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合法与否是近年来高等学校图书馆罚款制度受到广泛争议的核心问题。文章分析指出,目前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图书馆并不直接享有法律赋予的罚款权,但是相关行政诉讼案件对高等学校授权行政主体法律地位的认定,却使其所属图书馆的罚款制度有了合法依据的可能性。然而,对于高等学校属于授权行政主体范畴的认识存有诸多不足,应该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把高等学校视为公务法人,以能够行使原本只有行政机关才享有的罚款权,并使代表高等学校行使管理职能的图书馆的罚款制度有稳固的法律基础,进而受到法律的规制。  相似文献   

2.
1档案行政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 对档案行政执法来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否具备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至关重要.但有些地方没有落实<档案法>关于地方档案事业的主管部门应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在当前机构改革的"三定"方案中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列入当地党委系列,单位性质属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3.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规定,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内设机构,不具有独立的民事法律地位;但也具有一定的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与校外权利主体发生关系的权能。而在实际运作中,高校图书馆对校外发生联系和开展工作时,实际上是以独立的民事主体的身份进行的。这种矛盾状况,值得我们注意。高校图书馆的民事主体地位有待法律的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与档案业务指导工作是档案行政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能,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对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与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区别与联系1.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与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区别。一是行为的主体相同。从档案法律法规和行政执法的要求看,档案行政执法检查的主体必须要有法律的授权,也就是说,只有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具有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不仅仅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也  相似文献   

5.
郭菲 《浙江档案》2006,(2):10-11
随着社会对信息透明度要求的日益增强,人们也对档案管理中的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档案管理中究竟哪些行政机关可以成为行政处罚的主体?这些行政主体享有怎样的处罚权?他们的处罚主体资格又是怎样确立的?笔者试图从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入手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探讨。一、  相似文献   

6.
刘帆 《大观周刊》2012,(36):115-116
学生是学习的承担者,是保障其主体地位的决定者。为了让学生能使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自己置于主体地位。本文谈谈以下几项内容: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学生主体作用的确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显示,各地区人民法院在看待档案馆是否为行政诉讼中的适格被告主体方面有不同的看法。理论上,档案馆不满足《行政诉讼法》中被告的要求,其本身的业务也不属于行政行为。现实中,无论是“局馆分离”还是“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档案馆都无行政主体资格。因此,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不能作为行政诉讼中的被告主体。  相似文献   

8.
袁清 《湖北档案》2014,(5):10-11
正《意见》对档案工作作出的全新定位,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向全社会释放了"新时期档案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强烈信号。《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工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了档案部门的行政主体和执法主体资格,使广大档案工作者信心倍增、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9.
作为档案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主体,档案行政相对人在档案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贯彻《档案法》、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档案行政相对人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档案行政的科学性,有效开展档案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档案行政相对人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节目主持人的主体意识,就是节目主持人明确自己在传播中、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并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创作活动,发挥自己的主体价值。主体意识的内涵在于,节目主持人明确自己在与文本、受众之间的矛盾运动中占据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主体意识可以使人产生自我效能,主体意识对节目主持人的行为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1.
档案信息公开工作是档案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因档案信息公开引发的争议层出不穷,行政诉讼案件数量日益增多。通过对近9年来109起案件分析可知,档案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存在原告滥用诉权,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较为模糊,档案馆、档案局与人民政府在信息公开中的主体地位与法律责任不明,信息公开与否缺乏明确依据,档案馆、档案局存在一定程度不作为等问题。未来应当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公开滥诉行为的判断标准与规制方案,厘清原告资格与受案范围的标准,明确“以公开为原则,以保密为例外”的档案信息公开原则,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地位与工作职责,促使政府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工作协调顺畅。  相似文献   

12.
如何依法确认档案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档案行政执法主体有哪些表现形式?这些都是在档案法制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文章从档案法学理论和档案法制实践的层面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In an effort to provide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gislative and administrative law processes than typical first year legal research instruction can provide, the author created a specialized legal research course on legisl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ractice and procedure. Set forth within this article is a very brief background on the substantive law an instructor for a course on this topic would need to know. Also included is an overview of the resources taught, assignments given, and evaluation tools used.  相似文献   

14.
杨光 《档案管理》2020,(2):10-18
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研究不仅对社会现实缺乏应有的观照,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缺位视为档案职业专业化低下的原因。合法性是制度可行性的核心,其兼备“既定程序上的合规性”和“社会价值上的正当性”两个相关的维度。档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设想不仅在形式上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设定的行政许可范围、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档案职业入口以及与现行的档案职称制度,也与我国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不相适应;同时在内容上违背正当的社会同一性价值,背离了劳动分工“职业化—专业化”的二重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分析关于高校图书馆罚款法律依据的主要观点,包括将高校图书馆视为授权行政主体、非授权行政主体、公务法人主体、服务收费主体4种观点;认为把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认定为民事法律关系更加合理,因为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除高校图书馆对逾期问题处理的困境;并从民事法律关系角度,就高校图书馆对逾期违约金的收取和管理的规范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钟文荣 《档案学研究》2020,34(2):138-142
宋代为了有效防治文书档案违法,对此类违法行为既进行严厉的刑事处罚,又广泛地进行行政处罚。从宋代史料来看,文书档案违法的行政处罚主要有除名、勒停、降名次、展磨勘、罚俸罚直等。此类处罚多围绕着官员的官、职、差遣展开,体现了以官职惩处为主,以经济责罚为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地区16所有代表性的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各图书馆和馆员对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认识、期望以及目前高校图书馆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障碍。通过调查结果分析,认为目前高校推行职业资格认证的主要障碍是缺少统一的行业管理及相关法律保障,如何妥善处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与现行职称评聘制度及岗位评聘制度间的关系也是一大问题。建议采取与薪酬福利挂钩的自愿认证和部分岗位认证的方式,统一由权威机构和认证队伍负责推动,由高校自愿申请或由主管部门指定部分高校逐批推广,同时理顺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图书馆专业技术职称制度的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机关书屋是建于我党机关内部特殊类型的图书馆,文章通过分析机关书屋在馆藏、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及推广服务等方面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机关书屋建设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专家咨询组织一般被称为“智库”,在行政决策中设立专家咨询制度是为了确保行政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 性,防止权力滥用,维护公共利益。美国通过《联邦咨询委员会法》及其配套制度将专家咨询制度法治化,我国近年来 虽然也出台了一些行政规范,但因忽视了制度本身程序的正当性,导致这些规范性文件不足以使智库发挥其应有的作 用。本文在专家咨询制度中引入正当法律程序作为法理基础,从程序的参与性、公开性、中立性等价值出发,分析我 国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料收集管理》2013,38(1-2):47-55
Abstract

Over time changing circumstances in legal education, scholarship and practice influenced law school library collections. Currently, increased demands for non-legal material and new technological enhancements are changing the law school library's environment. As a result, cooperative and collaborative collecting activities are flourishing between the University of Denver's law school library and its general library despite the autonomous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of the law school libra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