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球天地》2008,(1):90-91
2007年对于整个网球消费产业而言,无疑是变化多样的一年。这一年,可谓厉兵秣马的休整年,各大网球品牌在短暂的内部整合后蓄势待发。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定是中国网球发展的大好时机,国际一线网球品牌 Prince 不失时机地于2007年12月5日在广东东莞太子酒店成功举行了"王者归来2008Prince 经销商定货会",此次订货会正式宣布美国 Prince 品牌在中国开设全球第一家子公司,这也意味着王子品牌将从2008年正式由美国公司直接运作中国市场,这也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子公司的网球国际品牌。那么它的未来发展规划是怎样的?带着疑问,《网球天地》  相似文献   

2.
这是中国网球公开赛迈入七年大关的年份,亦是中国第一次“大张旗鼓”地将“时尚牌”打得如此掷地有声。在中国网球公开赛的举办地——国家网球中心上演的一场时尚盛宴上,北京服装学院表演与时尚传媒系的同学“蓬花绽放”,这一刻我们深切地认知到:  相似文献   

3.
十多年前的北京“沙龙网球公开赛”已成过眼云烟,而从今年9月13日开始的未来10年里,我们将拥有真正属于“中国”的ATP赛事-中国网球公开赛。作为网球运动的国际赛事,花费自然也是“奢华”,这就凸显出商务开发的重要性。对  相似文献   

4.
在联合会杯和亚网联代表大会同时在广州开幕的时候,国际网联理事、亚网联主席川廷荣一又一次来到了中国,这已经是他第20次来中国了。自从1978年他担任亚网联主席以来,因为工作需要他几乎每年都来中国,对中国的网球运动也颇为了解。比赛间隙,他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读者往来     
《网球天地》2011,(3):12-12
谢谢你,天地英雄 这一期杂志看到了一些久违的老面孔,令我莫名感动。三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网球的时候,并不知道这是一项在世界上拥有众多拥趸的运动,只是因为好玩而单纯地喜爱。当然我也不知道谁是中国网球界的明星。可以说,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前,我对代表着中国网球的专业运动员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6.
2001年5月,中国网球管理中心将选出7名目前国内最优秀的青少年选手,送往美国华盛顿州GTCC青少年网球俱乐部,进行为期一年的训练和比赛。 网球管理中心青少部主任陈亚林介绍说,美国是网球大国,也是网球运动水平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因此,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这次赴美之行得到了美国俱乐部的热情协助和大力支持。我们此行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要大力加强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让他  相似文献   

7.
今年暑期,是令中国网球少年兴奋不已的日子。除了中国网球管理中心青少年部在全国20个省市举办的全国网球夏令营之外,位于北京大兴的中国网球学校也将在开学之前。举办一次中国网球学校夏令营。网校的负责人王越在谈起夏令营计划时,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网球学校开学前的一次大型彩排活动,我们将这次夏令营办成教学工作的浓缩版,让家长和孩子们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充分体验到网校的学习、生活,也为大家提供一次检验网校工作的机会。” 现在我们的小球员对场地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硬地,对于潘兵、夏嘉平等网坛名将们擅长…  相似文献   

8.
动态     
《网球》2011,(2):125-129
"澳网未来星计划"启动2011年1月4日,由澳大利亚南极星体育学会和匠心之轮第六感网球学院联合打造的"2011年澳网未来星——中澳青少年网球特训营"开赛仪式在北京正式启动。"澳网未来星计划"旨在发掘中国网球潜力少年,造就中国网坛世界巨星,这一活动也得到了澳大利亚网球协会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春节前夕,中国少年网球队参加了法国“利普蒂达斯”14岁以下国际网球赛。这是中国网球少年第一次参加这么高级别的国际少年网球赛。此行给中国网球界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一 差距从孩子身上就有了 过去,我们总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的少年选手在网球方面并不比别人差,我们也确实取得过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当我们真正来到全世界的少年高手面前时,才发现人家的实力远比我们想像得要强很多,中国网球与世界的差距,正是从孩子们身上拉开的。 利普蒂达斯国际少年网球赛是14岁以下少年网球选手最高水平的赛事之一,至今已举办了18次。…  相似文献   

10.
陶志翔 《网球天地》2012,(1):138-141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分级”是中国网球未来发展的趋势。本刊也一直关注这个问题,希望中国网球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持续发展。为此,我们特约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陶志翔撰写了此文,期望对中国网球的分级“抛砖引玉”,也希望各位有识之士能积极响应,共同寻找到一条正确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网球赛场是他们表演的舞台;2008年,他们是最有可能改写中国网球史的运动员;2008年,他们会托起中国网球明天的希望。  相似文献   

12.
朱茜  陈功 《网球》2012,(9):42-43
"过程满意,结果遗憾",对于金花们的奥运表现,中国网球国家队总教练蒋宏伟在接受《网球》杂志专访时,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蒋宏伟口中的过程,并非是指两个单打一轮游,也不是指郑洁、彭帅苦战三盘止步八强,他看的是2008年到2012年这整整四年的奥运周期里,中国网球在史无前例的职业化摸索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耀。但从这次奥运会中,蒋宏伟也看到了这一批过渡到职业化的球员身上,无可避免地还存在着举国体制遗留的,植入运动员内心的痼疾,而网球的可持续化发展将会是他未来的工作重点,也是此生最大的梦想。  相似文献   

13.
彭帅要单飞,李娜炮轰国家队,2005年的岁末对中国网球来说带着寒雨冷风的味道。虽然中国网球近几年的进步让我们刮目相看,但是这样的新闻还是让他们一时间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波“中国网球到底是继续走举国体制,还是走纯职业化道路”的讨论进行得热火朝天。而这也引起了我们对中国体育长期以来在运动员培养和管理体制上的深思。  相似文献   

14.
中国网球,确切地说是中国女子网球去年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于是,在新一年里,我们的期望值也上扬了许多。但激动之余,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中国军团整体实力的问题了,尤其是在澳网结束后,这一问题就愈加凸显了出来。此次中国有5名球员参加澳网单打正选赛,这一数字排在了澳网各参赛国球员数量的第8位,与近邻日本相同。但要想在短期内成为世界女子网坛的下一个"俄罗斯",中国军团仍需时日的历练。  相似文献   

15.
在悉尼,中国网球又经历了一次挫折。参加比赛的3名女选手,都在第一场比赛中被淘汰,没能实现中国网球在奥运会上“赢一场球”的突破。对此,不论是网球工作者还是网球爱好者,都很遗憾。笔者亲历了这38中国网球选手在悉尼的比赛.深深感到中国网球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笔者以为,通过大赛,中国网球真正检验了自身的实力,对于未来,我们应该是有信心的。中国年轻的网球选手李娜在与世界名将桑切斯的对阵中,每一局都有机会,第二盘仅以5:7与胜利擦肩而过。李娜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只是把握机会的能力不如对手。…  相似文献   

16.
这既是纷乱的一年,也是充满希望的一年。雅典奥运会“横空出世”打乱了网球赛季,诸如误判、禁药和球员伤病、无故缺赛等不和谐音符也在困扰着这项运动,面对2005赛季,我们期待“大乱之后有大治”的局面。但与此同时,以费德勒和俄罗斯“红粉军团”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才俊以灿烂的球技和阳光般的心态登上网坛巅峰,又让人们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在他们如日中天、而更年轻一代已经茁壮成长的同时,我们有理由期待网坛的明天会更好。  相似文献   

17.
晓星 《新体育》2006,(4):31-31
继赞助WTA2005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之后,2006年3月初,国内著名体育品牌鸿星尔克大手笔冠名将于5月开赛的2006国际女子网球系列赛。鸿星尔克一改以往单一的赞助模式,积极投身于赛事的推广和运作之中,这意味着中国体育赛事在市场化、商业化运作过程中,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刊记者对鸿星尔克年轻的总裁吴荣光进行了专访。问:作为一个商业品牌,为什么不依常期的比赛赞助,而是要做战略投资呢?吴:中国网球的推广和发展也需要有商业资本的介入,这不是简单的赞助可以实现的。从企业角度来讲,中国网球的发展是成就品牌的一次机遇,我们鸿星尔克…  相似文献   

18.
《网球》2006,(11)
从温网现场到自家门口的大师杯新闻中心,中国的网球记者总是成为外国同行们追问的对象,他们迫切想知道的是:中国网球到底发展成什么样了?我们至少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至今没有一个关于中国网球人口和球场数量的准确统计。求解中国网球,势必是一个浩大艰难的工程,新新体育还是迈出了脚步。在大师杯又将如约而至之时,上海市网球协会携手大师杯组委会对申城网球傲了一次扫雷式普查,试图用科学的社会调查方法来厘清让这座城市激荡的网球浪潮。可以说,他们交出的是第一份中国网球的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9.
2008大变局     
《网球》2008,(12):38-46
那场绵延288分钟的温网决赛就像一座大桥的塔柱,伫立在2008年的中心,它的一头连着春天,春天有一个新的大满贯冠军诞生,他是德约科维奇;它的另一头连着秋天,秋天最后一届上海大师杯告别,它留给中国一片网球的沃野。纳达尔对费德勒的胜利无疑改变了网球,它让竞争的洪流变得无比激越,而在这激越的交响中,网球在施行巨大的变革,明年我们将拥有一个新的赛程,新的明星阵容,中国也将有新的大师赛和新的国家队。沿着这个塔柱把2008年牢牢固定的钢索,使它成为历史的一座宏大的坐标的,是无数网球事件的张力,伊万诺维奇和萨芬娜、穆雷的崛起使网球的竞争内涵更加丰富,奥运会网球赛事的成功举办,使得网球从此成为奥运会最富有魅力的一个内容。连从来没有拿过大满贯的扬科维奇都那么可爱,她让我们想起,网球其实有无数种可能,她无非是实现了其中的一种小小可能。官员们开始坐下来讨论网球的环保和公益,他们坚信大桥一定可能挺过金融风暴的飓风,明天更大的变革,也许只是因为你今天为孩子们多打了一场球。他们在开会,我们在欣赏,我们沉醉于奥运会开幕式的同时,也沉醉于关于奖金的数字游戏,当然,更令人沉醉的是,郑洁在温网羞涩的胜利和关于地震捐款的豪言,她让我们突然明白,很多事情其实和"世纪之战"同等重要,心灵上的变革,总是来自于现实上的触动,我们在一个适当的时候,走到2009年白雪覆盖的春天。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次网球民间高层聚会,也是一个充满了问号和解读的聚会。在中国网球人口和场地都飞速增长的今天,如何找到一条富有活力的产业链?如何把有限的场馆转化为无限的财富?如何在网球热的基础上提炼出中国的职业精英?这都是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