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语文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内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情感丰富的教师授课语言等方式,  相似文献   

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的《序言》中写道:“大教学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奉献给人类,奉献给事业,奉献给学生,是辛勤耕耘在这块沃土上几代教育工作者的最高境界。追求教学中的完美,成为事业的一种永恒,因为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观不同,对于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笔者对一节好的数学课的看法有如下几点:一、情:创境激情———让情感走进教室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真正…  相似文献   

3.
内容简介:《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在《致意读者》中.夸美纽斯明确表述了《大教学论》的最基本的目的。他说,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书中明确提出并详细论证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则,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拟订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确立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制订了编写教科书的原则要求。甚至对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怎样的课才是好课?这话题似是老生常谈,但仍发人深思。对上课的教师,要求提高上课的质量;对看课的教师,同样也要提高看课的质量。对好课的看法不一,对课的优点、亮点评价不同,就直接影响、削弱了观摩活动的效果。这就有必要对好课的标准再作探讨,对看课的心态作深层的思考。《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6年第1期),在“对话启示录”中刊登了《让智慧之光照亮前行的路》一文,文中记录了在一次“情感型课文”课堂教学研讨会中,周一贯、吴琳老师和看课教师的互动对话。其中着重谈“了究竟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这次活动刚好笔者也在场,十分认同…  相似文献   

5.
多彩的反思     
罗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时说:“艺术人的整个美,来自思想,来自意图,来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启发的思想和意图。”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语文教师。高尔基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人的创作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也就是这样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造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这句话也适用于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涵盖着美的因素,堪称艺术的创作,而在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生涯中,对自身创造艺术的才能与价值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因而也就缺少了对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教师一要修养情感,感染学生;二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三要把准契机,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谓切中要害。我个人甚至认为“情感、态度”应放在三维之首。因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一堂课缺乏兴趣、缺乏情感,哪里谈得上学好这门学科?哪里谈得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呢?我之所以这样谈,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并注重实践的三个方面。一、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包括语文教学艺术情感引课空白美、语文教学艺术情感过程空白美以及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结课空白美三种类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原则、适时“嘎然而止”的原则、“融洽师生情感”的原则.是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语文教学要平平淡淡、扎扎实实地教 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提出:一节好课应具有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语文味强调动情朗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写的书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达到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达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语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大学语文教育,存有两个基本问题,即大学语文到底应“教什么”以及到底该“如何教”。基于语文课程论的视角,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情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课程要素;基于语文教学论的视角,讲解、操练、体悟是大学语文教育基本的教学方式。三类基本的课程要素与三种基本的教学方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1.
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把每课书、每节课的教学同培养学生听读说写能力联系起来要问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查看教案,在教学目的栏一般写着两三项。比如《梁生宝买稻种》的教学目的一般是这样写:一、学习梁生宝一心为集体、以苦为乐的高贵品质;二、了解文章插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突出中心意思的作用;三、学习有关同义词和多音字。语文教学要“教学生学好课文”,要教“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但这不是最终目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从这样的认识出发,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六·三制语文教材是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教材,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占教材三分之一的文言文篇目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文精当,符合初中生的学习要求。但美中不足的是:在选文的注释及讲解方面(包括人教版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有部分篇目存在着失误及值得商榷之处,现将其一一列出,以求证于大方之家。一、失误之处1.第五册《诗五首·己亥杂诗》145页注⑦中说:“‘己亥杂诗’共350首。”这一注释首先与《教师教学用书》(简称《教》,下同)上的课文说明不符。《教》中的课文说明引龚自珍《与吴虹生书》称…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一书的第五讲第二节中,专门介绍了“李吉林情境教学法”。通过学习,我对这一教法在理论上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情境教学法”是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主持实验成功的,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特色显著的流派。它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一旦进入情境,教材所介绍的无论多么久远或多么遥远的内容,都会一下子拉到他们的眼前,引起他们的关注,激起他们的感情;与此同时,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受也随之…  相似文献   

14.
王荣生先生继推出《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这部被誉为“填补我国语文课程论空白”的专著后,又在《语文学习》等刊物连续发表了多篇阐述教学内容以及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文章。上述专著和文章为语文教学改革开拓了新视野,读后使人大开眼界。就语文教学的观课评教而言,语文界长期以来囿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之一隅,过于注重“怎么教”。而王荣生先生打破了这种传统,提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将关注的重点从“怎么教”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论专家不断追问“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试图对教学进行最“真”的认识。如果我们再来诘问“教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一命题是否成立,结果将怎样呢?即“教学是科学吗?教学是艺术吗?”显然,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中师生间的一种最主要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或实践活动。怎么能说一种认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学生是一种艺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论的意思是指教学的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愉快的艺术.”所以说,教学是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创造性地激励学生愉快接受知识,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达到方法和手段上的巧妙综合的艺术。从这一点上看,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情感和认识相伴而生认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对事物表面的、初级的感性认识和对事物内在的、本质的、高级的理性认识.认识活动往往要通过感觉、知觉到达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实现认识的飞跃。有的认识活动甚至需要…  相似文献   

17.
体验,作为一种图景思维活动,是语文教育的本体。语文体验作为一种从情感到认知的思维活动,有助于消融语文教学过程中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固有的矛盾对立。语文教学体验论凸显语文教学的情境性、建构性、生成性和创造性,并在情景设置、体验过程、体验表述和体验效度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一、从文学本源论看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写作训练我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本源的论述集中为“本于心”和“本于道”两种。其中,关于“本于心”的论断有:1.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汉·司马迁《史记·乐书》)2.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  相似文献   

18.
马嘉雯 《考试周刊》2012,(64):37-38
新课标对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达到这一要求教师耍“追求朗读教学的诗意美”。这是因为,“朗读”不仅仅是出声的读,大声的念书,也不只是一种基本技能的训练活动.它是强调学生品味感受的阅读活动,是丰富细腻的情感活动。因此.语文教学应在情感朗读训练方面有所尝试,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如《吃水不忘挖井人》《手术台就是阵地》《梅兰芳蓄须》《青山处处埋忠骨》等。这类课文都是通过讲述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他们的高贵品质。教学这类课文,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的《手术台就是阵地》为例,从“教什么”“怎么教”两方面,简要谈谈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挚 《湖南教育》2005,(18):19-19,22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光是一种时尚口号.它已内化为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小学语文教学,开始出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可喜景象,但在前进中。我们也有困惑:学生的独特感受真是无奇不有:教《雷锋日记》一课.有的学生说“我不想当雷锋那样的‘傻子’”;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有的学生说“这只弧狸真会想办法.我想向它学一招”,面对学生的这些感受,教师应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