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红禄 《考试周刊》2009,(19):199-200
生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必须向生活回归,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是脱离于日常生活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它应当是在具备生活特性的基础之上展开的。但是当今的学校教育生活却越来越“非生活化”,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想让学校教育生活成为真正的生活就必须正确地看待学生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学生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成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是脱离于日常生活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它应当是在具备生活特性的基础之上展开的.但是当今的学校教育生活却越来越"非生活化",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想让学校教育生活成为真正的生活就必须正确地看待学生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学生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成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对人最深层次的关怀,而人的世界最本真的内涵是生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本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因此,让学生到生活世界中去体验,成为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6.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7.
“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教育不能失去与生活的联系,生活本身就含有教育因素,尤其是生物科学这种与学生生活世界密切联系的科学。“让课堂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这是现代课程发展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8.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的提出,给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活力,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不是按图索骥的过程。教育应保持对生活的超越,对生活起简化、平衡、净化和指导人的生活世界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构筑一种新的可能的生活世界。从主体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统一的世界,是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统一的世界;从精神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存的世界;从时间维度上来说,这样的教育生活世界是个体当下、过去、未来生活统一的世界。教育还应关注学生的虚拟生活世界,找回丢失的校园生活向度,共建学生的全面生活世界,以实现学生发展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传入中国,为中国解决教育与生活相脱离的问题和困境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也因此成为教育研究中最强势的话语。然而,当人们真正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潮和呼声时,是否需要反问自己:我们真正把握了生活世界了吗?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要回归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意义的生活世界?当生活世界从背景世界中被拉回到理性的地平线上重归生活时,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带入新区?  相似文献   

10.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应是“生活化”的,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陶行知语)那么,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事物呢?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蔡贵娟 《中国教师》2009,(Z1):494-495
<正>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而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园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课堂应是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灵感、充  相似文献   

12.
一、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1.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小学科学教育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活动,生活世界是科学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体验和经验构成了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科学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科学教育的真蹄。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园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治课堂应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师生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教育理论界探讨的学术热点,但对于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及如何回归有诸多争论。教学回归的"生活世界"指的应是学生的现实世界、经验世界,其具体的回归的策略应是: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文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开展平等对话,重视教学民主。  相似文献   

15.
研究型课程:沟通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建构完整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体验,这是当代教育改革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取向。研究型课程的建构正是这一价值取向在课程改革中的体现。研究型课程以其开放性、完整性和交互性有效地沟通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它既承继了生活世界的直观性与自然性,又保留了科学世界的技术性和逻辑性。现代教育的领域性断裂在研究型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合。因此,研究型课程成为沟通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教育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与自己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合.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材料.激发其学习兴趣,自主建构其教学内容与知识体系。当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个性张扬、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17):106-10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文字、书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小学作为一种启蒙教育,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始端,对于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影响巨大。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应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现象学意识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教师成为研究者体现着教育自身意义的丰富和对教育意义和生活世界的关注。教育的生活世界是鲜活的 ,富有生命意义的 ,是一切教育的生存所必需的 ,同时它又是生动的、丰富的、充盈的 ,为经验所直观而尚未被抽象的概念所规定 ,是原发的、原生态的。教育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教师的使命 ,就是使教育的意义得以实现。教师成为研究者 ,并不是要教师去做另一件事情 ,他所要研究的是怎样使教育的意义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 ,是每日每时在教育的生活世界里所经历的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19.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是怎样界定的?教育是怎样"回归"生活世界的?胡塞尔、哈贝马斯等教育家对"生活世界"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我们要正确理解"回归",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与生活相互统一,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当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返潮的现象严重。学生除了学校开设的课程要必学外,课外的补习也热火。学生整天在教室里、家庭里周而复始地来回移动,连一些起码的生活常识不知道,导致学生生活世界的异化。最近许多学者呼吁教育要回归生活,但回归的是书本的生活知识,而不是本真的生活经验。本文就是从学生生活世界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教育回归本真生活世界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