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多年来一直为语文教材编者所看重。说起《春》,我相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能熟练地说出概括课文重点内容的那几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因为《教学参考书》就是这么“图”的。实际教学时,绝大多数教师也是沿用这种概括方法来引领学生学习的。记得曾有机会在一所学校里听三位教师教这篇课文,都是按着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理清了文章思路,都是按照顺序用五幅图概括绘春部分的具体内容。虽然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教法几乎完全相同,很难看出哪位教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听完课后,我曾有过一个…  相似文献   

2.
郁茹同学问:《春》一文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春景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情的?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就像是在眼前展开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连环春景图,作者饱蘸热爱、赞美之墨细腻描绘、精心雕琢。笔下的春色惹人爱、令人醉。“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作者先  相似文献   

3.
三年级看图学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句和句之间的关系,懂得怎样连句成段,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第六册看图学文《在艰苦的岁月里》,是一幅没有故事情节的静态人物图。教学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理解人物之间的联系。可按照从  相似文献   

4.
小语教学大纲把“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列为三年级基础训练的重点。教材的安排是,第五册着重抓好“连句成段”的训练,在此基础上,第六册再进行“连段成篇”的训练。“连句成段”的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认识一段话的结构形式:一、总分式。其特点是用一句话在前总领或在后概括全段内容。其中,先总述后分述的,如《大雪山》第三自然段:“战士们把能穿的全部穿上了。有毯子的就……裹在身上,有油布的就……披在头上。有的战士找  相似文献   

5.
《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学习这篇文章,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语言,一是真情。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学习、理解。一、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情”在文中的作用《岳阳楼记》,宋代革新派范仲淹应盟友滕子京的函请而写。当时滕子京被贬湖南岳州巴陵郡,作者也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被贬为邓州(现在的河南省邓县)太守。滕子京上任一年后,重修岳阳楼,并将岳阳楼的历史沿革、环境气候、建筑特点等写了一封信,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寄给作者,请他作记。作者即凭借书画中介绍的景物情景,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长期盛行着对社神——土地神的崇拜。南宋诗人陆游在其著名的农村诗《游山西村》中,就曾把“箫鼓追随春社近”作为当时浙江农村富有特征性的风俗来描写的。为了迎接春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古代农民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农民正在排练节  相似文献   

7.
现行高中语文必修1第102页是曹操所作的《短歌行》,文中配上了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作为插图。插图的作用是便于读者更直观地理解文字作品的意境。可是这幅绘画和这篇文章所处的时代不同.这两个作品组合在一起合适吗?  相似文献   

8.
【课例简析]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包括五幅图、五段话.教学时,可围绕课后作业1看图学文,采用读启教学法,从图到文,说读结合;逐段理解,层层突破;从文内到文外,读思结合,以突破“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这一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9.
斯宾诺莎通过引入“神”的定义,实体不仅被规定为自因且能思维的主体,而且最终被理解为绝对的“一”.这既可以说是以犹太教的一神教精神来理解来自希腊的“实体”概念,也可以说是以希腊的“实体”概念来理解一神教信仰的绝对之一神.由于实体是绝对的一,人与万物都只不过是分有这一实体的样式物,这意味着,正如每一具体物一样,每个人都是“神”这一实体的角色性存在,而作为神的一种存在,每个人的存在就是目的本身.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内容 第四册“看图学文”共有6篇,其中多幅图4篇,单幅图2篇,保留和新选课文各占3篇。这些内容分别安排在教材的三大部分中,各部分均有2篇看图学文。第一部分中有《小蝌蚪找妈妈》和《骄傲的孔雀》,这两篇都是看连续的多幅图学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用一幅幅形象具体的图,配有一段或几段浅显的文字,完整地表达了故事内容。第二部分中有《我们也要当红军》和《难忘的泼水节》,这两篇都是看单幅图学文。这类课文是以一幅内容较复杂的图,配有一篇较完整的短文。第三部分中有《黄山奇石》和《雷雨》。这两篇看图学文,虽然也是看多幅图学文,但与第一部分中的看多幅图学文略有区别。如:《黄山奇石》一课,由四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第一幅图是黄山景观照片,第2—4幅图,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三个景点的照片。图与图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不是表达事件发展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11.
斯宾诺莎通过引入“神”的定义,实体不仅被规定为自因且能思维的主体,而且最终被理解为绝对的“一”。这既可以说是以犹太教的一神教精神来理解来自希腊的“实体”概念,也可以说是以希腊的“实体”概念来理解一神教信仰的绝对之一神。由于实体是绝对的一,人与万物都只不过是分有这一实体的样式物,这意味着,正如每一具体物一样,每个人都是“神”这一实体的角色性存在,而作为神的一种存在,每个人的存在就是目的本身。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三年级开始设作文课。第五册教材是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承担着由低年级写话训练向中年级写片断的过渡任务。这个阶段着重训练连句成段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把一段话写清楚。为能完成这一教学要求,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以阅读带动写作,读写紧密结合。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教材的“例文”作用。第五册教材共30篇课文,篇篇文质兼美。因此,讲读课文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作者是怎样观察分析事物的,是怎样写具体的,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在遣词造句、连句成段上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借鉴等。  相似文献   

13.
刘森、樊掌胜两位老师发表在 2 0 0 3年第7~ 8期合刊上的“对初二《思想政治》课本(上册 )一习题的一点质疑”一文中 ,对现行初二《思想政治》(上册 )第五课课后“畅所欲言”的第 2题第 1问提出质疑。我个人对两位老师的观点有些不赞同 ,在这里提出来 ,与两位老师商讨。这道题是 :1 “开发区演变”图 (见左图 )说明了什么 ?教参是这样分析的 :第一幅画面说明森林茂密 ,野兽多多 ,既给人以优美的环境 ,又保存了生物的多样性。第二幅画说开发区的演变明人们只顾眼前利益 ,竭泽而渔 ,森林被砍伐 ,成为木材市场 ,生态被破坏。第三幅画说明由于…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五册“分数初步认识”单元,教材编排了两种形式不同的线段图,10幅是无方向的,4幅是有方向的,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1.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线段图是介于实物(或图片)与抽象分数之间的表现形式,因此用线段图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2.有方向线段图有原点、方向、单位长,实际是初中数学中的数轴,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从感性上认识,为今后初中学习打基础是非常必要的;3.  相似文献   

15.
我在《东皇太一的原型是苗族椎牛祭祖的主题歌》和《东皇太一双重神格考》中对东皇太一的主祀神及其神格进行了论述,认为东皇太一与苗族先神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认为东皇太一的主祀神是苗族祖先神,实际上东皇太一的主祀神是“苗族社神”,他包括苗族祖先神、图腾崇拜神及自然神祗等,那么苗族社神是怎样演变成楚国保护神的呢?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东皇太一是楚国社神 《东皇太一》是《九歌》的首篇,是楚巫举行祀神活动的恭请主神东皇太一降坛的请神词。他是一位怎样的神祗?很难作更多的比较研究。有幸的是,长沙马王堆西汉第三号墓出土了一幅《社神图》,可以作为理解东皇太一的重要材料。此图正中上方画的主神,头右方有一行残缺不齐的文字,虽已残缺,但其中的“大一”二字,清晰可辩,只是“大一”上方有无“东皇”二字,无法看清。“大一”即“太一”,古字相通。东皇太一,就像我们称“皇帝圣上”、 “总统阁下”一样,是对“东皇”的尊称,这便是“东皇太一”得名的由来,因此,此神应即“东皇太一”。此神左胁还注有一个“社”字,说明“太一”亦即“社神”。马王堆汉墓是西汉早期的墓,西汉初立,还来不及创造典型的汉文化。这幅帛画是沅湘间先  相似文献   

16.
<正>《春》这篇散文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作者以诗歌的笔调和清丽的色彩,用火热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通过各种表现手法,生动而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课文第二部分,具体描绘春天的景物。作者从"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人迎春"五个方面描写春天的景象,五个段落五幅画。其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值得读者去解读。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春草图这一段第一句从点上描绘。(1)用"偷偷地""钻"写  相似文献   

17.
语文能力的训练包含着理解、积累和运用。现以《灰雀》教学为例,试谈这个问题。一、理解语言重在落实“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灰雀》是第五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课所在的单元组重点训练项目是:用理解词语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句子。它体现  相似文献   

18.
看图作文是以图画为题材,指导学生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把图画内容系统地叙述出来的一种作文形式。现以反映我校三好学生李丹先进事迹的五幅国画的看图作文为例,谈谈我对指导学生看图作文的做法: 1、简介图意和观察图画。教师先介绍李丹同学明确学习目的、为革命努力学习的先进事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看、研究、思索五幅图画中的各个细节。这五幅图是:第一幅画李丹在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眼望墙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毛主席语录,与手放胸前紧握拳头,表示决心的姿态。第二幅画李丹在刮风下雨时上学的情景。第三幅画李丹在课室,眼看前面,留心听课,积极思考和举着右手准备发言的姿态。第四幅画李丹在晚上认真复习功课的情况。第五幅画桌上摆着李丹的优秀作业,墙上挂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毛主席语录,李丹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9.
赵娜 《小学语文》2008,(7):87-89
《这样做不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文中有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几个小男孩在草地上踢足球,一位大姐姐正劝他们不要在草地上踢足球;第二幅图是一位阿姨在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正哗哗地往外流,一位小朋友在劝说她“这样做不好”。这两幅图主题鲜明,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是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20.
看图学文是在看图学词学句的基础上发展的 ,其特点是用图把具体的事物和语言文字结合起来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让学生看得见 ,从而对有关事物获得感性认识 ,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发展思维。看图学文要重视图的运用 ,但不能淡化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重点。怎样处理看图学文的“图”和“文”的关系呢?下面以《画》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一、以图引文 ,注意培养观察能力《画》是一篇看图学文 ,由一首短诗和一幅山水画组成。从字面看四行诗句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行行的意思都违反自然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