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释义是传统训诂学的一种释义方法。本阅述了随释义的来源,命名和定义,着重对运用随释义所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求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训释方法。  相似文献   

2.
训诂的诸多内容中,词义的训释是重点,这部分释义为训诂释义。它是运用已知的词语解释单个或多个词语的一种语言活动。训诂释义以训条为研究对象,由被训释项和训释项组成。它分单词训释与多词训释两类。训诂释义并不是训诂方法。训诂方法主要是对各种词义、字义的探求和研究,训诂释义只是从各个角度、或详或略地表述词的意义和内容。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说文>是一部说解字义、辨析字形的纂集专书,包含了9000多条训释,这些训释不仅在具体释义上为后世的字书、随文注疏等提供了范本,就方式而言也是后世难以超越的.<说文>的训释方式可以分为直训、义界、描绘等类别.其中,义界是<说文>中最主要的训释方式,比之于直训与描绘,义界是一种完全的、更为优化的训释方式.  相似文献   

4.
郑玄<毛诗笺>是汉代以来随文释义的典范之作,训诂内容丰富,训诂方法也较完备.本文在较全面整理其训诂材料的基础上,欲图通过对其所有因声求义例的归类分析,揭明其著的训诂条例和训释特色.  相似文献   

5.
把形训引进中学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训诂学,历来被认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_所谓"道物之貌以告人曰训,释古今之异曲曰诂",是从事研究古文字、古文献的专家们的"专利",是进不了普通中学的课堂的。但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适当运用这方面知识,感到训估也并非多么高深莫测,而在字词句的教学过程中树往往借助于它,才能说得明白,讲得透彻,颇受学生们的喜欢。因为在初高中文盲课文里随文释义的注倾,多数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只能作这样而不能作那样解释的道理。训信之用于解释古汉语,可分为形训、声训、义洲三种,本文着重论述的是形训。它是一种传统的"据形索义"的方法,主要通过…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中存在大量文体命题。刘勰运用训诂学方法对文体进行释义,既有声训,也有义训,以"义训"为多。刘勰依据"义训"释义的特点,从文体实用角度出发,为文体"释名以章义",体现了刘勰"据用索义"的文学思想。这种义训释义文体的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尚实重义"的传统,更为后世的文体定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从汉代注释古书起,就有了对“所”字在熟悉的常义之外新增词义以求难句意思通畅。一般来说这是解经时随文释义的需要,因而起了助读的积极作用。到了清代,词的独立性的义项研究和辞书编纂猛然崛起。由于对长期而大量的随文释义资料未能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往往就简单地认定为独立而概括的释义,即词典学的义项,而采纳于辞书。这种情况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随文释义的方法来强求证明已被错误认定的义项,并贪得于议言新的并不确当的  相似文献   

8.
声训是一种训诂方法,既可推求语源,又可解释字、词意义、在编纂以释义为宗旨的辞书时,引用声训材料应弄清其类型,来源。训释字,词意义和声训以及推源兼释义的声训可直接引用;纯粹推求语源的声训不宜引用。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传统语言学中,训诂学首先崛起,通释语义和随文释义的著作异常丰富,留下的故训资料极为珍贵。这些故训从一个侧面记录和保存了古代文献语言的情况。研究这些故训,可以发掘汉语发展的一些规律。训诂和构词有区别又有联系。训诂在于解释语义,构词是使单音合成复音词,尤其是合成双音词。双音词有各种结构,而训诂最活跃的是促成并列双音词的产生。并列双音词的产生又使语义的解释趋于明确。但是,如辨别不清双音词结构,又会造成训诂上的谬误。本文试图利用故训资料来考察一下训诂与构词关系以及有关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多部代表性的汉语语文词典为材料,从释义系统的视角对词义训释中词典本位系统性缺失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词典本位系统性缺失的主要类型及其原因,指出释义系统视角是提高词典释义质量和词语理解运用准确性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多部代表性的汉语语文词典为材料,从释义系统的视角对词义训释中词典本位系统性缺失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词典本位系统性缺失的主要类型及其原因,指出释义系统视角是提高词典释义质量和词语理解运用准确性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语正义》是清代新疏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刘宝楠凭借深厚的文字训诂学之修养 ,在“博采众长”、“考证名物”、“诠释词义”方面都作出了显著的成绩。本文全面论述该书所取得的成就 ,特别是在词义训释方面的突出贡献。刘氏在随文释义过程中 ,缜密分析并正确总结词义引伸的特征、类型 ,辨析同异 ,理清脉络 ,为词汇史尤其是上古汉语词汇发展史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雅》的释义方法主要有声训和义训。其声训是对汉代声训的继承和延续;其义训对后世辞书编撰和注释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20,(2):46-50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在释义时存在照录故训、释义未明的现象,影响到我们正确理解字义和阅读古籍。本文搜集整理了《汉语大字典》中部分照录故训、释义未明的字,对一些容易产生误解或晦涩难懂的释义进行再度训释,查证辨析一些字的正异关系,纠正个别字的错误释义,并在分析原因之余提出了相应的修订建议。现就其中的几例释义加以说明和补苴,希望有益于《汉语大字典》的再次修订,并使其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5.
张风岭 《语文知识》2012,(1):99-101
文章分析探讨了《说文解字》的描写形象和比拟事物两种释义方法,总结其训释形式类别、方法、特点、原则等,并归纳两种释义方法的异同,以求更全面地理解这两种释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文献正文里的训诂是古代文献中由文献撰写者作出的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管子》作为先秦一部重要的子书,其正文训诂与先秦其他文献一样,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其思想内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管子》正文中对概念的训释,对同义词和相关相类词的解释,对文句的说明等内容,总结其正文训诂的方法及其所使用的训诂术语如“曰”、“谓”、“谓之”等,探讨了正文训诂在先秦文献中的作用及其在训诂发展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训诂方法中文训方法可以解释为“随文谋义”,也可以解释为互文见义、异文比较、文内自注等方法.文章对三种训诂方法加之详细考据和解释,并对文章自释功能、释词方式作出评价和概括,校定随文谋义的具体概念和知识结构,阐明其学术内涵和定义.  相似文献   

18.
唐萌 《湘南学院学报》2012,(4):54-57,65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义界明,旨归显"的著作,其运用声训这种文体释义方式与当时的训诂学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刘勰在文体论部分对各类文学体裁囿别区分,运用以"求源推因"为旨趣的声训这一训诂方式对文体名称释义,目的在于探本求源,反映了刘勰依文字原义推求文体本源的文学思想,是"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文学观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9.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是中国传统的释义方法之一。时至今日,声训在词语的考证和训释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声训的定义、发展史、依据、材料、方式、作用以及局限性等方面都是声训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声训上述各方面做了一个系统的论述,希望能对声训这一训诂学方法有一个全面而又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服虔注解《汉书》言简意赅,精审明了,与其在注释方法上的积极探索密不可分。而这些方法又充分体现出其“随文释义”“随文注音”的显著特点。不仅为后世注家提供了颇为详实的资料,而且在注释方法上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