸零售数比平日多出了一万多份.这篇独家新闻是《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采写的.  相似文献   

8.
《工人日报》1998年2月8日,星期刊一版“生活一隅”栏目中一篇题为《刘家义务修伞四十年十万》的消息,其标题令人费解。《刘》作为一篇消息的标题,其中“四十年十万”是什么意思呢?通过看其内容才知:“在赣中永丰县城恩江镇,年逾七旬的刘崇信、胡莲英夫妇近40年来义务修伞十多万柄,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但在标题中用“四十年十万”又怎能让读者明白呢?况且此标题从语法上分析也不通顺。因此,笔者认为《刘》不能做标题,不妨改为《刘家义务修伞》更为简炼,或改为《刘某  相似文献   

9.
一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广播事业的基本性质和职能,以“喉舌”和“耳目”概括,早已为党的报纸和广播所确定,其本义是传播最新时政情况,表达政治主张和愿望要求,并成为新闻广播工作者实践的准则。“喉舌”和“耳目”出于古籍。“喉舌”系指古代掌握机要、出纳王命的重要官员。《辞源》所引《古文苑十五扬雄尚书箴》云:“是机是密,出纳朕命,王之喉舌”。“耳目”则指探听消息者或视听所系之物。《辞海》引用《左传·成公二年》  相似文献   

10.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1.
我和通州人民广播电台张国梁同志采写的通讯《“花样”里面也有“法”》获得了1997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一等奖;同主题、同内容的广播专题节目《图案里面也有“法”》也获得了1997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二等奖。回顾这两篇新闻作品的采写过程,我觉得,立足于唯物辩证法“联系”与“矛盾”的观点,对基层记者和通讯员来说,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抓住亮点新闻的“指南针”。采写通讯《“花样”里面也有“法”》和广播专题《图案里面也有“法”》,可以说是我将“把握联系,找准矛盾”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过程的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2.
“阎”是一个通用字 ,是由繁体字“阎”简化而来的 ,已收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三表中 ,并注明“阎”是“阎”的简化字。各类汉语字典里也都列有“阎”的字头 ,说明它是我们应当使用的规范字。“闫”字是已经被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草案 )》中的一个字 ,所以《简化字总表》、《通用字表》及常用字典中均未收入。“闫”字的出现大概同“闫”字有关 ,因为“闫”与“阎”同音 ,只是形体上有些不同 ,是通用的 ,在 1990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中就列有“闫”的字头 ,并注明同“阎”。在文字改革中 ,“闫”与“…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也是整个新闻报道的最高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心中十分清楚的必须遵循的首要职业道德准则。然而,在与受众天天见面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虚假新闻、不实广告等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新闻打假,迫在眉睫。《新华日报》2005年11月10日的B1版上刊登一条以《海门建立公务员退出制度》为标题的新闻消息:“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海门市公务员退出机制已经出台,打破公务员管理中‘只进不出’的格局。根据该市规定,凡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和年龄较大的公务员,符合退休条件并愿意提前退休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改进消息报道的思考赵阜“有什么消息?”这是人们见面时彼此相问的一句话。说明消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现代社会,人们离开了消息,一天也活不下去。我们的新闻媒介,每天都在发布新闻、传播信息。没有了消息报道,我们就一事无成。当前新...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2月——在全国出版社进行整顿才一年以后,中国旅游出版社竟然又推出了一部以宣扬腐朽的封建意识和以利己主义为基调的《一日一禅》。书的封面、扉页、版权页上明晃晃地印着:“《白话一日一禅》[明]洪应明”。“编者的话”中则说:“从古为今用的目的出发,将古典文言译成白话。”很明显,既然是“文言译  相似文献   

16.
“粗俗是生活中相当重要的元素。我们需要一点坏品位……”这是《BAZAAR》杂志时尚编辑DianaVreeland提出的一个耸人听闻的观点。 《羊城晚报》这则消息,不仅值得时装界的关注,我想,也应引起我们新闻界的高度重视。 “伦敦有一个‘坏品位’品牌叫NOKT,其意思就是把TKON反过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一日第一版上刊登的《杭州会议成灾游客住行困难》的消息和《我们在哪儿报到?》的漫画,构成了一块和谐的花边新闻。五栏篇幅中,三栏文字,两栏漫画,观诸各报,实为少见。笔者敬佩编辑在处理此类新闻时做到消息和漫画珠联,文字与形象同辉,从而使针砭时弊的效果更为强烈。时下,大凡风景优美处,会议也多。一是主办单位慷国家之慨,并袭用《孙子兵法》中所云“天时地利人和”之故;二是出席者推波助澜,向往有个“好去处”。于是,出席者从天南地北蜂拥而至,满载而归,其中大有公费旅游者在。对于这种现象,报纸理应旗帜鲜明地予以揭露,但如何收到更好的效果?《人民日报》进行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报纸要让消息唱主角,这已成了报界的一种呼声,为此《新闻战线》开展了“让消息唱主角”的大讨论。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认为许多消息(一些不是消息的消息不在此列)本身的问题同样不能忽视,否则可能想唱也唱不好,成不了主角。我们每天报纸上的消息篇数并不少,但它们未必就是“主角”。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有许多,但消息缺乏深度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消息“失落”了深度,就不可能成为“主角”。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消息深度“失落”的外在原因。一是自80年代中期深度报道的兴起。这些深度报  相似文献   

19.
1999年8月24日,长春日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发表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乡亲们,我们接你们来了》。25日,在长春新闻版上出现了通栏标题《农民观光团进城啦!》下面是一组新闻:《农民观光团下榻五星级宾馆》《农民坐上红旗车》《董事长给农民当导游》……还有“农民观光团”成员的合影,配发消息的新闻照片……26日,在长春新闻版上又打出通栏标题《农民逛省城》,下设一组图文并茂的消息:《乘上缆车观净月》《学打保龄球》《当上“长百”荣誉顾客》……“农民观光团”的消息在报纸一披露,立即在长春的城乡之间掀起一阵又一阵…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记者李志高采写的消息《北京十八万耄者为民护家院》(见8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构思新颖、别致,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这是篇综合消息,报道北京市治安积极分子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没有采取通常那种先讲概括情况、再举典型事例的写法,避免了呆板、干巴的弊病。而是采取先出“特写镜头”、再现“中景”、后现“全景”逐渐拉开的手法,由典型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概念,引导读者一步步加深和扩大了认识。——这是散文式的结构,活泼、自然、清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