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验“Z+Z智能教育平台”的奇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刚进入新课程改革,“Z Z智能教育平台”也随我们一同走进了数学课堂。这个教育平台的应用将过去沉闷、生硬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将学术形态的数学动起来,将结果性的数学求证演绎为生成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不自觉地走进数学王国。这是一个奇迹!我想,这个奇迹的出现,就源于“Z Z智能教育平台”的人本思想,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Z+Z智能教育平台",即"智能化的知识型教育平台"。它是我国数学家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的数学教学平台。该平台是一种能够以直观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抽象、复杂数学现象,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概念课是初中数学的基本课型.深度学习理论引导下的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应当被赋予新的含义,并且要让学生有一个新的学习过程.数学概念的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对数学学科的正确理解,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应该让学生带着主动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去建构数学概念,需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概念的理解,并且用数学语言去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4.
刚刚走进新课程,我国数学家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的Z Z智能教育平台也随我们一同走进了数学课堂,这个教育平台的应用,是对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一次真正革命,将过去沉闷、粗糙、生硬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将学术形态的数学变得动态起来,将结果性的数学演绎为生成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学习中不自觉地走进了数学的王国,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出现,它的根本源泉在于Z Z智能教育平台的人本思想,即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Z+Z智能教育平台将数学的学习看成是动态的,也是技术的。其优势体现在其对教学资源的灵活组织和扩充上。本质上讲,数学学习不仅需要计算、证明,也需要观察、实验、猜想、归纳和合情推理。Z+Z智能教育平台正是为后者研发的一种优质教学工具。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把“Z Z”智能教育平台确定为新世纪数学教材的配套软件(北师大新世纪版数学教材),“Z Z”智能教育平台,它为教师准备了一个拥有上百个课件并与该教材配套的课件库,同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箱,这就使它在支持新课程的推进上具有其它平台不能比拟的先进性。我们在运用“Z Z”智能教育平台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它有如下几个优势。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数学家张景中院士主持开发了一个主要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创性系统,即"Z+Z"智能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8.
小学渗透教学思想不仅能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价值,还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解决问题。本文主要从课前寻求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课后生活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几方面对"小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得以实现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9.
数学的定理是数学的重要内容。如何上好定理课一直是数学教师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常用“先给结论,后加以证明”这一传统模式编写教材,侧重于让学生接受,而忽视了让学生去发现。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教师用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发现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的"学"回归本位.依循学生的经验,依循数学的原理,依循学习的方法,依循创新的思路,让学生"感在课中央""悟在课中央""做在课中央""创在课中央".将学生放置于"课堂中央",能让初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11.
"5以内的加法"一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5以内的加法"一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浇花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看看、摆摆、算算等活动,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以往,有关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的研究课题或论文大都侧重于高中教师如何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以便让刚刚经历中考的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为今后高中三年学习打下基础.笔者既有高中教学的经历,也有初中教学的实践,这就在客观上使得笔者对初高中数学学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现拟文展示,期待抛砖引玉.1研究初中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听课习惯我们都知道学生不听你讲的课,或对你讲的内容无兴趣,那么你课备得再充分课讲得再精彩也无  相似文献   

13.
“动手做”栏目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主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借助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本文将“动手做”栏目融入课前、课中或者课后;用多样的形式展示学生“动手做”的结果;对不同类型的“动手做”进行个性化设计,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4.
陈峥 《中小学德育》2012,(10):21-22
选择《秒的认识》作为校内研讨课是种偶然,可就是这个偶然,让课堂充满体验的味道。特级教师吴正宪曾经说过:“说学生能懂的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数学的意义,用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解读已有的生活经验。”我想这样的课堂孩子一定会乐于参与,这就是课堂的魅力。本节课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孩子懂得...  相似文献   

15.
在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单元后,“你知道吗”栏目中提到了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倡用X、Y、Z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一事。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背景知识,我们收集了更详细的资料,供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算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起点,以身示范,通过讨论交流、对比小结等让学生学会用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喜欢≠最好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越来越积极,学校也经常针对新课程推出研讨课,我在好些课上都听到用你喜欢的方法记(算或解).新课程的确提倡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要让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但学生喜欢的方法就一定是最好的吗?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数学源于生 活,寓于生活,更应该用于生活。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 时常更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用充满新奇的激情乐意去上数学 课,因此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将学生们引入生活中去,在教学 中融入更多生活化的元素和素材,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 学眼光审视生活和世界,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提高学生的知 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探究性特点。小学数学引入微课可以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借助微课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各知识环节,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从借助微课导入、创设微课教学情境、开展微课堂提问等方面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微课"是当今学校教育中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利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们通过课件和练习测试等教学资源来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形式能够让学生们激发对数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实现高效教学.本文针对"微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探讨,以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一、"微课"应用于初中数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