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有正确把握现实的人,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现实的人是对传统的人的批判和扬弃的发展;现实的人是自然界中有前提的人;是一定社会关系中有需要的人;是历史发展中的有主体能动性的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现实的人,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理念,简约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的精辟论述,结合当今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探讨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历史资源、理论来源及现实需要。充分说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实现的.人的解放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马克思将这一价值理想奠基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现实基础上,探讨人的解放的实现条件,寻找人的解放的现实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是不断促进和实现人的解放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种主体性建设,这是由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对象决定的。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对象是现实的人,是人把人作为自己建设的对象,它包括自己把别人把自己作为建设对象这二种情况。人把自身作为建设对象标志着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深化,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人类历史上,人的需要、人的劳动创造推动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这个发展、进步过程中,人是社会的唯一的有机构成要素,是历史的有目的的创造者,他以主人的身份来审视和改变着他周围的一切(自然界、社会、人自身),以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而人是社会的主体;另一方面,人又是一个与其主体性相伴随的客体,或  相似文献   

5.
马克斯·韦伯强调主体的精神文化气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有着现实的启发意义。马克思唯物史观注重人的历史作用和人的进步 ,必然强调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历史进步的作用。新时期里具备相应精神文化气质的历史主体 ,才能承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对自身历史进程、历史价值以及使命前途的高度肯定,是凝聚全党奋斗热情与奋斗希望的精神力量。坚持问题导向,着眼现实问题,坚定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强大政党、把握历史主动、完成历史使命、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程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坎坷磨砺、历史成就、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坚持树牢历史思维,不断增强历史担当,才能在更高境界、更广视野中进一步坚定百年大党的历史自信。  相似文献   

7.
马克斯·韦伯强调主体的精神文化气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有着现实的启发意义。马克思唯物史观注重人的历史作用和人的进步 ,必然强调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历史进步的作用。新时期里具备相应精神文化气质的历史主体 ,才能承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4.古今联系 历史与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中包含着产生现实的条件,现实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历史痕迹,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讲授历史只有联系现实社会和人的思想认识,才能实现新课改提倡的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觉性。例如,联系比较唐朝前期与后期的政治经济,我们可知:唐前期由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秩序安定,因此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等,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通过联系,我们进一步归纳出:政局安定有助于生产迅速发展,反之则破坏社会生产。在此基础上,我们再联系今天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样也是社会安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大体可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是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的。”文化建设“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有的人对此表示怀疑,他们往往从历史和现实中举出两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种种不正之风 ,根源于历史上长期“人治”传统和小农经济意识及习惯的深刻影响 ,并同现实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制度直接相关。总结历史经验 ,着眼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党员干部队伍 ,有必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加强制度建设 ,改进教育管理工作 ,完善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使干部管理在基层和实践中走到科学、公正、公开、真实、有效、有序、比较民主和相对法制化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1.
"现实的个人"是历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注重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条件.历史就存在于"现实的个人"的活动中,通过考察和阐释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几大前提因素来说明"现实的个人".  相似文献   

12.
张世太 《甘肃教育》2008,(11):23-23
历史人物捍卫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光辉事迹,使人奋进、向上也使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了升华。因此,历史教师以历史人物捍卫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史实为突破口,把历史引入现实,把现实融入历史让学生在感悟历史与现实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激发爱国热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人的建设。这不但是我党70多年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而且是当时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提出的现实课题,也是对现实中国人的普遍素质和精神面貌的客观分析与估计。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干部队伍建设,只有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教育既是一个规范的学术概念,又是一个现实的实践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地位.思想道德教育的历史地位是指它在历史过程中如何产生、发展轨迹、未来归属.它伴随人的存在而产生,在阶级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内容,并将继续存在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地位是指它在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现实表现.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是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而来,构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同时又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措施.西方国家的政治教育处于隐性状态,思想道德教育则是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部分.  相似文献   

15.
化建设的理路应以马克思关于实践和主体视角为理论依托,立足现实实践,把人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让人尤其是平民做化建设的主体;把主体当下的实践摆在化建设的主导性地位,通过创造性实践使化获得其本质内涵;深入现实和历史,提出并解决我们时代真正的问题;从具体历史背景出发解读化,建构新化。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和讲解历史知识,更是为了让现实人与历史人、师与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在历史教学中,人是有效课堂的主体,情感是有效教学的纽带。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从实践出发,从人对自然的关系和人对社会的关系中系统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的人及其本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何晓梅 《文教资料》2006,2(15):140-14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德国思辨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唯心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人,并对现实的人做了科学规定。“现实的人”这个概念中蕴藏着促使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9.
关注“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高考文综测试的一大特点。重大社会现实问题都有其历史由来,关注历史问题的现实切入点和现实问题的历史链接点,在高三历史复习中是必要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20.
作为社会人,不可避免地对历史、对现实有自己的评价认识;作为历史人,特别是著名的历史人.又不可避免地被后人评价认识,庄子也不例外.对历史、对历史人物、对现实、对诸子百家,庄子自有他独到的理解和见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