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化发展及其引致的资本投资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利用2000-2018年东北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尚未达到拐点,城镇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城镇化发展、人力资本投资、物质资本投资、对外开放和政府财政负担等因素共同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理性看待东北地区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更加关注城镇化的质量和人的城镇化,在教育、投资、财政和对外开放等领域综合施策,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城镇化发展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以释放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章基于1978-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建设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建设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一个较小的负向作用,但在长期内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河南省应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城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定量分析了安徽省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并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安徽省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的快速积累,但目前城镇化推动安徽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仍是通过物质资本的集聚,对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产业结构等生产要素的集聚作用还不强.  相似文献   

4.
课题组根据国家及福建省统计局的统计数据,重点寻找出福建省城镇化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对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时存在的不足和改革发展策略。通过研究,明确了城镇化建设对福建省高职教学发展带来的影响及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对促进福建省高职教育的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福建省城镇化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福建省金融如何支持区域城镇化发展,文章从金融市场划分角度,分别研究信贷市场、股票市场及保险市场与城镇化发展的动态关系,并运用福建省2000年至2012年的数据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区域城镇化发展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会有逆向调整,信贷和保险对区域城镇化具有长期稳定的正效应,股票市场对城镇化发展有抑制作用。福建省应充分发挥信贷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同时积极改善和提高股票市场与保险市场融资方面对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的门槛效应,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只有根据城镇化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等特点,适时适量、分层次分类别增加教育投入,才能促使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更加充分地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增长较快,对外贸易快速发展。通过统计分析对福建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研究,指出当前福建省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福建省对外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力,而绿色化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诉求。本文以福建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多指标评价系统,构建绿色化与城镇化动态耦合模型,揭示影响绿色化与城镇化系统耦合的主要因素,并对两者的耦合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是胁迫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基础条件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绿色化与城镇化系统耦合度表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动态变化曲线总体呈现"U"型特征,未来生态环境对城镇化发展支撑的瓶颈会进一步变窄。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与服务业发展密不可分,一方面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带动了城市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可能性,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两者之间形成良好互动。文章在分析当前福建省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了福建省服务业各细分行业与城镇化的关联度,得出结论,福建省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城镇化具有更明显的关联性,但生产性服务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甚明显。针对福建省出现的问题,提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福建省外资引入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分别从外资对GDP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贡献两个方面并结合经济计量模型对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吸引外资的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外资引入政策是有效的、作用是明显的,外资引入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外资引入政策要长期坚持。为了保障福建省经济健康增长,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要对外资使用的规模、结构、方向等实施宏观调控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8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经济发展是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对来自农村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较强,而农村经济增长对来自城镇化的冲击效应较弱,城镇化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解释水平仅为8%。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外商投资的经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研究福建省外商投资的经济效果问题,基本思路是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分别从外商对GDP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贡献两个方面并结合计量模型对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外商投资是有效的、作用是明显的,外资投资有利于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淮分水岭地区是安徽省的欠发达区域,也是重点治理区域。城镇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的江淮城市群是江淮分水岭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新机遇。借用现有成熟的引力模型和潜力模型,研究本地区的城镇等级体系,而且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而是通过潜力模型得出城市区域,然后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研究城市之间的引力并得出引力路径,这有利于本地区的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和城镇化规划,进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莆田学院学报》2015,(6):51-56
选取福建省1985—2013年的样本数据,通过协整检验、VEC模型等对福建省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发现金融规模的扩张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则起一定抑制作用,同时经济增长对金融规模扩张、金融发展效率提高的贡献均不明显。针对这些特点,提出应从制定灵活政策、优化金融结构、鼓励金融创新等三个方面来实现福建省金融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新时期推进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城镇化滞后工业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非农产业发展不足,未来应着眼于通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来促进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关系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入境旅游、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福建入境旅游收入、国际旅游人数、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存在协整关系;国际旅游收入受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影响效应大于其自身及入境旅游人数的影响效应;入境旅游市场对改革开放有先导窗口作用,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对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的正向作用时滞较长;入境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依托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是新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十分重要。运用熵权法对北部湾6个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北部湾新型城镇化水平城市差距较大,中下游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不均衡;北部湾在广西区内,经济增长、经济开放、生活水平和环境建设方面有优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和珠三角经济区相比,差距还是很大。针对北部湾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出走集约化道路、突现产业结构升级、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并重、加强环境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将教育不平等、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置于经济增长的框架下,利用2SLS和3SLS法实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表明,教育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恶性循环关系;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良性循环关系;新型城镇化与教育不平等没有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但城乡教育不平等程度的扩大会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都存在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互相抑制,而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经济的增长却抑制了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农村金融作为农村资金的最重要的来源,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加速积累,同时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从全国层面和地区层面对地方政府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将新型城镇化的实施作为分界点,对比分析新型城镇化实施前后,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都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新型城镇化实施过后这种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最后,提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