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精神能量。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课程安排、制度保证、队伍建设等方面合力解决。积极构建"大思政"体系,围绕职业性、实践性、多元性三个方面,积极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要求英语学科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单单要传授学生基础英语知识,同时还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笔者针对在高职英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英语课程的生成路径,希望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引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三观及引导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两方面入手论述了高职英语课堂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提出高职英语教师可有意识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并将课程目标、授课内容与思政元素相对接作为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向其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为思政教育扩宽了渠道,也使得高职英语教学向着更有内涵的方向改革。  相似文献   

4.
朋辈教育在思政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宿舍是思政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新途径,高校基层党建扎根宿舍,需要发挥优秀学生党员作用。将基层党建与朋辈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朋辈教育模式中优秀学生党员来引领普通学生,提高高校党组织的号召力、影响力,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落实"三全教育"和"三自教育"。通过夯实组织架构,把好党员选拔"四大关口",打造好"五大平台"等举措让朋辈教育助推高校基层党建扎根宿舍。  相似文献   

5.
构建有效"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日益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聚焦点。开展多样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主动从"低头族"、"睡觉族"、"聊天族"中解放出来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去,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还能激发"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四四制"实践教学模式的缘起、构建和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评价等问题对于解决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难的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具体要求是坚持"八个相统一"。本文以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为切入点,分析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的要求,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八个相统一"与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紧密融合,以"互联网+"为手段,完善高职思政实践教学计划、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扩展高职思政实践教学"课堂—校园—社会"三个场域的组织架构,以期把高职思政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迎来了黄金阶段。但从教育效果来看,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社会适应力不足、职业道德规范不突出等,这些不足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需要通过强化思政课程教育,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改变以往思政课程“满堂灌”的做法,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兴趣。新《职业教育法》的顺利出台,给高职思政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以高职思政课教学为例,探讨了新《职业教育法》实施带来的影响,分析了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职"思政课"教师教学魅力就是教师上课有独特的思路,表述逻辑性强,分析全面、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教学有激情,语言精练、有磁性,使人深受启迪。它是"思政课"本身理论的需要,"思政课"教材的要求,高职学生的要求,是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使教学具有魅力必须做到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广泛征求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通读教材,认真思考所教课程的内容,写好教案,上课认真并有激情。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国家教育部对我国高职财务会计专业教学事业提出了崭新的标准,要求教师在实际财务会计专业课程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现代互联网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手段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效渗入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中,以多样化、多渠道的实践训练活动锻炼学生的财务会计实务能力,培养其思政素养,使其转变以往偏见的思政学习观念,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思政教育。这样不仅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还能帮助教师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标。本文阐述了高职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构架及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产出导向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思政视域下“产出导向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符合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提升思政教育全面性与广泛性、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思政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的契合点,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配合与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深入贯彻与运用“产出导向法”的教学逻辑,推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建党百年之际,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优化思政课的形式与内涵,拓展思政课教育功能。新时代思政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将“四史”教育与理论结合、与现实贯通、与政治统一,通过增强教师素养,创新教学路径,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四史”、担使命、跟党走。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商务英语人才教育培养存在诸多基础性问题,做好"一带一路"经济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改革,将为课程思政更好地在新时代环境下发挥教育导向作用提供切实保障,使商务英语人才教育培养,得以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角度,完善课程思政的商务英语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在开展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着眼于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大力推动国际化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简要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存在的制约因素,最后就如何推动"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提供优化路径,旨在为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实施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把思政元素融进专业课的课堂,提升思政元素的育人效果,以"建筑设备与识图"为例,围绕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行业发展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进行探索与实践,为高职院校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对学生的国防教育至关重要,"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军事理论教学创新提供了契机,通过多种实施途径将军事理论课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军事理论教学过程,创新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简称"三自")能力,倡导学生干部在"三自"过程中提高本领,增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在对学生干部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以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在"三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构建学生干部"三自"能力培养的制度体系,为学生干部的成长成才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用"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教育之魂"已经成为新时代专业课程的要求,通过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有效方法。本文思考并探索了免疫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开学第一课的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在完成医学免疫学的专业目标同时,以社会聚焦事件以及人物事迹作为引领,引导学生在疫情当下深植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结合“教学做合一”理念,本文探讨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意义,首先挖掘“教学做合一”的深刻内涵,接着对当前高职语文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下高职语文课程思政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对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要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要了解授课对象,只有了解他、认识他,才能理解他,进而融入他、引导他,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文章通过对南昌职业学院"五个他"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对高校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良性生态圈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探究“大思政”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关键之举,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创新“三全育人”机制至关重要。为更好发挥其思政教育效力,需从育人体系、思政素养、思政共同体、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