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振民  王康 《今传媒》2016,(4):137-138
电视媒体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趋于平缓,这也使我国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为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这就要求电视传媒必须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发挥电视媒体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形成合理的就业规划等方面的职能.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电视传媒对学生就业观的正确引导,有助于帮助解决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贺玉兰 《出版广角》2015,(15):122-123
顾友仁先生所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书,是从传统文化融入的维度探讨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的力作.全书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我国思政教育创新的前提、背景、历程和使命,尤其对当代思政教育单一“政治性”的现状进行纠偏,从内化的高度提出了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历史使命,并勾勒了中国特色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一部具有很强学理性和启发性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当代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格局为参照,探讨电视晚会在当代文化中的主要功能,电视晚会的形态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电视晚会是当代文化运动的产物,它集中体现了当代文化在社会生活市场化和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中的多元化转型的新状态;因为它的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必然具有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属性和发展趋势;因此,怎样更深入地实现电视晚会的文化功能,使之在适应社会、文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前提下,为促进当代文化在精神建设和民族性发展中发挥作用,这是当前电视晚会面临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江苏电视台推出了电视纪实系列片《女人的故事》。这群普普通通的女性形象,刚刚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就得到观众的认同和喜欢。作为这部系列片的策划人和总编导我想结合该片,就当代电视纪录片的平民意识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感受。一、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是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经营频道     
马俊 《视听界》2000,(3):57-57
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电视已经取得的巨大成果和综合实力。然而,站在21世纪的制高点上,我们却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理由,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电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有明确的历史定位。这是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在他的《新千年中国电视的历史方位》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6.
当前,电视频道专业化在中国已经开始得到发展,而且速度相对较快。所谓电视频道专业化,其实就是指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所规定的要求,明确地了解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利用不同的电视频道体现不同的电视传播内容的形式。针对电视频道专业化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并且指出其在当代电视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概况: 我国的电视美学研究,是与电视事业发展几近同步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发展水平是齐头并进的。从总体上说,我国电视在实践上的腾飞是在80年代中后期,电视美学研究的活跃与繁荣也是在这个时期,因此,从某种意义可以说,这10年的电视美学研究,也大体上概括了当代中国电视美学研究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评论是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发表意见或做出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从1980年电视评论节目的创办,到如今已走过26年,中国电视评论节目正走向成熟。《论当代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形式》一文,对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形式与特点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9.
感动与担忧:当代电视批评的双重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和电视事业的发展,正处于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这种复杂,集中体现在中国电视发展面临的四大悖论:文化产业与文化工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与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中国电视处于“双重视域”的理论语境和实践环境时所面临的这四个悖论,决定了电视批评的理论视域是相当广阔的。忽视这样的宏观背景,当代电视批评不可能对中国电视的商业化、庸俗化、贵族化弊端作出深刻的解析。  相似文献   

10.
蒋晓平  房澄 《视听界》2004,(4):45-47
情感类电视节目是电视综艺节目本土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它扎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与民众基本人性之中,代表了一种正面、客观、积极地反映并弘扬社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人伦及基本人性中真、善、美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理念,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大众生活、关怀大众心灵的电视综艺节目,满足了社会转型期民众的内在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其体现的真实电视原则和民众性特征为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预示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
宋丽萍 《兰台世界》2013,(19):133-134
<正>清代英语教育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天辟地之功,京师同文馆就是清代时期中国英语教育发展的最好缩影,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教育学校,随着洋务运动的结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留给人们的启发却远远超过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它在我国教育和英语教育历史上,有许多开风气之先的历史功勋,有许多当代大学英语教育值得借鉴和采用的,比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吸收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最重大的理论成果。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电视事业和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五个关系,特别是事关全局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电视批评的媒介生态发生了一些变化,影响着中国当代电视批评的发展走向和话语空间.本文从电视批评主体、批评对象、批评手段、批评风格、批评理论、批评生态等各环节对中国电视批评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梳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当代中国语境是当代中国具体文化、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网络空间发展等现实因素交织形成的具体环境,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来讨论图书馆核心价值,具有特殊意义。理想状态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有两个方面,即自由和发展。当代中国语境的众多因素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冲击很大,所以理想状态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不能简单应用,必须根据语境进行必要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要阐述中国图书馆法制史;对中国图书馆立法问题给出了基本评价;论述了当代中国图书馆立法的必要性;提出图书馆法权概念,并论证了其与图书馆核心价值历史的、现实的关系。文章强调,中国当代图书馆法权来自宪法,法权内容却明显缺失,只有通过图书馆立法,才能对图书馆法权予以明确、具体、系统的说明和规定,并客观彰显图书馆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要搞好对外电视宣传,首先必须明确电视对外宣传的受众,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我们对外宣传的重点是北美和西欧为主的西方主流社会,其次是俄罗斯、东欧、日本和其他周边国家.针对以上这些国家的受众构成,应该说,采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来为广大的观众服务才是最有效的.开播正式的英语对外宣传频道是中国电视进人国际大舞台的标志,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央电视台对外宣传的英文节目,长期以来一直滞后于中文节目的发展.为了适应今天电视对外宣传的需要,这种局面应该尽快扭转.1.中国电视对外宣传的历史中国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17.
曾岩 《视听纵横》2007,(5):19-22
当代社会是一个资讯比较发达的多媒体社会,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时政新闻、公共信息、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大多是从广播电视上获取的;大量的业余闲暇时间,也基本上是伴随广播电视而度过的。目前,听广播、看电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方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的收视权,就象居住权、劳动权、生育权、知情权等一样,也是当代社会必须确保的一个基本人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阶层变迁与电视传播价值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聚焦中国当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对电视传播的价值取向影响的研究。通过探求电视媒介人在当代社会阶层变迁背景下的实践与理论变化的轨迹、展示阶层变迁对电视传播影响的现象、揭示受众接收心理的变化 ,分析研究电视媒介传播价值取向所具有的互动价值意义 ,从而期待在我们的电视传播中能够增加更多理性的、自觉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电视教育性节目与教育电视节目,这是两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电视教育性节目是面向社会,对受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节目,而教育电视节目是以教育为目的,以电视传播为手段的节目。它们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处,笔者拟就这两种节目之间的异同做些初浅的探讨。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电视教育性节目与教育电视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有着明确的共同目标──“教育”,都有着共同的媒体──电视。教育电视节目,既包括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认为的“教学片”,亦即各种远距离教育机构(主要是电…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承认,当我们站在学术的角度讨论电视媒体的得失的时候,已经不能再把电视捧上高高的神坛去瞻仰它去评价它了,电视的使命已经从纯粹的说教传达转化为服务大众。这种转变无疑是电视的一大进步,也是电视发展的重要契机。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当代电视理论及电视事业的发展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语境中,文化工业与文化产业的碰撞和紧张、人文精神和世俗精神的碰撞和紧张、产业化与商业化的碰撞和紧张、本土化与同质化的碰撞和紧张使中国电视在实践的过程中承担了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