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华日报在宣传“为革命种田,用革命精神种田”的同时,辟设了《农村科学生活》专刊。这个专刊每半月和读者见面一次,从八月二十五日开始,到十月十日已刊出了六次。这一专刊主要是介绍农业科学知识、总结群众生产上的先进经验,其次是介绍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2.
介绍平遥农民建立“种田档案”的情况。平遥县岳壁乡村民武鹿日,是一个种田能手。他种植长山药已有10余年,去年种了三亩长山药,收入4.7万元,引起了村民的极大关注。为了总结长山药种植经验,他买了笔记本和钢笔,记起了“种田档案”。“种田档案”详细记录了长山药种植从种到收每一个环节,包括怎样整地、何时栽培、何时浇水、何时插架、每亩施多少担肥、如何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3.
当前这埸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为中心的技术革命运动,是一个和思想革命紧紧相结合的群众运动。搞好思想革命,才能搞好技术革命。团中央—再指示我们,在发动青年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各种政治运动和生产运动中,应当把一切群众运动当作教育青年的学校,时刻不忘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根据这个精神,在技术革命运动中,我们的报道是以抓思想为主,教育青年树立敢想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创造。积极推广先进经验;用思想革命来促进技术革命,促进生产,培养又红又专的新人。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各地报纸上,“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的宣传广泛开展。特别是人民日报十月十一日发表《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革命》社论以后,这一宣传报道日益成为各报当前的重要宣传內容。有的报纸进行问题讨论,有的设置专栏连续报道,有的树立典型推动一般。例如:  相似文献   

5.
“种田文”是目前“女性向”网文中的一种广受欢迎的类型,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其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受众选择阅读的原因在于它满足了受众“爽”的需求,并且由于选择性定律,她们认为这种“爽”相比于其他类型文本是“能够得着”的,这与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大、对未来抱有幻想和期待有关.  相似文献   

6.
2000年10月27日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3周年纪念日.73年前,毛泽东在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在这个艰难奋战的过程中培育了井冈山精神.7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精神的感召下,根据不同革命阶段的工作重心,先后创造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孔繁森精神、新时期创业精神、抗洪精神等革命精神.在这些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7.
李斌 《新闻天地》2010,(7):79-79
双峰县杏子铺镇吴合村大鹏组,常有一位年逾古稀,头发斑白的残疾人逢人就谈种粮的趣事:“有人骂我蠢,种田冒出息,晴天太阳晒,雨天被水淋。其实种粮划得来,去年我种5亩田,收得千谷2吨多,另收玉米,大豆,荞麦数百斤,还领了国家对粮食生产的补贴。今年我种了10亩多,越种越有劲,越种越想种”。他就是从立新煤矿退休回家的刘竹秋。  相似文献   

8.
(一)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不会是平稳的,总是有曲折的,有的时候前进,有的时候停滞,有的时候又形成飞跃,飞跃就是革命。我想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先讲三个方面。一个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这可以叫做科学革命。“科学革命”,这是借用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用的一个词。库恩曾经写过一本书,题为《科学革命的结构》。他的书里面有一些唯心主义的观点,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但是,他认为认识客观世界并不是平稳的,有时会出现革命。科学革命这个概念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以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为主要载体的红色文化传播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要增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自身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本文以革命纪念馆(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分析红色文化传播现状,探析互联网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激发观众主动追寻和缅怀革命先辈足迹的自觉性,继承革命传统,感悟伟大民族精神,让“红色记忆”永存。  相似文献   

10.
去年,在湖北日报编辑部的策划、指导下,我们“体验种田”采访组的几名记者,选择湖北云梦县伍洛镇顺河村农民万美霞作为定点跟踪采访对象。从年头到年尾,每周不定期到这位农户家中,与万美霞同吃、同住、同劳动,帮他买种、栽苗、摘菜、卖菜,联系专家上门送科技,感受着种田的甜酸苦辣,共采写29篇新闻报道。整组报道将这户普通农民家庭的际遇,放到大的社会背景中去观照,对农村进行全方位的立体透视。报道涉及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负担、民主理财、干部任免、农村消费、农村治安、农村保障等方方面面,折射出整个农村的面貌,引起较…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10,(40):30-31
微博、微软、微创、微笑、微懂、微爱情……如今“微”在我们生活中已不是新名词,也不是新鲜事物,尤其当微博以媒介革命的气势狩猎人的视野时,“微”在以它的形态为这个时代编织出一个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张毓强 《现代传播》2006,(1):106-107
“颜色革命”与苏东剧变一脉相承,都是通过“街头政治”实现政权更迭。但“颜色革命”来势迅猛,发展极快,没多少时日便宣告成功。如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仅半个月就见了分晓;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前后不过1个月,吉尔吉斯斯坦的“郁金香革命”仅5小时就将总统赶跑了。而苏东剧变中,政权变化,短则1年,长的达到5年以上。“颜色革命”为何能如此轻易得手昵?其中,媒体的“功劳”不可忽视。一、反对派媒体“大显神通”“颜色革命”不同于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革命”前就存在合法的反对派,而且反对派拥有能够传递自己声音的电视台或者报纸…  相似文献   

13.
<正>革命历史档案是传承革命文化、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是镌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感召力的历史凭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稀土”。实现革命历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服务红色宣传教育,融入新时代元素,不断提升革命历史档案资源的活用价值,扩大红色文化档案服务的受众面和感染力,是党和人民赋予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时代责任和历史命题  相似文献   

14.
革命文物是重要的革命精神物质载体,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革命文物档案工作作为革命文物工作、革命纪念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革命纪念馆视角出发,开展革命文物档案理论研究,对革命文物档案的内涵进行界定,概括革命文物档案的特点,探究革命文物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价值,旨在提升革命文物档案开发与利用水平,为革命纪念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传承好红色精神、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代是我国现代革命报刊第一次大发展的时期。而革命报刊的蓬勃出现,当然是由于社会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革命报刊,主要的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共产党”、“新社会”、“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天问周刊”、“人道月刊”等等。“新青年”月刊,1915年9月15日创刊,在北京编辑,在上海出版。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才改称为“新青年”。该刊诞生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首倡  相似文献   

16.
在来势迅猛的信息革命推动下,一个无所不包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为了在这个以网络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中占据有利位置,世界各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竞争。来势迅猛的信息革命信息革命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的一场革命,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革命。现代化的广播电视技术、通信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所谓微电子技术,就是微小型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研制,生产以及用它们实现电子系统功能的技术领域。微电子技术和传统的电子技术的差别在于,微电子技术不仅使电子设备和系统…  相似文献   

17.
循环革命     
建立“循环经济”是一场改变现有经济模式的范式革命。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转变的过程需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都做出自己的贡献,循环革命将让全球经济走向可持续的长期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18.
《种田垟》栏目是临海电视台于2007年初创办的一档对农电视栏目。栏目坚持“三贴近”原则,立志做临海九十万农民自己的品牌节目,突出服务性,全力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经过两年多的运作,栏目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也有了稳定的收视群体,得到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好评。2008年,栏目获得了全省电视优秀对农栏目奖。  相似文献   

19.
六月二日人民日报社論《干部参加劳动的伟大革命意义》中指出:“在无产阶級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我們面临着阶級斗爭,生产斗爭和科学实验这三項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伟大革命运动。”我,作为一个从事科学报道的記者,在科学实驗这个伟大的革命浪潮中。不免联想到了科学报道如何同时代的脉搏合拍的問题。  相似文献   

20.
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新闻事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段很光荣的歷史。远在三十多年前,胡志明主席在法国从事革命活动期间,他和他的战友們就秘密地創办了第一份革命的越南报纸——“越南之心”,这份报纸以無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教育读者。越南早期的革命家們远渡重洋把它从法国秘密地运到国內,受到了人民热烈的欢迎。 1930年1月,越南工人阶级及全体劳动人民的先锋队——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劳动党的前身)成立了。共产党中央委員会十分重視报刊的宣传和组织作用,不久就出版了“镰刀与斧头”等兩种进步报纸,对讀者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可是殖民主义者馬上用恐怖手段扼杀了这个进步报纸,大肆逮捕和流放共产党的领袖,“镰刀与斧头”在失去了领导之后,被迫停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