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广告中大量的隐喻应用,特别是创造相似性的隐喻的运用,构成了广告的文体特征要素。隐喻的认知运作机制使其具有广告适用性。由于广告文体自身的特殊性,广告隐喻拥有艺术性、语境特殊性、多模态等个性特征。适当巧妙地运用隐喻有助于增强广告效果;而不当滥用隐喻则会造成认知困惑,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广告的首要功能就是劝说受众接受广告对象,产生购买产品的欲望。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方式,以其特有的修辞功能和表达效果在广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隐喻的使用不仅使广告变得简洁生动、新奇,还可以激起受众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3.
公益广告是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的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中选择两则广告作为研究语料,对其中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进行分析,并尝试对其意义构建和认知基础进行解读。分析表明:两则广告中的多模态转喻主要涉及的类型为个体与集体、特征与实体等,多模态隐喻主要有实物隐喻、家庭隐喻、颜色隐喻、音乐隐喻等,这些多模态隐喻的意义构建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两则中外可口可乐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及其符号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寻两者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和多模态隐喻的显著特征。结果发现:1)中外广告都存在两种基本隐喻系统,但事件结构隐喻差异较大;2)中外广告都使用了视觉和听觉模态,但是模态内部符号的侧重有所不同;3)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认知和文化的不同;4)多模态隐喻着实有不同于纯语言隐喻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两则中外可口可乐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及其符号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寻两者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和多模态隐喻的显著特征。结果发现:1)中外广告都存在两种基本隐喻系统,但事件结构隐喻差异较大;2)中外广告都使用了视觉和听觉模态,但是模态内部符号的侧重有所不同;3)隐喻产生机制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认知和文化的不同;4)多模态隐喻着实有不同于纯语言隐喻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先蕾 《考试周刊》2010,(12):108-109
传统的修辞学认为隐喻仅仅是一种修辞格,而现代的隐喻观则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隐喻在广告英语中被广泛运用,从而使得广告英语更具创新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通感在日常用语及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应用,并为大众所理解接受。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通感是一种特殊的隐喻,称为通感隐喻。通感隐喻在广告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多模态广告语篇中。在视觉文化盛行的当今社会,图文广告随处可见,影响深远。图文广告利用以视觉感官为基础的图像与文字两种符号模态间的互动,激起其他感官的相似经验,从而实现语篇内容与认知意义的共鸣。作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探讨通感的认知在图文广告的认知意义构建中有何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及理想化认知模型对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提出两个问题:1.香奈儿5号香水广告中有哪些多模态隐喻?2.该广告中的各模态是如何互动来构建隐喻意义的?可以发现,该广告中概念隐喻"爱情是一场旅行"贯穿始终,但是该隐喻最终服务于隐喻"拥有香奈儿5号香水就是拥有真爱";另外,在该广告中,多模态隐喻意义主要由视觉、听觉、嗅觉及语言模态来呈现。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角度论隐喻概念在广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隐喻观念认为隐喻只是一种语言现象,而现代隐喻观认为隐喻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出现在所有领域。隐喻在广告中的不同运用形式,使广告更具创新性,从而实现了其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10.
广告语言求新求异,在广告人通过对商品的市场定位和商品属性特点进行思考后制作成的广告语言和受众理解广告词后形成的思维过程的中.隐喻起着一种认知中介的重要作用。因此,隐喻在广告语言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手段。其主要有语言隐喻、语言-非语言隐喻、隐喻的文化性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和演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隐喻的认知视角教授词汇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英语词汇教学必须重视学习者隐喻认知和隐喻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即生长"是杜威的重要教育观,解读其深刻涵义,能够全面把握杜威的教育思想,了解其独特的哲学和教育思想。试图从教育隐喻的视角分析杜威"教育即生长"的内涵,探究准确分析教育隐喻的路径,重视对教育中隐喻概念的认识和分析,有助于从多视角认识和把握教育现象和主张。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角度分析,隐喻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表达了出来,使英语谚语的意义更加明确;从功能角度看,语法隐喻的“名词化“特性使英语谚语的意义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Metaphor is a figure of speech in tradition view. In modern linguistics, conceptual metaphor can be seen as a way of thinking. Thus, conceptual metaphor is common used in English from accent time until today. It is the basis of human being's cognition, thinking ways, language application and behavior. It is such an important part of English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s quite essential in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This thesis mainly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in English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introduc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ies and people's way of sentence comprehension.  相似文献   

15.
语言结构折射出人的内在认知机制结构和思维的实际活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从隐喻的认知根源出发,分析了多种隐喻中的普遍想象;并认为隐喻现象的普遍性反映了人类在认知过程中的普遍性,隐喻认知的普遍性研究使我们更好的理解隐喻的产生、功能及其工作机制并为更深入的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6.
比喻是认知语义学范畴的中心研究课题。在鸟瞰比喻研究历史的同时,撷取Lakoff和Johnson相关比喻理论,介绍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地位。从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看,隐喻不仅具有构成概念的性质,同时也是扩展语言表现及其语义认识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名词动词化出现的隐喻意义是语言使用过程中人们不断创新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从隐喻认知的角度着重探讨名词动词化的特点;同时提出,掌握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者对词汇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汪静静 《海外英语》2012,(11):264-266
该文在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阐述隐喻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认知价值。文章从词汇角度对课文GracefulHands进行隐喻认知分析,并探索隐喻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意义。通过对外语教学中隐喻应用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对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培养和提升外语教学中的隐喻认知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有关隐喻的一种最新理论,隐喻不能单纯作为语言内部的一种修辞手段,而应把它和人类的认知过程相联系,隐喻能反映语言和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由于隐喻有这种共同的认知基础,不同语言文化中的隐喻自然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概念隐喻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一直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但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该理论的优缺点,从而促进其发展。从经验基础、双域映射模式、认知解释力等方面剖析概念隐喻理论,探讨该理论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概念隐喻理论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